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211  
标签:教学论文
文言文教学探究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文教学相比,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钱梦龙语),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对字词句章的条分缕析,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接受,这样严重地扼杀了文言文自身的生命力,浪费了极好的学习素材。被编入初中课本的文言文都是编者经过慎重选择的名篇,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其“四性” 因势利导,尝试探究性教学实践,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一、抓住“四性”因势利导 

    1、知识性  

    知识性是文言文教学最大的特性,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最主要的目的。这些文言文名篇都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精华的积淀,流传至今,体现了它们巨大的学习价值与意义。教学时主要要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最基本的要让学生适应考试的要求,如识字断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虚、实词的用法,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会翻译一些文言语句等等。学生吸取了厚实的知识营养后,还可以逐渐培养起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学好文言文的知识,可以说是受益终身。 

2、思想性  

   教者在教文言文时往往会考虑到初中学生刚学文言文不久,不宜讲的过深,而忽视了对其思想意义的挖掘,或者讲解的不够透彻。其实很多文言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发人深省,启迪人们的智慧,让人从中可以得到很大的教益,因此,教者切不可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顾着讲解字词内容,淡化了向学生灌输精神营养液。如孔子的《论语十则》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精妙论述至今仍是至理名言,其意义远远高于语言的形式本身;《曹刿论战》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可谓卓越远见,对当今为政者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马说》表达的对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愤慨应是当今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最好的反衬;《核舟记》和《口技》虽是文言说明文,却也生动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微雕技艺和口技表演才能,令人心动神驰,赞叹不已。 

3、艺术性  

   不少教者在教文言文时,讲的是细之又细,唯恐学生听不懂。结果把课文磨得支离破碎,毫无艺术美感可言。其实,不少文言文名篇都是优美的散文,文章音韵和谐,对偶押韵,读来如风行水上,朗朗上口。有的句式整齐,有的骈散结合,或长或短,或多或少,间或运用多种艺术修辞手法,艺术性极高。优美的语言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如饮醇酒,如品甘醴,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学习这样的文言名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就学习的意义而言,已上升另外一个高度了。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陋室铭》、《爱莲说》等文,篇篇都如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图画,体现了一种艺术的崇高美感。  

4、育人性  

   文言文名篇最重要的要算是其育人性,之所以将其从上述三个特性中分列出来,旨在强调利用这些极好的育人材料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行教育的重要性。往往用这些材料教育的效果是深刻的,容易被人接受的。如《扁鹊见蔡桓公》告诫人们“讳疾忌医”的危害,人要知错就改;《陈涉世家》则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立下远大志向和目标,并为之而去奋斗;《狼》则告诉人们要用智慧和勇气去战胜邪恶;《弈喻》警诫了那些主观臆断、骄傲自大,强不知以为知的人。《童趣》于平淡、烦恼中见趣足见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乐观,可以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 

    许多文言名篇给我们刻画了个性鲜明、光彩照人的历史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永远的楷模和榜样。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乐观豁达,与民同乐的“醉翁”太守欧阳修;关心百姓疾苦,为民请命疾呼“苛政猛于虎”的柳宗元;意坚如钢,百折不挠的老愚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哪一个不是栩栩如生的学习典型呢? 

许多文言名篇中的名言警句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成为我们终身不渝的行为准则。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等,都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行之高标。其潜移默化的育人性,远远大于空洞的说教。 

二、兼顾“二元”反思教学 

    文言文学习的好处自然无需多言,而我们的初中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都处于模式单 一、少慢差费、枯燥乏味的状态,缺乏整体感。一般的传统教法是逐字逐句地串讲,做到字词落实,过多强调语言难度,忽视思想深度;过多强调“字句落实,句句清楚”式的割裂分析,缺乏古今互动、师生互动;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串讲翻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众多的参考资料和网络优势,没有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的自学能力。 

    新课标的出台与实践,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吹来了春风,也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也完全适合于初中文言文教学读读背背,理解基本内容的诵读要求。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应成为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推陈出新的一把标尺。 

    新《课标》就语文的性质提出了二元论,即工具性和人文性,解决字词的目的是锐化文言工具,赏读课文则旨在涵养人文,两者都要兼顾。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在平时扎实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扩大容量,精练鉴赏,节约时间。文言文本身在语言文字上就有一种因语言隔阂所带来的想象美、再创造美,可以通过朗读,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读出节奏,强化学生的主观感受,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其创新精神,拓宽学生的人文底蕴。 


展开全文阅读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对文言文探究性教学的全新的认识,我们更要反思实践教学之不足。 

    现今的课程改革中,文言文教学多向内容、情感方向探究延伸,片面重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忽视了学科的工具性。 

    试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为例,文言文后的练习题在导向性方面,就存在这方面的偏差。如《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马说》:“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诗词曲五首》:“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同学中开个故事会。”《小石潭记》:“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岳阳楼记》:“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醉翁亭记》:“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七则练习均从思想的角度谈认识,谈体会,给教者学者传达了一个信息,即文言文要花大量的精力在内容分析上。很多文言阅读课因此上成了思想政治课、聊天课。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是应该注意人文化的一面,但如果忽视了基础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文言文所具有的自身特点,那纯粹就是建空中楼阁,舍本求末。在教材中其实也有一些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练习。如《与朱元思书》:“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满井游记》:“下列三组短语中的‘之’字,有的表示修饰关系,可译成‘的’;有的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有的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试加以辨析,并说说这些用法现在是否还在用。”《诗五首》:“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可惜这样的延伸题为数不多。 

    当然,文言文的教学空间非常大,新《课标》提出的“综合实践课程”理念,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应得到充分体现,如杜甫《春夜喜雨》中,春雨之“喜”除了诗人的心情外,还有“春雨贵如油”的气候学和物候学知识。诗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形象地描绘出春雨之情态,也道出了地表径流的地理学知识。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除了孔子的实事求是,学术诚实,两小儿的求知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外,对于究竟太阳在早晨、中午哪个时段离我们近,则是个地理学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组织学生探究,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三、突出“主体”调动自主 

1、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 

   如教学《出师表》时,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早已为人所熟知的,那我们不妨就索性先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影视戏剧中的三国人物的看法,促使这些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介入教学过程,这样远比一味的照搬教参来讲解和分析效果要好得多,对学生学习中把握诸葛亮当时伐魏的思想动机、理解他对后主刘禅所提的三个建议以及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等方面也会大有帮助,学生的学习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讲授《论语十则》,如果不去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体会,一味地灌输知识点,枯燥无味的讲解肯定不会受学生欢迎。可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对探究教学的重要作用 

2、尽量调动学生的丰富情感和生活体验 

   由于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缺乏对话,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冷漠无趣的所谓的讲解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的文言文已成了与自己无关、无任何趣味的一堆文字符号。因此,调动经验之后,还需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新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新鲜的、有活力的文章,以《童趣》为例,作者沈复在文章中描绘的是闲情、是童趣,想象中的化蚊为鹤,现实中的两虫相斗,都与童年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极易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想象,他们与之类似的童年生活都会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促使他们的趣味、感情融入教学之中。再如《伤仲永》,不注重后天教育而“泯然众人矣”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多少啊,学生都可能谈的头头是道,所以,教学时应让学生以自己的感知为基础,以吟诵品味为情感投入和个性理解为切入点,最终达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理沟通”,达到探究教学的良好效果。 

3、极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赏析能力 

   文言文阅读应融入学生主体体验和个性见解,传统的“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应当打破,以认知积累为主要目的的文言文教学目标应重新反思。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前应放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书店等多种途径充分占有相关资料,之后须有一个交流经验的反思过程,有一个整合资料的合作过程。课中在疏通基本文意之后,应有一个领会的过程,有一个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自由地言说”、自主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人性。以《陋室铭》、《桃花源记》和《爱莲说》为例,学生通过交流反思、思辩讨论,理解了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那份自赏自嘲的“味”,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从中国传统文人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背后领悟到个性张扬、傲骨独立的精神。 

    鲁迅先生对于读书治学曾说过一句话:“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学习文言文,在扎扎实实精读若干名篇佳作以外,应尽可能涉猎其他,进一步养成兴趣,拓宽知识,熟能生巧,学习文言文也就不成为负担了。 

四、实施“探究”引领发展 

探究什么?如何探究?我们认为应该让学生与教材进行对话,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能自主地解决字词难点,先要能读懂,读通文章,才能要求其他。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尝试引导学生能自觉、自主地学文言诗文。 

1.研读课本,质疑问难。 

   试举课文《小石潭记》的教学为例。教材对“蒙络摇缀”的注释是:“遮掩缠绕,摇动下垂”。“缀”能解释为“下垂”吗?备课时,我特别查了一些资料。其中人教版教师用书上对这句话是翻译为“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到底是“下垂”,还是“连缀”?经查,商务印书馆98年修订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为“缝合,连接”,应取其“连接”义。再查四川辞书出版社的《古代汉语词典》中为“系结,连接”。以上工具书中均未列“下垂”这一释义。 

另外,“佁然不动”在教材中注音为“yí”,解释为“呆呆的样子”。但查字典后发现,其实并不如此。“佁”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除了有“痴呆的样子”之外,还有“静止”这一词条,而“静止”更能体现游鱼倏忽来去的情态。《古代汉语词典》更是直接以《小石潭记》为例,释义如下:“静止不动的样子。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且两书均注音为“yǐ”。 

    在教学中,我将两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学生反应很热烈。因为他们向来将书本奉为宝典,这次是具有颠覆意义的一次课堂探究。在学习中,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涵义。于是这篇课文的字词学习学生格外细致,因为我提示他们还有注释也存在争议。 


展开余文
课后不久就有学生捧着字典来找我。“老师,书上注释里对‘悄怆幽邃’的‘幽’,解释是不是有问题啊?”“我查了字典,‘幽’有‘昏暗、深暗’的意思,比‘幽静’要好。”“还有‘水尤清冽’里‘冽’只有‘清澈’的意思,没有‘清凉’的义项。”…… 

此后,我还在课上抓住对“翕忽”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欣赏了潭中游鱼的情致。是“轻快敏捷的样子”还是“一致的样子”?学生先查工具书,然后再根据语境作出了判断。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到了学习文言文的快乐。 

2.探究课内,含英咀华。 

   仅仅局限于一课内的字词研究,我觉得还不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已学篇目的温习。其中较常见的就是归纳一词多义现象。如学及《岳阳楼记》的时候,学到“连月不开”的“开”时,让学生回忆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这个词,意义是否一样。静默一阵后,学生七嘴八舌地报了起来。“《醉翁亭记》里‘日出而林霏开’!”“什么意思?”“散开!”“《满井游记》里‘如镜之新开’,是‘打开’的意思。”……讨论得热烈程度也许比不上说故事,讲笑话,但我知道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学生通过自己的“温故”,已经对这个“开”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以后再见到这个字会在脑海里浮现它诸多的义项。这已足够! 

    我们不可能带着学生学完所有的文言文 ,只有教会他们能独立、自主地去阅读文言诗词,才能进一步要求他们去分析、欣赏名篇佳作。否则,面对这些深奥晦涩的文字,学生只能如盲人摸象般对文章一知半解了。 

    当然,文言文的字词教学不仅仅采用一种延伸方法,其他如将文言字词与成语联系也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学法。如《五柳先生传》中“造饮则尽”的“造”字,与成语“登峰造极”中意义一致。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也有了意外收获。如此不胜枚举。 

3.延伸课外,纵横悠游。 

   感受、领悟、积累,最终还要落实到实际运用上去。如果学生离了老师,离了参考书就读不懂文章了,那是文言诗词教学的失败。在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借助注释,积累了相当的实词虚词知识后,我们不能忘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举一反三。 

    学完一篇,选择相近的,或者有联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需稍作引导,点拨即可。如学完《小石潭记》,课外再补充《永州八记》其他片段,以作呼应。学到《与朱元思书》时不妨把《三峡》拿来一用。《五柳先生传》可延伸的文章更多,可以顺势复习《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也可以拿几首《饮酒》诗来让学生品评一下。…… 

    总之,只要消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有利于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要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品析、欣赏古诗文的能力。今后,我还将在课改中去探索、去实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人生旅途中亮丽的一道风景!  

 

追忆

标签:教学论文 文言文教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学作文教学四诀
下一篇:语文华丽转身后依然美好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