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850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1、 整体感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 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 学习本文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助学 2、诵读导学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
1、一边播放音乐《黄土高坡》一边放映黄土高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高原贫瘠的环境下,我国北方安塞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搏击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旋律。
2、了解安塞腰鼓
二、整体感知(学):
1、看表演片断,感受安塞腰鼓那气势。(配乐、配画面)。
2、作者简介:刘成章:多媒体播放
3、给加点的字注音
亢奋( )晦暗( )羁绊( )
烧灼( )冗杂( )蓦然( )
震撼( ) 磅礴( )戛然而止( )
4、读美文:
(1)文章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2)用“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的形式,对安塞腰鼓的特点进行概述。
示例:好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 (学生读出气势)
三、研读赏析
1、四人一小组讨论:寻找课文中的美点。
试用“ 美,你看(听)……”的句式说出来.并且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2.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
表演前 安静的腰鼓
表演中 舞动的腰鼓
表演后 寂静的腰鼓
3.通过这篇文章,作者是为了写安塞腰鼓,还是其它的什么?
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8、19、21、22自然段
4.你觉得读哪些句子的时候感情最强烈,为什么?
排比、反复 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在文中,作者通过排比和反复表现了“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5、了解安塞腰鼓(自主学习)
速读课文,划分层次,说出结构上有何特点?
表演前(1—4) 静
表演中(5—27) 亢奋 以动映静 对比鲜明
表演后(28—30)静
6、欣赏安塞腰鼓 (合作探究学习)
(1)、当你朗读第二部分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个词概括?
明确:亢奋、惊心动魄、震憾等。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分别举例说明这种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4)、“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有何表达作用?
四、课堂检测(练)
1、我们从安塞腰鼓声中听到了什么?
教师明确:
西北高原的安塞腰鼓所敲响的不仅仅是生命的乐章,更是民族百折不挠精神的强音。
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教师明确:民族艺术、生命力量、黄土高原、民族精神
五、拓展延伸
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作者刘成章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的写作、人生的思考有所裨益。例如:写一次球赛的过程,应照顾到球员和观众两方面的反应。
六、、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流传家乡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民间艺术以及活动的有关资料,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随笔,字数300字左右。
)
丁启兰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安塞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岳阳楼记》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
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