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04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拿业主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本文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教材,重点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使学生弄清楚什么是“拿来主义”; 培养语文能力。

2.文章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不在个别实例和语句上纠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归纳,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会欣赏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在讨论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3、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立象藏理趣 妙语讽世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探究领会比喻论证的好处,体会鲁迅杂文幽默犀利的语言特色以及讽刺、反语手法的运用。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创新和宏扬祖国优秀文化,树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关注并能正确评价社会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良知,富有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

2、领会鲁迅杂文语言的特点

3、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1.问题式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的关键问题,如“按照作者的观点,‘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到底持什么态度?‘拿来’的条件是什么?”等,交给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体会本文思维的条理性。

     2.概念比较法。可与问题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通过概念间的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性和形象性。

     3.探究拓展法。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内容出发向纵横拓展,力求从学习理解向迁移运用转化,从而达到扩大思维含量,提高思维层次,增强学习能力,完善学习素养的目标。

教时安排:时间安排:本文拟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在初读文本之后,理解内容和学习论证艺术。第二课时,品析语言风格;结合“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展开探究讨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 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 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3.   理解内容和学习论证艺术第一课时 

4. 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激发兴趣

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 ,二怕周作人,三怕写作文。也就是说不喜欢,也读不懂鲁迅的文章,认为读他的书跟读经书似的,太僵化了,每句话都有深刻含义,没劲,也没意思。我上学的时候也读不懂鲁迅的文章,但后来却越来越喜欢读鲁迅,原因很简单,就是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这样的读书才是快乐的。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态度读鲁迅的《拿来主义》,好吗? 

二、研读标题,发现问题。

1、标题明确了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同学能不能围绕着标题提几个问题啊?

答案预设:①、什么是“拿来主义”? 即拿来的内容。

②、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即拿来的原因

③、怎样“拿来”? 即拿来的方法。

2、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说说看鲁迅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明确:继承文化遗产,接受外来文化。

三、阅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这三个问题正是我们理解这篇杂文的钥匙,是我们阅读本文的入门。让我们先在课文寻找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让同学们阅读课文(4分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找出哪些段落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这一问题。

生阅读。教师指名回答。最后明确:第8、9段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

(二) 那么我们怎么拿来呢?接下来鲁迅先生没有空洞说教,而是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请同学们填写表格。投影。 

三种人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 怕给污染 徘徊不敢走进 拒绝继承(逃避主义)

不 加 挑 选

混蛋   保存清白 放火烧光   盲目排斥( 虚无主义)

废物  羡慕   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 (投降主义 )  

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三)、我们现在来看看历史上,都有哪些态度?(简介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

 1919年五四前后,是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时期,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几乎成了笑谈。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于是,三十年代“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一度抬头。这时,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 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1934年6月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展开全文阅读
  (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即使如此,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四、)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我们解决了怎样拿来的问题。

喻体事物 态度       本体事物   态度  占有,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     

鱼翅  吃掉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吸收(使用)  



  鸦片      送药房供治病 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趋利避还(使用) 

烟灯烟枪 (略)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姨太太    (略)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 腐朽淫糜的东西(色情文化等)     剔除(毁灭) 

(五)、现在我们来回答“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1、作者又提到了几个“主义”?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送来主义 1.分析“闭关主义”  

   问: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对待它的?   

    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闭关主义。   

2.分析“送去主义”  

    问:“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作者是何态度   

    明确: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送古董  

      送去主义      送画                    媚外求荣  

                       衣钵相传             落后反动 

                 送活人  

                                             

3.第3段是难点,它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请将类比的内容填上:  

          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 ——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 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 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                             —— 亡国灭种

      这是例证法,也是类比论证法。,倘是狮子,自夸肥大是没什么的;倘是一头猪,自夸肥大绝不是什么好事,列强觊觎你,最终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贺喜讨赏的画面触目惊心哪。 

否定送去主义

3.分析“送来主义”  

    问:“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明确:送来的“

先有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废枪炮,后有

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英国的鸦片和德国的废枪炮,同学们知道是不好的,可是鲁迅先生说香粉、电影、日本货都是“送来”给我们的,可我们现在都爱看美国大片,你们的妈妈可能就有用法国化妆品的,家里用的可能就是日本车,怎么看这种现象?鲁迅先生说的“送来”实质上是倾销、掠夺,带有压迫性的。而现在我们使用法国化妆品开日本小汽车是建立在平等贸易基础上。这和鲁迅先生说的“送来”性质完全不同。对于这些能提高生活质量、给生活带来便利的高科技产品我们要大胆拿来,而且只有拿来后我们才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去创造更高水平的产品。

问: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否定送去主义

4.总结: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大受其害。   

    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  

    由此看来,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明确: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破)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吸取现实教训  


展开余文
                       错误的做法(破)  

             (立)                                     

                       正确的做法(立) 

承递  

   五 拓展探究:

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是否需要拿来主义?

材料一:同学们,还记得好莱坞梦工厂08年动画片力作《功夫熊猫》么?它在08年6月份全球上映后,票房大卖。这位“肥过史莱克,懒过加菲猫,可爱超七仔”的熊猫阿宝凭着一身中国功夫热卷全球。《功夫熊猫》是好莱坞继《花木兰》之后,又一取材于中国文化的动画片,从片名便可读出其中国味儿:功夫——中国国粹,熊猫——中国国宝。

《功夫熊猫》正是因为影片蕴含的浓浓的中国味儿而迅速走红,影片中展现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司空见惯的,但为什么这些本属于我们的东西被贴上了好莱坞的标签,并由他们成功地传向了世界,还因此赢得了满堂喝彩?为何中国早就打出了要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展现给世界的大旗,最终却让美国人捷足先登,将其利用,并赚得了大把钞票?《功夫熊猫》成功了,美国人给我们中国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有人说呵呵,赏功夫熊猫,看美式“拿来主义”呗!

其实,就连“拿来主义”也是我们本土的呀,美国人真是毫不客气,鲁迅先生当年倡导的“拿来主义”,却被他们运用得炉火纯青,赚足了钞票,看来学好“拿来主义”太重要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重温鲁迅的《拿来主义》吧!没想到鲁迅教导我们的真知灼见却让美国人创造出了不菲的价值。真是不能平衡啊!

材料二:目前国内大多数厂商,还停步于整合装配阶段,很少涉及到全车型的设计、搭配、生产。像“一汽”,完全有实力去自己设计和搭配,却不愿意做,搞得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像奥迪就是像皇冠,太可悲了。完全沉浸于“拿来主义”的功利之中,丝毫没有醒悟之意。看来“一汽”集团还是打算继续一直这么下去,估计那天,我们也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写一篇文章——《论“一汽”的倒掉》

材料三:在日本汽车制造业内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流产品出口欧美,二流产口国内销,三流产品送中国。很多国家在中国设立工厂,利用中国的资源为他们创造了大笔财富,把产生的种种废物和污染留在中国,而中国人赚到却只是一点点可怜的汗水费,无法得到一点核心技术。这些是不是另一种“送来”?值得每一个认真思考。

明确:拿来之后固然要改造,但更重要的是创造,借鉴旧的,创造新的。比如蜜蜂,采集的是花粉,酿出的却是蜜;蚕吃的是桑叶,吐出的却是丝。我们也应该具有这种推陈出新的能力。拿来外国先进的科技,创造出新的生产技术。比如“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有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历史,我国在借鉴其有关技术的同时,认真钻研,创造出体积更小,在太空停留时间更长的载人宇宙飞船。 

六总结

1、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取舍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  

    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敏锐的视觉去关注社会生活。  

    3、在信息时代里,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论诗五绝(之一)

       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作业:)1.学习《拿来主义》是为了继承鲁迅先生辩证的态度、批判的精神。让我们用拿来主义者的眼光审读《拿来主义》,找找《拿来主义》的瑕疵。

2.结合“拿来主义”的思想,谈谈你对山寨现象的看法

板书:(破)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占有   

                  

(立)            拿来主义            

                                            

 

挑选           

(最后是板书设计,此板书简明扼要地将授课重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宋迎春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拿业主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小说阅读中的“探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
下一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