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1614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学习目标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 反复诵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语言片段。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赏析文中生动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难点:品味文中细腻、优美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收集有关云南民歌的资料及沈从文表现湘西农村生活的有关文章。
四、学习过程
1、导入
2、展示收集的资料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描写了在云南的哪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分别在哪段?各有什么特点?
4、研读赏析
(1)文章描写了三种民歌形式的不同特点,每种形式描写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2)云南的歌会和现代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5、品读体会
歌会给云南人民生活有无限趣味,你感受最深的是文本中的哪个情节?划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随堂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加粗的字注音
迤( )西 蹲踞( ) 譬( )喻 荆( )条
糯( )米 土坎( ) 矗( )立 气氛( )
龙吟凤哕( ) 辟疫免灾( ) 胡唵( )
即物起兴( )不犯忌讳(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ī( )微 lüè( ) 地飞去 屋jǐ( ) chún( ) 朴
ɡū( ) 桶 避yì( )免灾 忌huì( ) 蹲jù( )
酬hè( ) pì( )喻
二、知识运用
文中“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一句中“多”字是否可
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阅读欣赏。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注意:对语言进行细致分析、体味,切忌泛泛而谈,架空分析
陈艳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云南的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学生作文范文(人教版七年级)
下一篇:
小步轻迈春意盎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