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品赏析
阅读:496
标签:
作品赏析
生活是文学的土壤----来源:人民日报 作品赏析
在我看来,作家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偏重于写大众生活,一类偏重于写自我心灵。但即便是后者,依然离不开现实生活。因为作家的心灵,本身就活在现实生活中,想超脱也难以超脱,想逃避也无法逃避。因此文学不管写什么,怎么写,其实都离不开生活,或者说很难完全离开生活。
比如,过去我对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史,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的层面。去年走进井冈山后,我的认识才有所不同。举个例子,当年毛泽东带着队伍上井冈山时,只有700多人,几百条枪,但最后居然取得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胜利,打败了蒋介石800万军队!这究竟靠的是什么?通过走访,我才领悟到,其实靠的不是标语口号,也不是大刀长矛,而是一种信念,一种坚持!
在深入灾区的生活中,我也深有体会。由于身在现场,亲眼见证了大地震的残酷。正因为生活感动了我,我才将情感注入作品,写出了后来获得鲁迅文学奖的《震中在人心》。此后,在灾后重建的日子里,我又先后四次深入灾区。灾区人民震不垮、压不倒的精神再次感动了我,于是我又写了反映灾后重建的长篇报告文学《绝地重生》。我想理直气壮地告诉人们:四川灾区人民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用两年多时间就重建了新家园,让多数人的居住条件一下前进了30年甚至50年,真的很了不起!这种精神我把它称之为“汶川精神”。“汶川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民族精神,也是当今中国最稀缺的一种精神,它为当下的中国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丰富与提升!
总之,长年累月地深入生活,让我深深体会到,生活本身就是文学,就是作品,它蕴藏着最丰富的故事,最深刻的思想,最生动的语言,最鲜活的细节。深入生活,不仅是为创作积累素材,而且是作家的一种人生体验,一种精神补钙。
哲韩
标签:
作品赏析
生活是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哲理名言1 作品赏析
下一篇:
《逍遥游》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