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639
标签:
教学论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习惯已养成(网友来稿)
山东乳山市海阳所中学 贾岩芳
课堂上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是我的最爱,爱那份纯洁,爱那份自然。看着一个个洋溢青春的稚嫩脸庞,心中涌动的是幸福的潮水。我的这帮孩子听话、懂事,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他们才让我的爱心泛滥。他们性格中的闪光点不一定都是与生俱来的,这里面离不开父母、老师的精心呵护。要想孩子由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施肥、浇水必不可少,当然更需要一种坚持,你能够坚持住培养他们,他们一定可以茁壮成长,一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会让你享受到寓教于乐的真实快感。从这帮孩子身上我曾经在寻找着,在实践着,幸运的是现在我在收获着。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开学初我做过一个调查,看看孩子们读了哪些小说名著,当全班只有两三个小手底气不足地举起来时,这远比我想象得还要糟糕。难怪我说到一些知名的作家时,他们的眼神里是茫然无知的光芒。不读书的孩子只会越来越肤浅,越来越简单。我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们爱上读书,爱上阅读,更爱上语文课。我对他们讲过一些“开卷有益”的大道理,但实践起来还是有难度,因为他们来不了兴趣,我的一切苦心也只是会枉然。怎么办?怎么办?如何让孩子们远离日益喧嚣的浮躁社会,静下心来手捧书本而能够物我两忘地读书?如何让孩子们在茶余饭后把读书变成一种习惯?如何让孩子们在书海中可以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我一直在思索着。思索中想起了那个有关番茄的传说,相传番茄原是一种生长在墨西哥森林里的野生浆果,当地人把它当作有毒的果子,无人敢吃。一直到了十七世纪,有一位法国画家面对番茄这样美丽可爱而“有毒”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诱惑,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吃了一个,结果他居然没死!不久,番茄无毒的新闻震动了西方,并迅速传遍了世界。
今天我们可以吃到番茄看来要感谢那位抵不住诱惑的画家,由此我想如果在阅读中我们也设计几个诱人的情节,也摆放几个诱人的番茄,是不是就会收获意外呢?我想阅读也需要一点诱惑。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曾看到这样一段话:“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是需要诱惑的。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那就诱惑他们吧。
一、用生动的故事“诱惑”学生阅读
别看孩子们平时上课一个个蔫头耷脑的,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顿时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这个时候老师抓住时机声情并茂地讲述,孩子们定会被生动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吸引了他们的目光,揪住了他们的耳朵,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然后在孩子们津津垂听而不知黑夜白昼时,老师戛然收声并问孩子:故事好听吗?后面的内容可精彩了,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去看看原文吧!此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无形中还给孩子的阅读指明了方向。
二、 用真诚的赞美“诱惑”学生阅读
课外阅读丰富的学生课堂上会很自然地流露出自信和洒脱,我只要发现小小的苗头,就马上把它们煽成大火,好让这大火可以燃起孩子们读书的欲望。一次练习课,我读到毛主席的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一时疏忽了“罴”的读音,对此我一般会很坦诚地承认我不认识这个字,学生们也不会因为一个字而质疑老师的能力。意外的是一学生举手发言,告诉我以及全班学生“罴”的读音和意思。这位学生平时是个爱读书的主儿,私下和我关系也很亲密,经常要求我推荐书给他读,看来关键时候还是阅读帮了他的忙,当时整个教室都是鸦雀无声,学生们看看我,又看看他,看我惊讶的表情,看他自信的神情,毋庸置疑的是看他的眼睛里多了些许羡慕。我立马把惊讶的表情做大,用真诚的语言赞美他,并不失时机地大肆渲染他的阅读经历,言语中肯定了阅读的魅力,更坚定了阅读的好处,学生们目光中有些光彩在闪动,他们也渴望诸多优美的词汇会变成鲜花和掌声朝自己涌来。我得意我的“攻心计”得逞。
孩子终归是孩子,他们单纯、可爱,给他们铺设芳香诱人的小路,他们一定愿意亲手去采摘甘甜的果实。老师只要耐心加上恒心地看护着他们,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并且让这样的习惯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然会达到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境界。之后的几个月里教室的阅读书柜里的图书一到周末那是抢购一空呀!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胸中有丘壑”才会构建思想的堡垒,胸无点墨言语谈吐都会让你的想象大打折扣。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浓了,写作的兴趣则必然会水到渠成。我希望学生的作文摆脱平淡质朴的田园风格,取而代之的是光鲜靓丽的现代自然风。乡村孩子的作文太缺乏美感,优美的词汇少,精彩生动的构思少,灵活多变的风格少,面对枯燥无味的作文你会特别渴望一篇美文能够立刻出现在你眼前,让美丽入驻作文中是不是就能燃烧起写作的熊熊欲望?我想是的,我希望学生可以做到“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一、美丽徜徉在文章中
第一、让学生推荐优美的篇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从中找寻美丽的踪迹,并学会用美丽装饰朴素的作文。我把电子邮箱给他们,欢迎他们随时登陆。之后我每天一定要打开邮箱,看看更新后的内容。孩子们很给力,几乎每天都会有他们推荐的美文。虽然推荐的层次不一,但这份热情却不可抵挡,更不可忽视。我把这些文章一一阅读之后,整理分类,选出新颖别致有代表性的文章,把它们印发出来,署上推荐者的名字。第一批美文发下去之后,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也赫然纸上,心中的驿动之情难以言表。我知道他们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应该设计下一步该走的路线。
展开全文阅读
第二、让学生品读美文中的精髓,反复吟咏文章中的美丽词语,学会欣赏美丽的影子。懂得欣赏才知道什么是美丽。一篇文章可以让我们重温曾经的美好,一个精彩的桥段可以让我们铭记曾经的感动。如果让学生在文章的文字中找到引发情感共鸣的东西,那么让学生记住情节或者生动的词语应该就不是难点。《父亲的眼神》中我们记住了“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余秋雨《道士塔》中我们记住了一个民族的心酸历程,我们记住了在西方一个苍老的民族的心在滴血。我让学生们学会欣赏,学会记忆。一段时间后效果显著。学生作文中会经常冒出他曾经品味并愿意去记忆的某个词汇。
“开到荼蘼花事了”著名作家亦舒曾引用这句话,学生婷很有兴趣地上网搜寻了一下资料,明白了“荼靡花开”的含义是指青春已成过去。于是她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时光如梭,不忍停歇,我们不再对往事耿耿于怀,莫蹉跎岁月,任荼靡绽放,空留遗憾。
很成熟的笔法,我读了,也收获了知识,原来荼靡还可以这样用,真是一个亮点。
第三、让学生仿写优秀的文章,不一定神似,但可以形似。朱自清《背影》中我们记住了一个艰难的背影,一个沉重的背影,也记住了“攀”、“缩”、“微倾”等一连串的动词。这是一篇经典的文章,经典的东西我们可以让它经久地传承下去,所以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作文题目《 的背影》,要求他们作文中必须用到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人物的背影。
学生雪《妈妈的背影》中写道:我悠闲地走着,这时,前面的一个背影映入了我的眼帘,永远是那件方格的短衣,黑色的裤子,长长的头发盘在脑后,黑黑的头发中依稀可见白发,在阳光下显得异常得刺眼。那不是母亲吗?只见她手提着一篮红薯,……母亲笑容弥漫,把整个篮子端了过去,由于货车很高,母亲把篮子举起来,然后用手托起篮子的底部,双脚踮起,费力地把篮子递了过去,豆大的汗珠一颗颗滴落下来,也滴在了我的心上,……
在我批阅的作文中一个个感人的背影映入我的眼帘,我感动着,欣喜着。
二、美丽绽放在修改的作文中
作文会写是一种能力,作文会改更是一种提高。让学生快意于修改作文也是非常重要的。每次设置一个作文题目,我很少给学生暗示,让他们自己去揣摩题目中蕴含的所有信息,自己去确定作文应该如何写。写完之后我浏览他们的作文,从中找出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找一篇优秀范文,让学生欣赏,让他们明白自己作文中的弊端,最后让他们针对性的修改作文。相隔几天之后我再出示一个很类似的作文题目,学生有了上次修改的经验,加上范文的效应,再写出来的文章问题自然而然地减少。写作的目的是让学生累积更多的写作经验,在经验的沉淀中提高写作水平。修改作文时他们有了方向,有了目标,不会再漫无目的,不会再心中迷雾层层,明亮的一片天让他们也感到清新爽朗。但是这样的方法也不能经常运用,顶多用在作文有难度的时候。因为孩子们天性使然,用得遍数多了,他们会有依赖感,会放弃原有的认真思考的写作过程。最重要的还是让他们真正学会在题目中找出相关写作信息,避免在作文中犯严重的问题。
《那一次,我真后悔》中琳原文开头这样写道:那一次,我真得很后悔,对于一个天真的山妹子说了那么伤人的话,我真后悔。
改文这样开头:窗外灿烂的阳光照进屋内,勾起了我绵绵的思绪,难忘那一次,我对一个天真善良的山妹子的伤害,此时此刻,心中涌动着万般的悔恨。
改文中的开头是她和同桌共同修改出来的,我在全班进行了对照阅读,很明显改文的开头更美丽,更有深意。
每次我都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心修改作文,会改才就会写,当我的坚持变成一种习惯时,修改作文也逐渐演变成了学生的一种习惯。
就这样我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见证了他们习惯的养成。现在走进课堂我们互动的环节会更多,他们可爱,他们阳光,他们理解你。为什么会有如此境界?答案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习惯已养成” 。 以后的时光里我愿意做一个忠实的旁观者,看他们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看他们一步步让自己的天空湛蓝无比。我有了小小的满足,但未来的路依然漫长,我知道他们和我都在努力着,努力让自己的世界多一些飞舞的蝴蝶,不但可以看到美丽,还可以营造美丽的意境。
作者邮箱: mingqing718@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问渠那得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马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
《陈情表》 说课(鲁人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