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272  
标签:教学论文
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
汪平

  现代文阅读:每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是考生感觉良好但实际得分率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的部分。因此,在中考前的现代文阅读复习时,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要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

  很多同学认为中考现代文阅读采用的材料都来自于课外,所以只要大量做一些课外的练习。这是不足取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个个很好的例子,一般都经过专家的鉴定和筛选,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的。我们能通过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地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和规律,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尤其是近阶段的课本教学,老师们往往会将中考的有关精神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所以同学们还应认真对待,及时梳理总结内化。

  第二,要养成先读懂文章再做题的习惯。

  在这一阶段,语文老师会布置一些训练题,有些同学也会自觉地找些课外阅读题来做。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同学做了大量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可是准确率并不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未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在于每次阅读文章只追求快速,而未真正读懂文章,甚至有同学不看文章,只看题目就动笔答题,美其名曰"带着问题到文中去找答案效率高"。这实际上本末倒置了。

  在初三这个学习阶段,同学们的学习科目多,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这些都是事实。可是,既然要做阅读理解的训练,却不舍得在读懂文章上花时间,或不能静心阅读,都是不会收到实效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阅读就是"利其器",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础,理解是阅读的目的,而表达是理解的外化。再退一步想,通常用来考查初中生的阅读文章,字数大致都在1000字左右。静心专注地读两三遍,所需时间并不长。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功",同学们要养成读懂文章才做题的习惯。

  怎样才算读懂了?对现代文阅读而言,通常我们要能够回答三个问题: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

  用何方法去读懂文章?结合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整体理解与咬文嚼字相结合。

  整体理解是指读一篇文章,总该读几遍,从宏观上对文章中记叙、说明、议论的人、事、物、理有完整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应该对不同文体的特点有充分的考虑。近年来,尽管淡化文体的说法屡有出现,但是文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仍应引起我们充分重视。把握好各种文体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把握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等问题。

  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还会影响到考试的命题。一般说来,写人叙事类记叙文,往往具有写人讲究生动传神,记事追求完整波澜的特点,命题时就会主要围绕人物的刻画和实践的记叙及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来展开;写景状物类记叙文,往往具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命题者往往会关注文章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所用的象征、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和形象生动、饱含感情、富蕴哲理的语言。议论文则主要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及重要词句的含义来命题。说明文则主要从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顺序、语言等方面来考查。

  咬文嚼字是说对文章中关键性的词和句子,要联系文章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体会,感悟其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第三,可养成边阅读边圈画的习惯。

  同学们不妨边阅读边将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圈划出来,例如一些标志着行文线索的词句、体现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的词句等。如此有利于更高效地读懂文章,能为后面的答题做好铺垫。

  第四,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静心读懂文章之后,能否抓住试题的内涵是准确答题的关键。

  为此,题目中每一个字都必须好好琢磨。例如"写出文中与某词意思相同的词"与"写出与文中某词意思相同的词",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时常有同学在考试时,将一些选择题要求的,选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选项都没看仔细就匆忙答题,结果后悔莫及。

  第五,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准确。

  有的同学答题时喜欢"贴标签",把一些比较常用的、固定的说法当作公式照搬,例如看到比喻句,不假思索地套上"生动形象"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流于浮泛的回答不能真正反映出你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学们应结合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从文章的实际内容出发,展开具体的、灵活的回答,完整、准确地将自己感悟、理解到的内容表达出来。

  第六,答题时不必拘泥于一定按顺序完成每一道题目。

  考试时,有的同学由于心情紧张等原因,一时写不出某一个字了,或者一时答不出某题。这时候,不要紧张,我们可以暂时把它们放一放,先做后面的题目。有时也许会在后面的答题中受到某些启发。有时,在冷处理之后,换个角度也许能想出来。

  另外,答题时,我们也不要拘泥于自己隐隐约约有感觉但又无法诉诸笔端的词句。汉语表达丰富多彩,我们完全可以将该词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代,完全可以将那句子用另一种语句来表达。

  总之,此时切勿花大量时间在一道题目上苦思冥想钻牛角尖,既不利于考试时间的合理分配,所答的题目又未必有成效。

攻克语文阅读的五大技巧

 基础知识关注关联词

  从上海中考近几年试卷来看,语文基础知识不再单独命题,而是融入现代文阅读之中。如2008年考改错别字、修辞、近义词;2009年考选词填空、拼音、修辞;2010年考选填关联词、句式变换词语含义(解释)。

  有些考生以为基础知识题不必复习,其实这类试题也有难点:一、关于词义的解释。如2010年第21题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此题命题目的是,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如果望文生义的话,就解释为“打扫大街”。正确解释为:“满大街寻找工作”,这就应了平时的教学要求,词不离句才能作正确的解释,2008年第11题第③段中与加点词 “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什么,加点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此类题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复习时应对句中类似词语加以咀嚼,以增强语感。

  7种修辞方法是中考命题的范围,不但要识别,更要讲出其表达效果,学会正确运用。还有基础知识中的“选填关联词”,2010年中考首次入题,由于初中阶段老师对此讲得较少不妨多加注意。


展开全文阅读
  三种文体考查需关注

  记叙文是中考语文命题中必考的文体,师生们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至于说明文与议论文阅读,重视程度却大相径庭,厚“说”薄“议”现象比较严重。由于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都考说明文,因此,不少考生也就冷落了议论文。有的同学不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少数同学在一模二模中,甚至把“例证法”写成了说明方法“举例子”,还有些同学辨别不清议论文结构表现形式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等四种。为了防止同学押题在说明文上,今年不少区县的一、二模现代文阅读考题,选取议论文作为文本材料,这种全面备考的思想是可取的。

  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概括文本的段落及材料是中考考查的重点。2010年中考说明文和记叙文的阅读试题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2010年的《蘑菇转了一个弯》第23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小说三个情节,写出其他三个情节的内容。此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按情节的需要给文章分层,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另一篇说明文《中国红为什么这样红》第20题,要求以卡片的形式分别填写《中国红为什么这样红》的不同的说明角度以及各个内容的要点,如果能答出此题的话,那就表明考生的阅读是“遵路”和“入境”了。能折射出考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如果不能对文本材料加以概括,也就意味着理不清思路,思路不清,何以答题?

  做好整体和句段表达分析

  整体表达作用的试题以记叙文为主,就是通常所说“写什么”,“为什么写”。为避免简答题的答案出入过大,现今都采用选择题形式,题干上常标有“最恰当”的字样。

  该题测试目标为整体感知,有的同学不能把握中心,有的同学理解文意错误,有的同学理解主旨过于宽泛,因而导致失误,其答案是“D”项,即”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这样的选择肢更贴近小说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至于句段表达作用的分析,也不能掉以轻心。分析句子和段落的表达作用,一般来说答题的思路有二:其一从结构上考虑;其二从主旨内容上入手。又如,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是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的主要依据,把握了人物的描写就能答出2010年第24题:“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这就得抓住人物的描写,从描写中就能分析出父亲是一个“尊重孩子,讲究方法,善于引导”的人。切忌脱离文本中的具体人物描写,空穴来风地加上 “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勤学好记”、“艰苦朴素”、“憨厚诚实”等套话。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如下: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足见环境景物描写的重要。再如,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的作用。说明方法尽可能向事物或事理特征方面靠,论证方法要向论点或分论点靠。除上述之外,还应理解文中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等。

  “开放题”叙写勿忽视

  拓展和运用中的 “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读后感受和鉴赏评价均为“开放题”。如何作好2011年中考开放题的准备?只要把近五年的中考试卷中开放题摘录下来,考生就可悟出道道来。

  2006年中考选取 《孩子和书》一文,要求考生就感恩之举谈看法;2007年中考的文本是 《老海棠树》,要求考生“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感想”;2008年中考的阅读材料是《年轻的国旗》,试题要求考生回答:“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2009年中考,要求考生阅读《在可可西里回头》一文后,“将上文缩写成思贤的故事”。2010年中考,要考生认真阅读《蘑菇转了一个弯》,“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情景”。2006—2008年语文中考要求写感想评价,2009年、2010年要求考生对文本材料进行“缩写”或“扩写”。有人称近两年的80字小作文是拓展和运用的一个新的亮点,对此,我们不容忽视。

标签:教学论文 中考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当仁,不让于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