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420  
标签:教师随笔
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误区
我楚狂人

      教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的基本特质呢?我认为教材最基本的特质就是便于学。教材总得有一个序,让学习者循序渐进。那么这个序就必须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前面学的内容应该成为后面学习的基础的。请问,现在编写语文教材的专家们,有没有把这一点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显然没有。这就是当前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中出现的误区。

      我们不妨把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本的文言文教材来作例子解剖一下。我们会发现,它是按照文学史的序列来编排的,也就是说与大学中文系的文选教材是一样的序列。这就存在一个认识错误了,大学中文系的教学对象是具备一定基础的大学生,是进行专业性提高的。而高中一年级教材面对的是只具备文言文学习的最基本的基础的初中毕业生,是进行通识性的打基础的。两者用同样序列的教材,这是犯了常识性错误。

      因此当刚离开初中校门跨进高中校门的学生,饶有兴趣去打开高中语文教材,却立即被浇了一头冷水,被艰深的前秦作品吓住了。这太让人产生挫败感了。教学离不开一个“诱”字,好听点叫做循循善诱,直白些就是先要“骗”得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兴趣,才能入门,进而才能深入。如今不能让学生“进”,如何能指望学生“精”呢?

      从文言文教材的角度来看,我一直认为,1983年版(及其后来的修订本,也就是最后的小开本语文课本,庄文中等编写的)的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部分的编写思路是正确的,是遵循了便于教学的原则的。1983年后虽然几经修订,这个原则始终没有变。回过头来看看,这套教材值得借鉴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我们翻阅1983年版及其多次修订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会发现,它选的课文是由浅入深的(基本上),它的编排序列是古汉语基础知识,在初中积累一定的古汉语虚词的基础上,高一解决文言词法(归纳文言虚词和学习文言实词词法),高二解决文言句法,高三学习“白文”的断句。而选用的课文和编写的课文后面的练习,以及每册书后面的附录,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例如,第二册结合《师说》一文,解决“意动用法”,归纳文言虚词“之”、“其”的用法。这样,就真正做到课课有得,循序渐进。几篇名文读过,自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也具备了。这就是编写教材的初衷。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材,确实不便于教学。编写者从良好的愿望从发,用教材来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在教材上贴标签这么简单,并不是用人文精神的标语口号来分单元那么简单。反过来,用体裁来分单元不见得就是无视人文精神。这些都是形式上的东西,而不是本质的东西。关键是看这种教材是否便于教学,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自主阅读的能力。如果不能,再好的愿望也是落空的。不要以为新的一定是好的,有时候只是瞎折腾。

      时下的专家们比我们学的时髦理论多,国外的有个“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国人实在,讲究“跳一跳,够得着”。我们编写教材的人,是否更加务实些?少一点花俏,多一点务实。为万千学子学习负责,责任重大。千万拜托。

      
标签:教师随笔 高中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今天如何教语文——从“考的不教,教的不考”说起
下一篇:2011江苏高考语文祭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