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423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秋水》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
二、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三、当堂背诵,领会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由成语‘望洋兴叹’导入
二、检查预习作业——课件展示,有疑义的地方师生讨论
(一)查阅资料,走近庄子,了解《庄子》
预设: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一同被世人称为“老庄”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者所著,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著,外篇、杂篇是庄周门人所著。
(二)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排除阅读障碍
泾( )渚( )殆( )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及意义
1、泾流之大(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
2、两 渚崖之间(助词,的) 3、野语有之曰(代词,这样)
4、我之谓也(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语)
5、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1、顺流而东行(连词,表顺承) 2、东面而视(连词,表顺承)
3、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连词,表并列)
(五)、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古今意义
1、秋水时至(古义:洪水 今义:水) 2、百川灌河(古义:黄河 今义:河流) 3、不辩牛马(古义: 同“辨”,辨别 今义:争辩,辩论) 4、于是焉(古义:在这 今义:连词) 5、尽在己(古义:全 今义:完,尽头) 6、至于北海(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7、不见水端(古义:尽头 今义:端点) 8、旋其面目(古义:面孔 今义:相貌) 9、大方之家(古义:大道,修养高 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 10、子之难穷也(古义:尽,走到尽头 今义:穷困) 11、百川灌河(古义:河流 今义:山川) 12、仲尼之闻(古义:见闻,学识 今义:嗅)
(六)指出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活用类型
1、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2、少仲尼之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 3、轻伯夷之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轻) 4、天下之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盛美的东西) 5、秋水时至(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6、东面而视(名词用作动词,面向)
(七)将下列倒装句写成一般语序
1、东面而视( 面东而视 ) 2、望洋向若而叹曰(向若望洋而叹曰) 3、以为莫己若(以为莫若己) 4、我之谓也 (谓我也)
三、读、背(读音、句读、语速、语调、语气)
1、自读课文,根据句意划分句读,有疑点地方提出,师生讨论
预设: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望洋向若/而叹曰
(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5)吾/非至于/子之门
2、听朗读录音,对照检查自己划分的句读。
3、个别同学朗读,其余同学听评。
4、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听评,强调人物感情。
5、分组读,其余组同学关上书,听背。
6、再个别同学读,其余同学关上书,听背。
7、听范读录音,背诵。
8、全班背诵。
四、自译课文,有疑点的地方提出,师生讨论解决。
预设:1、于是焉——在这个时候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的盛美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永远被那些有修养的人耻笑
五、思考、讨论,完成课堂练习
1、写黄河雄壮的句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写黄河河面开阔的句子:“泾流之大,两 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2、河伯骄傲的原因是:“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 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在结构上起的作用:过渡作用(承上启下),紧承上文的黄河,紧接下文的北海。
4、北海的“不见水端”与黄河的“不辩牛马”形成对比, 突出 大海的无边无际。
5、河伯“望洋向若而叹”与前文的“欣然自喜”形成对比,突出河伯认识到了自身的渺小。
6、找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说出它的本义与比喻义。
预设:望洋兴叹
本义:仰首慨叹 比喻义:比喻要做一件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
本义:被得大道(有修养)的人耻笑 比喻义:比喻让内行笑话。
展开全文阅读
7、本寓言可分为两层,请写出各层意思
预设:1、|写黄河的壮阔与河伯的骄傲自满。
2、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弗如。
8、你认为让何伯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预设:A、他看到了北海的壮阔。
B、善于将黄河与北海作比较,将自己与海神作比较,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C、具有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
9、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
河神河伯因黄河的雄状与开阔,盲目自大,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方知自己的渺小,从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评。
10、你认为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预设:
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闻见而骄傲自大。
11、你从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结合课文内容谈谈。
预设:
1、《秋水》这则寓言让我懂得了,骄傲自满会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河伯就是顺流而东行,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北海,才感到自己的不足,由衷的感叹自己的渺小。
2、《秋水》这则寓言让我懂得了,在既定的环境中,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就如何伯,他面对黄河,觉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这里,,见到大海后,才由衷的自叹不如,这就告诉我们,要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3、《秋水》这则寓言让我懂得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因为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攀登高峰。
4、《秋水》这则寓言让我懂得了,人只有勇于承认错误,深刻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河伯见到大海后,为自己的狂妄自大而深感羞愧,“知耻近乎勇”其及时反思的态度让人佩服。
百川灌河不辩牛马——黄河壮阔
第一层 骄傲自满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河伯自喜
附板书:秋水 不见水端——大海辽阔
第二层 自叹不如
果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望洋兴叹
课后反思或意见:
邹爱洪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秋水》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
《马说(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