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883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粤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渐》学案设计 (粤教版高一必修二)
一、目标定位: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作者写作目的,并从中获得人生启示。

3、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

二、文本助读:

丰子恺的散文

丰子恺的散文创作始于20年代中期。他在描摹人生世态时,思想上是存在着矛盾的,他多少也看到了世间的黑暗,却又往往逃避严酷的现实。他先神游于儿童的世界,他自称是“儿童的崇拜者”,赞美儿童“彻底地诚实,纯洁而不虚饰”,认为儿童有着“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成人却“因了世智尘劳而蒙蔽,斯丧,是一个可怜的残疾者”。他“觉得孩子们都有大丈夫气,大人比起他们来,个个都虚伪卑怯”。赞美儿童,并不能使他对人生作出圆满的答案,于是他就跌入了宗教的罗网。对于艺术,他认为,“风景只宜远看,不宜身入其中”,“风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他主张“远功利”,“归平等”,由此从艺术中“可得到自由的乐趣”,“天真的乐趣”,“调剂平时生活的苦闷”。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在追求着一种闲情和逸致,有时候在作者娓娓的叙述中,也显示出了一种感人的情调。像《山中避雨》写他在杭州的山中茶店避雨时,因为拉起胡琴,引起了村中不少年轻人的喜悦和共鸣,竟至在雨中依依惜别,写得情意绵绵,令人吟味不止。

丰子恺的散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这是他的作品在读者中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原因。他总是用明白如话的文字,将对象描摹得细腻生动,颇具神韵,在婉曲的叙述中又夹以议论,因而于素朴与隽永中含有哲理的意味。

丰子恺是夏丐尊的学生,他的写作“是在夏先生的指导和鼓励之下学起来的”(丰子恺《悼丐师》)。他们的文字都得力于中国古代的笔记散文,都是那样简洁和老练,然而他们一个是偏重于说理,另一个却偏重于抒情,在艺术风格上既有相似之处,却又有很大的差异。

丰子恺的经典语录:

1、由预想进行于实行,由希望变为成功,原是人生事业展进的正道。

2、正当的游玩,是辛苦的安慰,是工作的预备。

3、全为实利打算,换言之,就是只要全家。充其极端,做人全无感情,全无义气,全无趣味,而人就变成枯燥、死板、冷酷、无情的一种动物。这就不是“生活”,而仅是一种“生存”了。

4、青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

5、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6、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7、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三、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倾轧   轧钢   惊讶   揠苗助长

B.盛大   盛饭   胜券   不可胜数

C.朝霞   朝气   沼泽   千里迢迢

D.刹那   古刹   诧异   姹紫嫣红

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圆滑   时辰   野心勃勃   纨绔子弟

B.微妙   牛犊   慷慨豪侠   恒久不变

C.凭窗   绿阴   潜移默化   凶险残酷

D.凋零   流连   朝夕相处   不可思仪

3.就时间这一话题做句子的仿写练习(选一句做)

“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阴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风浪中奋斗搏击。”

答:                                                                                                                                   

 四、课文重点、难点探究导学

1、“渐”在文中指什么?作者认为“渐”有什么作用?

答:                                                                   

2、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渐”的?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答:                                                                   


展开全文阅读
3、作者在文中对“渐”的具体解说有哪些?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4、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答:                                                                   

5、作者用怎样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讲明白?

答:                                                                   

6、讨论交流:你的生活与学习中有“渐”的现象吗?

答:                                                                                       

知识链接:

一、什么是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议论性散文的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理,即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话来说,就是“形散神不散”。还有最为重要的两点那就是:1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2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二、议论文与议论性散文的异同点

比较点  议论文  议论性散文

 内涵  说理  说理 

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灵活自由

 笔法  议论文笔法  散文笔法

 语言  严密平实  华丽优美

 情感  一般  强烈

结论:议论性散文的特点是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三、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一)议论性散文的写作要求

1、标题要求简洁、明确、有内蕴,最好能体现文章观点。

2、开头要求语言优美,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先声夺人,字数100字左右。

3、本论部分要求至少三个分论点,最好用简洁的肯定句式醒目揭示。三个分论点分别展示语言优美,引用诗文,举例精当三个亮点。关键是分论点的设置。

4、结尾部分干净利落,照应开头,点题并再次揭示观点。

(二)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提炼

(1)分解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

如:中心论点“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①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②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③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2)阐述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揭示与阐发。

如:优秀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3)分类法   即分门别类地提炼分论点。

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4)利弊法    即从“谈作用说危害”的角度提炼分论点。

如:优秀考文《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①宽于待人,才会有知人之智;   ②严于律己,则会有自知之明。

(5)因果法    即以“因”(分论点)证“果”(观点)。

如:观点“我就要风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追“因”:

①风度是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一种美德;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

③风度,能使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

五、课文阅读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虽然比赛在雨中进行,但训练气氛十分热烈,不少国脚都展示出了自己的射门        ,给比赛增添了不少悬念。

(2)造物的骗人,使人           ,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办法的。

(3)人之能堪受          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

A、工夫   流连    际遇                 B、工夫   留恋    境遇

C、功夫   流连    境遇                 D、功夫   留恋    际遇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感慨、惊讶、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


展开余文
B、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摇动,宇宙的根本的破坏,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

C、拿到新书时,我们应该先看序言和目录,了解作者写书的意图、书的大致内容,然后逐章逐节细读。

D、 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地动仪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张衡首先制造的。

阅读课文4—7段,完成3—7题。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坐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象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3、课文引用了“抱犊跳沟”的故事,这种写作手法对于说明“渐”的道理有什么好处?

答:                                                                    

4、文中说“渐”的本质是“时间”,还有哪些词语是表示“渐”的呢?

答:                                                                   

5、文中的“大人格”,“大人生”是指哪些人?你认为古今中外有哪些人物是具备了“大人格”“大人生”的人,他们又都具备了些什么内涵?(学生讨论回答)

答:                                                                   

6、第7段引用了白居易和英国诗人(Blake)的诗,请谈谈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

答:                                                                             

7、作者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找出一两个你熟悉的历史人物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答:                                                                   

六、拓展阅读与探究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口中剿匪记

丰子恺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呢?因为我口中所剩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常常作崇,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肃清,从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比喻非常确切,所以我要这样说。

    把我的十七颗牙齿,比方一群匪,再像没有了。不过这匪不是普通所谓“匪”,

而是官匪,即贪官污吏。何以言之? 因为普通所谓“匪”,是当局明令通缉的,或地方合力严防的,直称为“匪”。而我的牙齿则不然:它们虽然向我作祟,而我非但不通缉它们,严防它们,反而袒护它们。我天天洗刷它们;我留心保养它们;吃食物的时候我让它们先尝;说话的时候我委屈地迁就它们;我决心不敢冒犯它们。我如此爱护它们,所以我口中这群匪,不是普通所谓“匪”。

      怎见得像官匪,即贪官污吏呢?官是政府任命的,人民推戴的。但他们竟不尽责任,而贪赃枉法,作恶为非,以危害国家,蹂躏人民。我的十七颗牙齿,正同这批人物一样。它们原是我亲生的,从小在我口中长大起来的。它们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与我痛痒相关的。它们是我吸取营养的第一道关口。它们替我研磨食物,送到我的胃里去营养我全身。它们站在我的言论机关的要路上,帮助我发表意见。它们真是我的忠仆,我的护卫。讵料它们居心不良,渐渐变坏。起初,有时还替我服务,为我造福,而有时对我虐害,使我苦痛。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能力,而一味对我戕害,使我奇痒,使我大痛,使我能吸烟,使我不得喝酒,使我不能作画,使我不能作文,使我不得说话,使我不得安眠。这种苦头是谁给我吃的?便是我亲生的,本当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牙齿!因此,我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在这班贪官污吏的苛政之下,我茹苦含辛,已经隐忍了近十年了!不但隐忍,还要不断地买黑人牙膏、消治龙牙膏来孝敬它们呢!

      我以前反对拔牙,一则怕痛,二则我认为此事违背天命,不近人情。现在回想,我那时真有文王之至德,宁可让商纣方命虐民,而不肯加以诛戮。直到最近,我受了易昭雪牙医师的一次劝告,文王忽然变了武王,毅然决然地兴兵伐纣,代天行道了。而且这一次革命,顺利进行,迅速成功。武王伐纣要“血流飘杵”,而我的口中剿匪,不见血光,不觉苦痛,比武王高明得多呢。

饮水思源,我得感谢许钦文先生。秋初有一天,他来看我,他满口金牙,欣然地对我说:“我认识一位牙医生,就是易昭雪。我劝你也去请教一下。”那时我还有文王之德,不忍诛暴。便反问他:“装了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他说:“夫妻从此不讨相骂了。”我不胜赞叹。并非羡慕夫妻不相骂,却是佩服许先生说话的幽默。幽默的功用真伟大,后来有一天,我居然自动地走进易医师的诊所里去,躺在他的椅子上了。经过他的检查和忠告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口中的国土内,养了一大批官匪,若不把这批人物杀光,国家永远不得太平,民生永远不得幸福。我就下决心,马上任命易医师为口中剿匪总司令,次日立即向口中进攻。攻了11天,连根拔起,满门抄斩,全部贪官,从此肃清。我方不伤一兵一卒,全无苦痛,顺利成功。于是我再托易医师另行物色一批人才来,要个个方正,个个干炼,个个为国效劳,为民服务。我口中的国土,从此可以天下太平了。

1947年冬于杭州

1、“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                                                              

2、作者历数“官匪”哪些罪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展开余文
3、作者告诉人们如何对待“官匪”,请根据文意归纳。

答:                                                              

4、请从技巧、语言两方面,对本文作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

三、基础训练。1、D    2、D   3、答案略。

四、课文重点、难点探究导学。

1、文章中的“渐”是一个关于时间推移、事物变化的程度的修饰词,意谓“渐渐”。作者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在“渐渐”的过程中发生的, “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

2、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渐”的存在。

1 孩子变老头老婆子 

2纨袴子弟变偷儿 

3季节轮换  昼夜推移    儿女成长    水仙开花 

4抱犊过河 

5时钟移针 

   这些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让我意识到平常要细致的观察思考生活,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生动形象的生活事例来使要阐释的道理深入潜出,易于理解。

3、1人生是由“渐”来维持的。——人生阶段一步步地演变是靠渐来维持地,否则人就会痛不欲生了。 

2人之能堪受境遇的衰变,也全靠“渐”的助力。——人生境遇的巨变之所以能被接受,也是靠“渐”来实现的。 

3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都的微妙的工夫。——“渐”是自然界的一条原则,而且不容破坏。 

4“渐”的作用,就是……一大诡计。 

5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最好的象征了。 

6“渐”的本质是时间。 

这些思想的火花在每一段中起到一个总领的作用,即中心句。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又能深化主旨,展示写作的思想深度。

4、明确: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5、明确:使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了一些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来分析人生的发展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微妙进行的。“巨富子弟”的变化、昼夜季节的变化、儿女的成长、植物的花开、抱犊过沟等。 把看不见的人生变化比喻成人们熟悉的走路,音乐符号、时钟等,说理形象而到位。

6、答案略。

五、课文阅读

1、C   2、C  

3、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用形象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道理的写作手法。 

《渐》中列举了农夫抱犊跳沟一事来证明事物已渐变而人们仍不知不觉的事实,说明“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的道理。这种手法具体通俗,如拉家常,以浅显的事例说明深奥的道理。使“渐”这种无形的时间变化方式,通过牛的不断长大——这一有形的事实而变得可以把握,让人们明白“渐”的背后所蕴含的时间概念。

4、刹那、瞬间、匆匆、白驹过隙、霎时、立刻、马上、突然、忽然”。

5、答:文中的“大人格”,“大人生”是指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的佛家弟子。 

预设:人物: 

(1)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孔子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5)努力让死亡成为一个“节日”的史铁生 

(6)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 

具备的内涵: 

⑴智慧、明达的思维; 

⑵高瞻远瞩的目光; 

⑶海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 

⑷谦让、平和的人生态度; 

⑸不计较个人得失,对社会人生有所助益; 

⑹超越自我,执著于人生意义的追求 

6、(1)“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旨在表明人世间就像生活在小小的蜗牛角中,又何必为些微的小利害争论不休呢?人的一生就像石火一样,火光瞬间闪过,连一丝的痕迹也没有!

(2)“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这首诗在文中的含义是:一粒沙子可以反映整个世界,一个局部可以看出全部,短暂的一瞬间也可以说是永恒。

7、本题的命题意图是希望学生对“大人格”、 “大人生”的说法有所体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是具有“大人格”、 “大人生”的人,作者在文中并未具体指出这样的人是谁,但从文中关于“乘火车的旅客”中的“明达的人”的描述,可以得到一点启发,要对社会、对人生有所助益,不计个人得失,要追求一种超越的心态。以此推论开去,学生所举历史人物,只要和这些方面有关,和人生意义的执着追求相关,均可视为对“大人格”、 “大人生”的追求。

六、拓展阅读与探究

1、把拔牙比喻成剿匪,把牙齿拔光,就是把国土内的官匪肃清。

2、①靠人民滋养,却不为人民造福,戕害人民。②是国家栋梁,却贪赃枉法,危害国家。

3、① 对官匪千万不可采取“隐忍”“孝敬”的态度,对官匪讲仁慈、人情

是不对的。②对付官匪唯一的办法就是“兴兵伐纣”,来一次革命,将其全部贪官肃清。

③选拔方正干练、为国效劳、为民服务的新人才来代替。

4、(1)技巧:设喻说理,借拔牙写剿匪,历数贪官污吏的罪孽,巧妙地隐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2)语言:简洁老练,风趣幽默,蕴含深刻的哲理。排比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气势。

 

李红梅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粤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渐》学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 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构筑中国人精神幻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