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阅读:950  
标签:备课资料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构筑中国人精神幻象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妇孺皆知的所谓名著,乃至新旧武侠小说,构筑了中国人最为基本的精神自慰品。自慰品哪怕再能掀起高潮,都不可能代替元气淋漓的精神滋养所能带来的快感,它只不过满足了小民百姓对几千年来无赖的专制社会的意淫式革命,丝毫无助于改善社会不公平的残酷现实。不管是以均平富相标榜,还是以为人民服务作诱饵,老百姓始终在其间自取其辱和受他人侮辱。换言之,这些自慰品的内核便是:胡乱杀人、官官相护、强权有理、你死我活、赢家通吃。探讨这些东西为什么在中国广受欢迎,历久不衰,极有土壤,便会得出令人惊异的结论:即中国人普遍的意淫状态和阿Q式的精神自慰,已经成为整个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尚好,从而在自己遭受奇耻大辱和渊深似海的苦难中解脱出来,以便苟活下去,成就一点自己哪怕微渺的动物需要,暴民和奴才便是所有民众赢得动物需求的外在体现形式。

  在一个没有民主自由和现代文明的社会,暴民和奴才是所有人不可磨灭的基本标签(正如十年砍柴谓“匪性”和“奴性”的结合),你别无选择。哪怕这是一种绝大耻辱,你也只得含辱应承下来,就像黥面髡发者,你有着永远的耻辱,不管你衣着多么光鲜,开着顶级豪华轿车,仍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民。因为你不仅无法真正拥有和支配自己的财产,连最起码的身体也是只不过是他人案板上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而已。不平等的社会,生存的艰难,使所有人对强权有一种天然的仰视态度,于是只有寄望于夺了那鸟位的万丈豪情,爷爷我也来干它一干的革命理想。而这种理想,在《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包括武侠小说里,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满足了奴才和暴民梦中杀人、意淫强权的阿Q式心理,成为许多人争相阅读、持久不衰的宠物,以至于有人说武侠小说是中国人的“成人童话”。其实《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包括武侠小说,都只不过中国人找到苟活依据的意淫对象而已,在阅读中自我安慰以达到心理平衡,使自己不致完全发疯。不少国人在青少年时期大抵都是依靠《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里面充满了杀戮与阴谋的教导来完成启蒙仪式的。这样的启蒙仪式,从小就接受你死我活的斗争和滥杀无辜的社会现实,使每个人对杀人都会变得麻木和自然,还延伸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的哲学,其实这种办法只不过为暴虐者杀人时分化瓦解,以节约成本而已,今天杀我,明天就可能轮到你,这便是无可逃避的残酷现实。

  中国文人评点和研读《水浒传》的历史可谓久远,但无论是金圣叹还是后起的张恨水、孟超、牧惠诸先生,大多没有逃脱对《水浒传》谋篇布局、文字精妙的研评范畴,偶有老吏断案的发明,但整体上都没有特别的创新。只有十年砍柴兄这本《闲看水浒》(萧翰兄不少论述水浒的篇章与《闲看水浒》有异曲同工之妙)打破了此前谈论水浒囿于玩味词藻的文章学的旧有框框,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用法律、经济诸方面的眼光来审视,从出色的文字后面看出血淋淋的丛林法则和血酬定律,这是真正的人文知识分子知识结构重组、文明变革、民主自由的普世思想影响十年砍柴的必然结果。从刘备、宋江、唐僧的“无能”之能里,砍柴看出他们占领道德至高点和无所不能的厚黑手段;从街头赌搏做局,看出中国的政治其实多半就是“下三烂”的做局,还要美其名曰“政治智慧”;“从官军为什么不如民团”里看出宋代统治者修文偃武的尴尬,“只有在现在民主社会,文人统军、武人治军,既能避免军人干政,又能保证常备军的战斗力”;从“那些失败的生意人”里看出商人不能因纳税保护自己利益、主张自己的政治权利,饱受官方的压榨,在这种失衡的心态下,只有更加为富不仁,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利益,从而种下了普通老百姓的仇富心理,成为夹在风箱中的老鼠;从施耐庵对女人的态度里看出“中国毕竟产生不了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那样具有终极关怀的作家”,从而把目下疯炒的“女体盛”,看成是对人的尊严的挑战等等,都不难看出砍柴在评读《水浒传》时的独特视角。

  十年砍柴的精细,不只在读书有敏锐的触角、独特的视野,还在于他联系现实生活时点到为止,既让读者有适度的联想空间,亦让自己不背上太多的“影射阅读”的“恶名”,每每读到此处,读者便别有会心。他在谈及梁山二把手生存之道时,说梁山这些强盗的“表态学”真学得好,需要站稳立场时绝不会站错,赶快表态支持上峰的安排以及被挟持的所谓“民意”,凡是经历四九年后历次整人运动的过来人,看到这些地方真有痛彻骨髓的悲凉。虽然我认为他把周朝伐商朝,喻为英美打伊拉克,同时自作多情地在序言中说“我们党”,做出对一党独裁期望甚殷的幻想,不管是言说策略还是偶尔的走火,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我还是要趁机来一个“表态学”,砍十年的柴,真没白砍,他揭示了中国离现代文明还多么遥远的残酷现实和丛林法则。只有把紧密团结在以专制制度为核心周围的柴砍光,才能真正破译出残酷博弈的丛林法则。除了有胡适先生无一日不拱一卒的韧性精神外,或许这是他用甘冒破坏环境的网名,来行走于网络和真实世界的意图之所在。

2004年6月22日端午节于成都

标签:备课资料 水浒传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渐》学案设计 (粤教版高一必修二)
下一篇: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之“武松的品牌和十字坡的规矩”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