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188  
标签:教学论文
为什么不带走一片云彩再解析 (人教版)
 沙市一中 邓金平

徐志摩《再别康桥》中最后一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很为学生们所喜爱,也必为老师们所分析。诗人为什么“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以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因为“不愿”。

因为徐志摩对康桥的无限的珍爱,所以不愿惊扰了康桥的宁静,破坏其在心中的完美的形象,所以不仅是一片金柳,一滴清泉,甚至连在康桥上空飘过的云彩也不愿带走了。

二是因为“不需”。

“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我所知道的康桥》)在徐志摩的心中,于躯壳,是过客,但于灵魂,康桥则是他的归宿,他早已将万里重洋之外的康桥当作他的精神故乡了。以人之常情来看,当我们心生浓浓乡情的时候,于是就回到故乡去看一看,姑且慰藉一下自己的浪漫的思乡之情,之后就又匆匆乘车而去了,但却从没有一个人因为说热爱故乡,于是就把故乡的山水、一草一木带回去的,当然也没有谁毫不犹豫地将他现在安身立命之所搬回他就算是魂牵梦绕的故乡。故乡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是精神上的一种调味剂罢了,虽不可少,但绝不可太多,点到即止为最佳,太重太浓只会破坏我们的味觉,影响曾经留下的美好印象。徐志摩自己也知道,既然已经来过,思乡之苦已经得到慰藉,又何必带走云彩,使之成为累赘,徒增自己烦恼呢。而且事实上,他过去也就是这样做的,果然给他带来的只有痛苦罢了。这就是下面所要说的第三点。

三是因为“不能”。

徐志摩在《吸烟与文化》中说:“我自己也是深感这浪漫的思乡病的一个;我只要草青人远,一流冷涧……但我们这想望的境界有容我们达到的一天吗?”既然是如此的喜爱,那何不就留下来永远居住在他的这个令他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呢?以他的各方面的实力来看,要想在英国立稳脚跟,应该是在存问题的,这样的话,他所想要的“草青人远,一流冷涧”的境界也就轻松实现了。可是他还是决然选择了回到中国。在他第一次回国之际,按照他的美丽设想,准备把象征“爱、美、自由”的剑桥理想移植到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中国来。结果迎接他的除了“道德、政治、社会、宗教、文艺一切都是破产了”(《落叶》)的理想破灭之外,就连在中国所找到“爱和美”也和理想是相距太远了。如今是第二次告别康桥,如果还象第一次一样把康桥的浪漫与理想带回去,岂不是嫌碰的壁还不足够吗?精神的家园和现实的物质的家园也许是永远也不能协调统一、完美结合的,精神的家园也许其实是不适宜永久居住的吧,所以还不如把康桥的一切都留存在英国,既然只能是精神上的爱恋,那就让它永远只在自己的梦中出现吧。而且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英国“康桥式”的理想就是在中国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也还是水土不服,还有人害怕,有人抵制,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肆意的丑化攻击吗?那么在一百年前的中国,徐志摩要把它带到中国,不是更不可能了么。

总的来看,诗人告别康桥之时,之所以“不带走一片云彩”,不仅是因为“不愿”,也不仅是因为“不需”,更是因为“不能”呀。

 

浩歌无声

标签:教学论文 为什么不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
下一篇:《长征》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