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103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长征》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的适时呈现和学生的朗读想象,加深对诗歌的领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板书设计           一      七律    长征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远征难                                                   只等闲        革命英雄主义

总括                                                                   革命乐观主义

                 千山: 五岭      乌蒙     岷山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个性化

补充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激趣: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主题曲导入(或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 • 长征》,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内容。

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1.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2.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千难万险)

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描红:难)

4.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描红: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红:等闲) 

5.有感情地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的总领句是什么?找出来,再读一遍。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首联中的“万水千山”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山?什么水?这一联在全诗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五岭的“逶迤”“腾细浪”和乌蒙的“磅礴”“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中描绘的画面,了解两次战斗,用心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4.根据历史事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还没有越过岷山,尾联为什么说成“三军过后”?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当堂训练,拓展提高: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默写一首毛泽东描绘长征的其他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

反思

 

易永利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长征》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为什么“不带走一片云彩”再解析 (人教版)
下一篇:《心声》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