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423  
标签:教师随笔
特朗斯特罗默:20世纪西方最后一位诗歌巨匠
有一些诗人,属于大众;有一些诗人,只属于诗人。特朗斯特罗默,就是属于诗人的诗人。当三月的诗坛以隆重的方式迎来这位瑞典诗人时,他已不能再多言语。他所带来的诗与影响,也许以后才能感觉出来。

      东西是怎样变成诗的

      特朗斯特罗默中国行

      火锅,告别晚餐。

      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明天一早将离开北京回瑞典。

      “托马斯,猪血吃不吃?”

      “托马斯,鸭血吃不吃?”

      “托马斯,……”

      “Ja!”诗人坚定地回答着,用惊讶明澈的目光打量桌上一只只丰盛的盘子。这神情使我回想起1990年夏天他突然停止交谈,聆听花园白桦树上一只杜鹃的情景。妻子莫尼卡担心地看着年将古稀的丈夫,而大师则脸带一丝顽童的狡黠,默对和自己一样没有吃内脏习惯的妻子,仿佛说:“这是惟一的一次……”

      特朗斯特罗默用略略颤抖的手把一块灰红色的东西夹入嘴里。而我在想,进入他嘴里的东西,会变成什么样的诗句?

      于是想起他的《上海的大街》。当他描写了街上一张张八面玲珑的脸后,笔锋突然一转:“某种东西在疲惫时出现,像蝰蛇酒一样苦涩,回味无穷。”

      这就是大师的风格,擅长让相互对立的元素在同一句行中相遇,并昭示彼此的奥妙。这里他把最抽象、最基本、最寻常的词“疲惫”(注意,疲惫永远是运动欠付的债务,或确切地说是结果)和具体、独特的存在物“蝰蛇酒”凑合在一起,给读者留下同样无穷的解释(猜测?)的空间(我本人就对此作了三种解释)。

      特朗斯特罗默认真地咀嚼着嘴里的食物。这种咀嚼,或者品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聆听,聆听事物深处的语言。正是有了这种姿势,诗人才会听见星星在橡树上空的马厩里踩踏(《风暴》);听见草的生长如“几百万支煤气火苗在嘶嘶轰鸣”(《波罗的海》);听见天上“夜班机的轰鸣像来自轮椅的铁轮”(《夜值》);“听见自己从墙的另一头走过”(《对信的回答》)……

      诗人特朗斯特罗默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身体触摸世界,并“把世界当做手套来体验”,从而触到了一个个深处的世界。而这些世界又总是被他用精炼的语言栩栩如生地表达了出来。

      在昆明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个年轻诗人在用一套高深的文字谈论他对特朗斯特罗默作品的理解后问:“好诗是否就像你的作品,每首都像从泥土探出的花朵一样自然?”疲惫的大师突然抬起低垂已久的头,目光闪烁欣喜,用他平时很少提高的嗓门响亮地说了一声:“Ja!”而此刻这一声“Ja!”(对!),对于一个半身不遂、几乎完全失去说话能力的大师来说,一定包含了许多微妙的词语,有待阐说的高见!

      我记忆中的特朗斯特罗默是个语言不多的诗人,就像他的作品一样。1988年秋天,我们第一次见面时,谈到一个著述丰富的瑞典诗人、小说家L.G.,我问他对此人的看法,他用一种类似禅宗大师对弟子的方法答道:“他去中国一个月,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要是我在中国生活三年,也许会写一首诗。”

      我想大师是在说一句中国的老话:慢工出细活。但我默默听着,跟着他穿行一片在冷风中边歌唱边脱去衣服的白桦林。

      莫尼卡曾对我说:“有人以为托马斯的作品少,是因为他半天上班的缘故。但即使他不上班,作品也不会多到哪儿去。他写诗确实很慢。”

      特朗斯特罗默的诗一般需要花几年时间才完成,有的时间更长。长诗《画廊》几乎用了十年时间!而短诗《有太阳的风景》在它第一次以手稿形式落在我手上到发表历经了七年时间。在特朗斯特罗默的诗中,我们很少碰到日常套话或流行语,即便它们描写的完全是日常生活的小事。因为诗人看见“刽子手和语言在同步前进,所以我们得使用新的语言”(《夜值》)。这新的语言不是别的语言。而是个人的、独特的、没有被媒体污浊过的语言。

      最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

      特朗斯特罗默(TomasTranstromer,1931-)瑞典著名诗人。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至今共发表163首诗。1990年患脑溢血导致右半身瘫痪后,仍坚持纯诗写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他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科特曾说:“瑞典文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特朗斯特罗默,尽管他是瑞典人。”《特朗斯特罗默诗全集》最近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诗人的秘密

      记得在编写出《九十年代诗歌记事》后,一位诗人朋友在肯定了这个记载着一代中国诗人近十年来写作历程的编年式文献后,在电话中建议我能否把这些年来的诗歌翻译情况也加进去,这个建议颇出乎意外。

      但我马上意识到他说的其实正是我们应该去做而尚未去做的一切。

      是的,这才是我们所真实经历的文学的历史。无论承认与否,我想几乎在每个中国现代诗人的写作生涯中都包含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对翻译诗的倾心阅读。

      同样,无论我们注意与否,在中国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设中,对西方诗歌的翻译一直在起着作用,有时甚至起着比写作更重要的作用,它已在暗中构成了这种写作史中的一个“潜文本”。


展开全文阅读
      而在这样一份有待提出来的名单中,有一位正是瑞典现代杰出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以及瑞典诗歌翻译家、汉语诗人李笠。

      我相信像《黑色的山》这样的译作最初在八十年代发表出来时,一定吸引过远远不止我一人的注意和喜爱。(王家新)

      作品

      果戈理

      夹克破旧,像一群饿狼

      脸,像一块大理石碎片

      坐在信堆里,坐在

      嘲笑和过失喧嚣的林中

      哦,心脏似一页纸吹过冷漠的过道

      此刻,落日像狐狸悄悄走过这片土地

      瞬息点燃荒草

      天空充满了蹄角,天空下

      影子般的马车

      穿过父亲灯火辉煌的庄园

      彼得堡和毁灭位于同一纬度

      (你从斜塔上看见)

      这身穿大衣的可怜虫

      像海蜇在冰冻的街巷漂游

      这里,像往日被笑声的兽群围住

      他陷入饥饿的利爪

      但群兽早已走入高出树木生长的地带

      人群摇晃的桌子

      看,外面,黑暗正烙着一条灵魂的银河

      登上你的火马车吧,离开这国家!

      (李笠译)
标签:教师随笔 特朗斯特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格瓦拉,以纪念的名义将你遗忘(生命奋斗、诗人和战士)
下一篇:季羡林曾称最欣赏巴金,中国人不要吹捧诺贝尔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