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345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课文生字词 

2.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每部分的大意来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 用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内容,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3. 采用讨论、质疑等方法使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诚信的道德品质,做一个甘于奉献的人

教学重点:

体会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看黑板,我写了一个“信”字,“信”是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的本意就是言语真实。20世纪初,在浙江余姚一代,由于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的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便产生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来看看信客是如何生活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掌握课文生字词 

2.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三、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基础知识

唏嘘(xīxū)     嫉妒(jí   dù)   猝然(cù)   昏厥(jué) 

文绉绉(zhōu)  焦灼(zhuó)  伎俩(jìliǎnɡ)   诘问(jié)  吊唁(yàn)

四、走进作者

师:哪位同学知道“秋雨”名字的来历?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余秋雨。

   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五、整体感知,解读信客

1. 师:同学们先把课文默读过一边,整体感知课文,然后概括一下每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老信客因为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名誉,找到了年轻人当第二代信客。(做信客的缘起) 

第二部分:年轻信客工作任劳任怨,道出了信客的主要工作内容,被人羡慕也要受到无端的呵斥与猜疑。(怎样做信客)

      第三部分:信客遭人诬陷,但并未公开同乡丑闻,只是从此结束了信客职业生涯,但人们仍想念他请他代办邮政业务。 (不做信客的原因) 

第四部分:人们推举信客当教师,他工作出色,还当校长,赢得了人们的敬爱与怀念。(做老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  小组合作讨论下列3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1) 作者为什么在写信客之前要先写老信客”? 

教师明确:先写老信客,意在说明信客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二是强调信客“信”的职业道德。老信客既用自己的经历给年轻信客以指点,又用自己的教训警醒年轻信客,使这位年轻信客迅速成长。(适当时用“老信客的经历”来引导)

(2)如此优秀的,受人爱戴的信客为什么临终留下遗言,要与不够诚信,坏了名誉的老信客葬在一起呢?

教师明确: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3) 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信客怎样的为人呢?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信客的品质?重点写了他的哪些事?

教师明确: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  、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重点写了两个:一是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二是遭人诬陷。这些突出说明了信客职业凶险但却仁义待人,任劳任怨,宽以待人等优秀品质。(不求标准答案,学生自由发挥。)

(4)小结: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通过余秋雨先生的描写,我们了解到信客的工作奔波劳苦,同时还要具备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的良好品质。

 六、作业布置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语言很有特色,请在笔记本摘抄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简要说说它的美感。

板书设计          信     客

                                   ——余秋雨

(一)做信客缘由信    

(二)怎么做信客

(三)不做信客的原因

(四)但老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优秀品质: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凌春艳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信客》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水调歌头》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