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195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咽和炼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
2.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 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教学设想
1. 既注重课本材料的理解落实(不能丢弃了课本),又作必要的课外延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度。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泛开展讨论,自然得出结论。
2. 以“选词”为重点;“炼句”因为高考迎考阶段有专题学习复习,故只讲清原则。
3. 适当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教学氛围,充实教学内容。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故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1. 幻灯投影以下文字,以营造教学氛围。
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
2.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了解“一字师”的出典吗?你还了解哪些“炼字”的佳话?
(点到即可,意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赏析留待相应课堂环节进行)
参考资料: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早梅》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二)活动
1.“修饰不只是‘装饰’”
(1)划出选文中的修饰语,然后齐声有感情地朗读选文;
(2)分析讨论:何为“修饰语”?根据示例分析,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
(3)扩展演练:
之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走”就是“跑”。
这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首描写一位少女的可爱姿态的诗歌。找出词中的修饰语,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畅所欲言。注意抓住“罢、慵、纤纤、薄、和羞、把青梅”等修饰语作分析。)
参考答案:少女的心理活动应是: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少女的形象特点应是: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
之二: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我[ ]看着老师的眼睛,[ ]说:“ ”
(右栏:演练环节。要求学生写在纸上,然后抽学生读出来。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框定答案,教师随机点评。)
参考示例:
我自信地看着老师的眼睛,清晰地说:“这道题,我能做。”
我害怕地看着老师的眼睛,轻轻地说:“我……不……不……不知道……”
我勇敢地看着老师的眼睛,倔强地歪着头说:“我的解法,没错!”
(4)探讨小结:
修饰语在文中的主要作用:反映事物的特征、性质,或事件发生的原因、环境、状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环节在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2.“生命在于‘动’”
(1)大家能不看课文下面的参考分析,自己说说这几个动词的好处吗?
(留出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和感悟能力。
课文的参考分析确也有不到位或欠清晰之处。如“踞”的拟物手法,“浮”与“展”的配合关系,“扯”的侧面烘托作用,“流”与周围润湿环境的呼应,等等。)
(2)探讨与小结:
a.动词用得好,常常能取得怎样的效果?
效果:让对象形神兼备(不但绘形,而且传神);
有助于创造意境,传达感情。
b.我们在写作实际中,该以什么原则来选择、锤炼动词?
原则:准确,生动
3.探讨总结
(1)落实“工具箱”的“选词”版块和“炼句”版块,联系课堂活动,简要讨论两个例子,通过探讨明确炼字和炼句的要求和基本方法。
(2)小结:“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唐代诗人杜甫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它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们在语言运用上对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它也启示我们,选词炼句不仅仅是一个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写作态度的问题,只有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反复推敲锤炼,才能达到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的效果。
(“工具箱”部分是开展课堂活动后的必要的知识和说明,也是学生学习语言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必要阶段,“用什么”——“怎么用”,该环节的落实不能走过场。)
(四)演练(略)
【教学思考】
以“板块”意识教学,杜绝“课文”意识教学;
立足教材,吃透材料,勿过多地旁征博引;
倡导活动,教师引领,以“用”为最终目标。
张月发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高中第三册名句名篇难点突破教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