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1140  
标签:教师随笔
蔡琰(蔡文姬):女人最难的选择(魏晋名士的风流)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蔡琰《悲愤诗》

  一边是12来年魂牵梦萦的故国,一边是两个十月怀胎的亲生骨肉,无论怎么选择,都必定会撕心裂肺,肝肠寸断,这样的选择对任何女人来说,都是极度残忍的,更何况是有极高艺术修养,内心极度细腻、敏感的才女蔡琰呢?无奈,天若有情天亦老,有时命运的安排是无法抗拒的,作为一个无助的女人,也只能接受命运的摆布,在永无止境的对命运的忧愁和对儿子的亏欠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蔡琰本来生在东汉上流社会,她的父亲蔡邕(y ng)是享誉当时的名学者兼大文豪,蔡琰从小就跟着她那博学多才、风流倜傥的才子父亲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并且,由于蔡邕名震当时,慕名而访者甚众,他们家常常好似一个“文化沙龙”,是当时才子名士趋之若鹜的场所。后来,吴、魏两国的很多精英都出自蔡邕的门下。蔡琰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外加个人的天赋,自然形成了极高的艺术修养,对外界事物的变化有着十分细腻的内心感受。

  蔡琰十六岁那年,出阁嫁给了河东卫氏的子弟卫仲道,从此拉开了她悲剧人生的第一幕。她的夫家河东卫氏也是历史久远的儒学世家,卫仲道身为贵族子弟,自然同样对艺术有着很高的修养。由于有着共同的爱好,这对小夫妻的新婚岁月,一起吟吟诗,弹弹琴,赏赏字画,过得很甜蜜。怎奈,天妒良缘,身娇体弱的贵族美少年卫仲道在新婚一年后,就离开了他那面若桃李,才貌双全的新妻,撒手人寰了(貌似河东卫氏的美少年都有弱不禁风的毛病,后来他们家族的卫玠也是如此)。同很多貌美如花,早年丧偶的可怜女人一样,蔡琰也被夫家指责为“克夫”。那时还只有十七八岁的贵族大小姐哪受得了这份委屈,外加膝下无子,就毅然决然地和公公婆婆“say goodby”了,回到娘家。

  可是,就在蔡琰孤身回到娘家的同时,他的父亲蔡邕也因天下局势的变化,而在不知不觉中站错了队。公元189年,年仅13岁的汉少帝刘辩即位后,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发生了火并,最后给边将董卓捡了便宜,掌控了朝政。早年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郁郁不得志的蔡邕,也因他的声望,时来运转,成了董卓重点的拉拢对象。起初,蔡邕并不愿意趟这潭浑水,但无奈脖子硬不过刀子,在董卓“灭族”的威胁下,还是乖乖地站到了董卓这边。

  由于蔡邕享誉当时,门生故旧遍天下,董卓把重用蔡邕视为他重点的形象工程,对蔡邕十分礼遇,在短短一年内,就把蔡邕从小小八品的祭酒,升迁到五品的左中郎将,并封高阳乡侯,俨然一副伯乐对待千里马的姿态。读书人蔡邕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对董卓有了感恩之心。

  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后董卓在兵变中被杀。可叹,蔡邕学富五车,却不明事理,竟然在刺董主谋王允的家里,感激董卓当年对自己的知遇之恩,长吁短叹,声泪俱下,对董卓的死表现得很悲伤。蔡邕糊涂到了这种地步,也就不能怪王允看在眼里,恨在心头,必置之于死地而后快了。

  可怜当时只有19岁的蔡琰在父亲被王允诛杀后,以罪臣子女外加寡妇的双重身份,孤苦伶仃地躲在家乡陈留圉(y )县(今天的河南省杞县圉镇),靠书画、写诗、抚琴来打发无聊的时光。

  可是,命运对这个可怜才女的摧折还远没有结束,还有更大的悲剧在等待着她。

  四年后,南匈奴的骑兵乘着中原大乱,打劫来了,蔡琰的家乡圉县不幸被匈奴人洗劫。根据蔡琰自己《悲愤诗》的记载,野蛮的匈奴骑兵杀光了村里所有的男人,把这些男人的人头挂在马头边;抢走了村里所有的女人,把这些女人都强行驮在马背上,靠着骑兵的机动性,就载着女人和财物一溜烟地出了关,来到了草原。

  身为野蛮人奴隶的日子,是极其悲惨的,蔡琰《悲愤诗》以写实的手法,对此有着血泪的控诉,让我们今天读来仍不免潸然落泪。她写到,匈奴人对那些被俘的女子,时时加以恶狠狠的谩骂,对有言语反抗的女子,更是加以残暴的殴打,并让那些女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不幸中的万幸,可能是有汉化的匈奴贵族或者是有投奔匈奴的汉族士人认出了才名远播的蔡邕之女蔡琰,将蔡琰从一群女俘虏中提出,作为高级猎物,献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刘豹,从而免去了她轮番受辱的更大悲剧。

  当时南匈奴的贵族大都有一定的汉文化修养,所以,左贤王刘豹见到才貌双全,时年23岁的汉族才女蔡琰后,不禁有“碎玻璃中拾到金刚钻”的喜悦,对蔡琰十分宠爱,封其为阏氏(意为王妃)。

  就这样,命运多舛的蔡琰在南匈奴的王廷里度过了十三个春秋,其间,她为左贤王生了两个小王子。可是,王妃生活的尊贵,两个小儿子的可爱,还是割不断蔡琰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一想到这辈子就要这样客死他乡,蔡琰总忍不住泪水涟涟。

  “妈妈,你为何每次看到大雁都会哭呢?”小王子每次看到妈妈落泪,都会关心地问。

  “嗯,没有啊,妈妈只是有风沙吹到了眼睛里。”蔡琰总是欲说还休,眼眶湿润。

  就在蔡琰流落匈奴的十三年里,蔡邕昔日的好友曹操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势力渐强。一次,曹操得知故友的女儿蔡琰流落匈奴,成了左贤王的阏氏,不禁心头一热,外加诸如王粲、阮瑀等麾下谋士也都是昔日蔡邕的得意弟子,赎回蔡琰可以彰显其仁义,进一步拉拢人心。于是,曹操就很厚道地派周近携带自己的亲笔书函,外加千两黄金、一双珍贵的玄玉璧,前去匈奴赎人。

  虽然,匈奴左贤王并不稀罕这些黄金和玉璧,毕竟这样才貌双全的孩子他妈,有钱还没地儿买去,可是,迫于曹操的强大实力,还是被迫同意了让蔡琰返汉。

  可就在蔡琰客死他乡的忧愁才下眉头,更大的痛苦又涌上了心头。

  “妈妈,妈妈。”两个小王子哭着喊着叫妈妈,胖乎乎的手拉着蔡琰的衣角说:“妈妈,他们说你走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妈妈,你千万别走,我们都还小呢,我们都还小呢。”

  听着两个小儿子的哭诉,一想到再也见不到自己的骨肉,蔡琰完全傻了,她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们。其实,作为汉、匈两国间的一件“货物”,是走是留,蔡琰自己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即便是有选择的权利,那也是比死还要痛苦。


展开全文阅读
  不是当事人,我们实在难以想象,当日蔡琰启程离开匈奴,返乡时是怎么样的一种复杂心情?她会对永别的儿子说些什么?一个吻,一个拥抱,还是只有泪水?

  公元208年,36岁的蔡琰回到了阔别13年的故乡时,已是物是人非,她也从当年天真烂漫的贵族小姐,变成了饱经沧桑的中年妇女。在曹操的安排下,她又嫁给了同乡屯田都尉董祀(s欤2还耸钡牟嚏巡桓叶曰橐霰в刑嗟钠谕侗呤肥巴忻谛氯耍咝淖咱美鳌A骼氤杀杉?指淳璺稀H松负问保秤侵漳晁辏 钡莱隽怂谛牡钠嗔埂?

  纵观蔡琰的一生,通读她自传性的《悲愤诗》,最令人为其心碎,为其落泪的还是当她儿子哭着叫她不要走,可她却泪流满面无言以对的那个画面。这种至亲骨肉间的被迫永别,让身为人子、人父、人母、人妻的我们,感到一种揪心的痛。

  行文至此,笔者不禁想起民国国学大师黄侃的名作《采桑子?有赠》:

  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识他生?缥缈缠绵一响情。  当时留恋诚何济?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卿!

  是啊,蔡琰母子虽然此生都不可能再见,只能留待黄泉路上的重逢,可是在蔡琰的心中,无论她今后飘零何方,过得幸福还是凄苦,都不会放下他对儿子的惦念、幻想和亏欠。

  可是,在流行“放胆干”(Just do it)、“没有什么不可以(Impossible is nothing)的今天,结婚快,离婚也快。许多年轻的妻子或丈夫打点好行装,准备义无反顾地离开这个曾经温暖过、经营过、心碎过的“家”时,也许并没有完全想好今后要怎样面对至亲的骨肉,并没有想过应该如何去弥补在孩子心中受损的父母形象,他们离开时给孩子的印象更多的却是冷漠。

  是的,在今天,离婚、再婚对现在的青年男女而言,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但是子女心中对此留下的阴影是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的。当离别不可避免地发生时,成年人应当为子女更多地考虑些;当离别发生后,成年人也应该给予子女更多的爱作为弥补。因为,这是身为人父、身为人母的责任。
标签:教师随笔 蔡琰(蔡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曹植:七步成诗、骨气奇高(魏晋名士的风流)
下一篇:郭泰:真的猛士(魏晋名士的风流)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