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552
标签:
教师随笔
郭泰:真的猛士(魏晋名士的风流)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①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②。‘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③’耳。” ——《后汉书?郭泰列传》
鲁迅曾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毫无疑问,东汉著名党人,“八顾”之首的太学生领袖郭泰就是这样一个“真的猛士”。
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集团“你方唱罢我登场”,交替把持朝政,东汉王朝原有的统治秩序与国家机器在这两大集团“杀伐”与“滥赏”的血腥循环政治游戏下,遭到了极大的打击与破坏。这非但加深了下层民众的苦难,使得更多的百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而且还极大地伤害了原东汉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士族阶层的利益。特别是宦官集团把持朝政,他们疯狂地卖官鬻爵,堵死了许多士族子弟正常的做官与升迁的途径。所以无论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出发,还是从现实利益的角度考虑,士大夫阶层都不得不与宦官集团展开殊死斗争。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地方强大乡绅士族的支持下,一场由当时中国正直知识分子主动发起并组织的“政治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在这场政治运动中,出身世代官宦家庭且官至太尉(一品)的陈蕃与同样出身世代官宦家庭并官至司隶校尉(三品)的李膺是当之无愧的领袖。他们一个公开“有澄清天下之志”,一个宣扬“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基本上当时的士大夫阶层都团结在他们的周围,并为他们摇旗呐喊,宣传他们“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陈蕃、李膺也领导士大夫集团通过“清议”互相标榜,奖掖后进,进一步壮大士大夫集团的政治力量,并一同对宦官专权提出尖锐批评,对宦官集团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与陈蕃、李膺相比,家世贫贱的郭泰,出身明显要低了许多,但郭泰凭着一股子“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的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日夜苦读,博览群籍,终于成了一个“善谈论,美音制”的青年书生;外加他“身高八尺(大约184公分,汉一尺约为23厘米),容貌魁伟”,自然是个玉树临风、谈吐优雅的翩翩佳公子。
此时,学业有成又一表人才的郭泰开始涉足当时帝国的权力中心——洛阳,并通过当时名士符融的引荐,拜访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士林领袖李膺。由于此时李膺名声甚重,能成为他座上宾并得到他褒奖的后进士子,可以一日身价倍增,所以,当时人把造访李膺府邸称为“登龙门”。
可谁也没有想到,风格秀整、名满天下的李膺见到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穷书生郭泰后,竟然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对郭泰的才学人品,交口称赞,并常常约郭泰一同泛舟出游,与他畅谈天下之事。
以当时李膺士林领袖的社会影响力,他如此推重郭泰,郭泰自然是鲤鱼跳龙门,一跃而起成为当时后进士子中的佼佼者,并逐渐成为太学生的重要领袖。据说,当年郭泰离开洛阳返回家乡太原时,为他送行的马车竟然有千辆之多。足见,短短一个洛阳之游,郭泰已经完成了从青年书生到当时大名士身份的质变。
由于东汉宦官集团的专权擅政,极大地伤害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根本利益,所以,东汉党人运动不是某一个或某一群正直知识分子的个体行为,而是士大夫阶层自上而下的政治协同。受过士林领袖李膺知遇之恩的郭泰作为太学生的领袖,士大夫阶层的一员,理所当然地要投入到这场政治运动中去。当时,士大夫阶层为了扩大影响,壮大声势,互相标榜,将主要的领袖人物冠以“三君”、“八俊”、“八顾 ”之类的美称,郭泰也以其太学生领袖的身份获得“八顾”之首的美誉。
但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中,郭泰没有像前辈陈蕃、李膺那样,动不动就扬言“澄清天下”,动不动就评论“天下名教是非”,反而始终拒绝他人的举荐,不愿正式踏足官场,并且对敏感的政治是非也三缄其口。可这又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郭泰是当时少数敢于正视东汉王朝早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已经远非人力可以挽回败局的勇敢士大夫。他不愿涉足官场,对政治是非三缄其口,既是对现实的彻底失望,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因为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正直的士大夫中必须要有人活下去,在一片血腥中继续传递微弱的希望。
不幸的是,后来的历史发展果真如郭泰所担心的那样,虽然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进行的是你死我活的火并,但结果却是既没有复兴东汉王朝,也使得士大夫集团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二次党锢之祸,东汉士大夫集团几乎全军覆没,虽然期间也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陈蕃、李膺、杜密等名士领袖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谓至死不渝,陈、李以下的各级士大夫也把与陈蕃、李膺一同下狱赴死、以身殉道做为人生崇高的荣耀,甚至许多本不在党人名单上的士子乡绅也主动要求下狱,以与党人生死与共为荣,以不在党人名单上为耻。这其中又以“八顾 ”之一范滂老母的话最具代表性,也最让后世正直的知识分子热泪盈眶。当时,范滂的老母亲对将要投案的儿子大义凛然地说:“你今天能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
两次血淋淋的党锢之祸,郭泰虽然身为“八顾”之首,是重要的士大夫集团领袖,但由于他不是官场中人,又从来不对政治是非发表明确评论,所以也就不在宦官集团你死我活的斗争名单上。
郭泰虽然自己躲过了这两场残酷的政治迫害,但眼见至交好友整家人整家人地倒在血泊里,他的内心深处又怎会无动于衷?但做为一个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正视淋漓鲜血的真正猛士,他不能再做无谓的牺牲,流的血已经实在够多了,他只能分别借用《诗经?大雅》和《诗经?小雅》的两句话“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来隐晦地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和对黑暗政治的控诉。
郭泰虽然没有与那些与他有着相同理想的至交好友生死与共,但他却很好地完成了活下来的人应该做的事。在当时一片血腥极为恐怖的政治环境下,郭泰选择了闭门讲学,他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把那些他殉道师友“澄清天下之志”的使命感,“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的责任感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的几千个学生。让他们这些可以继续活下去的人,去传承东汉士大夫集团的精神,为那些殉难师友至死不渝的梦想留住希望的火种。
展开全文阅读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像陈蕃、李膺、范滂这样以身殉道,最后倒在血泊中的正直士大夫历代都不乏其人,他们身上都传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当然历史的惨剧也在一幕幕不停地重演。午夜,关上灯,闭上双眼,杨涟、左光斗、高攀龙、谭嗣同、秋瑾、李大钊、闻一多、邓拓这类的名字随时都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好长一串。真的,正直的知识分子殉道的已经够多了,滚烫的赤子之血奔流的也已经够多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或许更需要如郭泰这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忍辱负重将微弱的理性与希望之火继续传递下去的“真的猛士”。正如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最后所说的,“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标签:
教师随笔
郭泰:真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蔡琰(蔡文姬):女人最难的选择(魏晋名士的风流)
下一篇:
陈蕃:大丈夫当有澄清天下之志(魏晋名士的风流)(滕王阁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