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19
标签:
教学论文
八年级教学论文
一片爱意在心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湖北省浠水实验中学 王爱萍
《爱莲说》是周敦颐托物言志的名文。他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全文共八句,仅“爱”字就出现了七次,几乎一句一个“爱”字。可见,“爱”是全文表情达意的重点。围绕这个重点,文章逐层深入地进行了多样化的表述,把自己的爱莲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曲径通幽显爱意
文题是“爱莲”,开篇却不提“莲”字,而从花的总类——“草木之花”写起,若即若离,本来是“独爱莲”,起句偏说可爱的花甚多。可见作者从下笔开始便以宾衬主。起句是把“草木之花”作为“莲”的总的陪衬。接着,作者在着好底色的画面上又淡淡点出一枝菊花,但未着重彩,只是把它作为“莲”的旁衬。再接下去,又勾勒出一枝牡丹,重在写意,用它作为“莲”的反衬。这里的一“独”一“甚”一褒一贬,两相对照,爱莲之情昭然若揭。在陪衬安排好了之后,作者才挥动蘸满感情的画笔,开始着意绘“莲”。这种安排有“曲经通幽”,拨云见日,巧设悬念之功效。
二、形象描绘表爱意
作者在描绘莲时,再不是轻描淡写,而是浓墨重彩,工笔细描,揭示自己独爱莲花的原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从体态香味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显得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从风度方面写莲花仪态端庄,令人敬重不敢轻侮。至此,完美高大,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突现出来。这里的莲,不再是普通的植物,而是人格化的艺术形象。作者借赞美莲的形象,赞美莲的高贵品质,抒发自己的情怀。不仅作者自己喜爱,连读者也会心动神怡。
三、托物言志抒爱意
文章的结尾部分,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爱”的实质——即莲花的精神。作者将三种花人格化,揭示其象征意义,并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莲花”君子的形象,然后以感叹词“噫”独词为句,就“爱”抒发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而又“难得”,因为菊花虽迎风傲霜,独放幽香,但清逸脱俗,清极避世,不值得效仿;二叹爱莲者少,发人深思,因为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难能可贵;三叹爱牡丹者众,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语含讽刺,表达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从而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全篇以“爱”字为线索贯穿始终,反复出现,衔接自然,把短文凝聚成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使文章产生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强化了文章的抒情色彩。
王爱萍
标签:
教学论文
八年级教学论文
一片爱意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亲近自然”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作文指导(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
四读《桃花源记》,品味“世外桃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