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908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目标  

1.读书明理,文以载道,理解把握文中孟子仁政思想。 

2.文如其人,融会贯通,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 

1.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孔子大圣人在谆谆教导,而《孟子》给人的感觉是孟轲“亚圣”在侃侃而谈,何以见得?初中学习的《〈孟子〉二章》记忆犹新,今天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再次感受孟子的谈吐风范。

二、孟子简介

采用学生知识竞赛式的方式回答积累

三、让学生记诵孟子名言警句 ,扩展积累,竞赛式谈一句话感受。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8.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4.尽信《书》,不如无《书》。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8、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四、简介孟子思想主张

打出战国征战形势图,和当时背景,理解孟子主张的难能可贵之处。

社会混乱,礼崩乐坏,

群雄逐鹿,战事不断;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仁政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反对不义的战争

施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

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

民本

邦国的主权在民  

用人以民意为准

政事以民为归宿

五、熟读课文  

1.听朗读录音 

2.生字疑难字正音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      

鸡豚(tún )狗彘(zhì )之畜( xù)  无(wú,同“毋”)失其时 

数 (cù) 罟(gǔ)不入洿(wū)池          养生丧(sāng)死无憾             谨庠( xiáng)序之教         颁(bān,同“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五十者可以衣(yì)帛(bó)矣 

然而不王(wàng)者             涂(tú,同“途”)有饿莩(piǎo同“殍”

 3.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4.同学生齐读。  

六、重点掌握下列文言知识(发练习资料,串译课文解决)  

采用“大家问题大家答”的方式,小组讨论,整理文言知识或者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每个小组,一个组长,一个主发言人,一个记录员,一个提问者),然后向其他小组提问,其他小组的成员聚精会神捕捉问题,准备随时帮助解决。

㈠通假字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无”同“毋”)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同“途”“莩”同“殍”) 

4.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 不过) 

㈡疑难实虚词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之于:对于。焉耳矣:语助词,表强凋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指打开粮仓 救济百姓  

3.非我也,兵也               兵:兵器  


展开全文阅读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  

5.河东凶亦然             然:代词,这样 

6.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少:减少或更加少 

7.弃甲曳兵而走           曳兵:拖着兵器    走:逃跑 

8.或百步而后止           或:有的人  

9.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细密的鱼网 

10.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重复地说 申诫。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11.非我也,岁也          岁:年成(不好,遭饥荒) 

12.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连词,那么,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13.填然鼓之                  之:音节助词,起衬音作用 

14.树之以桑                  之:代词代 五亩之宅 

1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以:介词,用,拿 

16.斧斤以时入山林以时        以:介词,按照 

㈢词类活用 

1.河内凶                    (凶:形作动,遭荒年)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名作动,行王道,统一天下) 

3.王无罪岁                  (罪:名作动,归罪) 

4.填然鼓之                  (鼓:名作动,敲击战鼓) 

5.树之以桑                  (树:名作动,种植) 

6.谨庠序之教                (谨:谨慎,形作动,认真从事 ) 

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作动,穿……衣服)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名作动,吃) 

9.请以战喻                  (战:战斗,动作名,战争)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动作名,活着的人) 

                        (死:动作名,死去的人。丧死:丧葬死去的人) 

㈣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 

②非我也,岁也——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③非我也,兵也——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 

④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⑤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2.例装句 

A.状语后置句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 

②树之以桑——以桑树之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则无望于领国民之多也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是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何异。 

B.宾语前置句 

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C.省略句 

①何也——省主语“此”。 

②弃甲曳兵而走——省主语“将士”。 

③非我也,岁也——省谓词“凶” 

七、老师用幻灯片展示学习重点,提升指导。

八、以文释文——用课文原话回答问题

可以采用齐答或者个别回答相结合的方式

1、梁惠王的困惑是什么?

2、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3、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4、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九、古为今用—课外拓展

小组讨论成文,然后分享畅谈。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表现,思考这些做法对于我们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2、文中孟子为梁惠王描绘了令人歆羡的社会蓝图,请你用你的生花妙笔试着描绘出属于你的理想社会图景。

十、教 师 寄 语(由同学们的设想蓝图描绘转化为引导他们初步养成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志向的树立上,紧扣专题教学目标)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们以雄才大略行富国强兵之道,圆民主自由之梦。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用世,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的兢慎笃定,屈原

   为圣君贤臣式美政至死不渝,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们为恪守自己的政治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历史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接力棒传到我们90后的手中,同学们,从此刻起,告别庸碌告别懒散,树立高远之志,力擎信念之灯,跨过荆棘越过沼泽,不在浮华光影里迷失,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抱怨体制不善社会不公,甩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低调冷漠,让自己借助科学知识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为自己争取一个位置,实现自身价值,影响周围的人,改变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进而改善整个宇宙的命运。到那时,我们可以斩钉截铁地握紧拳头振臂高呼:天下兴亡,舍我其谁?

授课感受:

成功之处:

1、认真贯彻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还话语权给学生。从解读文本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交给了学生,并且充分发挥了小组讨论的优势。

2、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教什么,基于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和解读;怎么教,依赖于每个教学环节严谨而机智的设置。我认为在这堂课上我做到了这两点的水乳交融。

3、课外拓展环节设置为“古为今用”,对于中华政治文明的传承和今天青少年政治理想的确立,有很好的指向性,教师寄语内容具有深刻的激励意义。

不足之处:

1、导入语中提及“领略孟子的谈吐风范”,课时因为课堂容量问题,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落实,导致导语部分内容空置的问题出现。

2、文学常识、课外积累和“大家问题大家答”这三个环节,有心引入竞争机制,因为学生不熟悉,很难量化成绩,导致竞争只能算是引进了一半,如果能量化结果,课堂效果可能会更好。

3、最后课外拓展时,“文”的环节因为时间关系处理有点仓促,以致学生多元而精彩的对社会蓝图的个性构想没有充分发挥。如果这儿内容再丰满些,对文章的内涵理解还能再加深。

 

刘小慧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寡人之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蒙古征服史上的几次大规模屠城(罪恶的战争)
下一篇:《春酒》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