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496
标签:
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如有慧眼可识氓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吴华
《诗经•氓》中的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许多评者将其定位为一般意义的负心汉,肯定他婚前对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并用女主人公对婚前的美好回忆来作佐证;氓婚后的变心则与普天之下的负心男子大同小异,曾经的恋人容颜渐老,不免审美疲劳,不免朝三暮四。
我认为这种分析有抬高氓的倾向,因为氓本就是一个品行不端、视婚姻如儿戏的人,这可从他婚前的表现得到证明。
据诗中“总角晏晏,言笑宴宴”可知他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家人也应彼此知根知底。那么,氓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明媒正娶,却要这样偷偷摸摸地求婚呢?也许是家庭贫困请不起媒人,也许是名声不好请不到媒人,或者女子的家人本就反对这场婚事。但不管怎样,氓最终没有以当时合法的途径迎娶女子,这是氓对女子不负责任的表现。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可见女子是曾要求明媒正娶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女子答应成婚,完全是迫于氓的淫威。爱一个人就要尊重一个人,不能勉强自己心爱的人。氓不能满足心上人的心愿,反过来大发脾气,仅凭这一点,便可知氓并非深爱女子,氓对女子的爱带有自私强迫的成分,“言既遂矣,至于暴也”,氓的求婚行为已就预示着这样的结局。
“氓之蚩蚩”,诸多注本将“蚩蚩”释为“忠厚的样子”,我认为非常恰当。氓“抱布贸丝”“来即我谋”, 说明他是一个有心计的人。不能堂而皇之地明媒正娶也许确有苦衷,但为什么自己求婚也要搞得那样神神秘秘?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到女子的家里求婚呢?我认为氓必有他的顾虑,除女子本人外,没有利于他求婚的因素,要么是他家庭的原因,要么是他自身的原因。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女子的身上,他之所以装出一副憨厚老实的样子,为的是博取女子的好感,得到女子的支持。
当婚期定下,当女子准备嫁给他时,他为什么还要一遍又一遍地卜筮呢?我认为这也是氓耍的花招。根据故事情节,我们大致可推知,他们的结合肯定不是明媒正娶,也没有得到双方家人的一致支持。“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当女子被弃回到娘家时,兄弟们嘲笑的也许是妹妹当初的固执。在封建社会,私订终身或者私奔,男女双方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尤其是女子更要有承受始乱终弃悲局的思想准备。事到临头,如果女子稍有顾虑,事情可能就要泡汤。氓又卜又筮,是想以只有他知的“体无咎言”来证明他们的婚姻是天作之合,以此坚定女子嫁给他的决心。由此可见氓心计之深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氓是一个虚伪、自私、急躁、有心计、不负责任的男子,他对女子的爱带有明显的自私强迫的成分。如果女主人公头脑冷静,是可从氓婚前的言行中看出一些端倪而最终慎重选择的。可惜女主人公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吴华
标签:
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如有慧眼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亲历古色古香漯河的漯河二中 感悟“以人为本”的教育魅力 教师随笔(苏教版)
下一篇:
兰亭集序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