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221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新闻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修改意见
(内容)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准备能反映课文内容的纪录片或故事片,运用多媒体展示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深入理解课文。
2、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每人收集一则新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字词检测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鄂(è) 豫(yù) 绥(suí)靖(jìng) 阻遏(è) 锐不可当(dǎng) 荻(dí)港 溃(kuì)退 歼(jiān)灭
要塞(sài) 二十八宿(xiù) 管辖(xiá) 阌乡( wén ) 聿(yù)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 锐不可当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我百万大军从三路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2、范读课文,要求听课文回答问题。
(1)、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经过与结果:(学生组织语言进行回答)
教师导学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研讨
1、了解有关新闻的知识
新闻的概念、特点及写法。
1、新闻:又称消息,包括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新闻述评等。
2、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3、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4、篇幅:短小精悍。
5、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6、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阅读一篇新闻,首先要注意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刚才同学们在课文中圈点标记的记叙闻的六要素。其次,学习新闻还要注意新闻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和第一句话,他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题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2)、本文的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3)、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有何表达效果。
(4)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四人小组讨论,共同完成题目。
明确补充: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二十日夜起……也以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度过三十网人”;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第三层:“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第二层:开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开头“二十日夜起”并列;第三层开头“不了正是汤恩伯到吴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分析了堤溃我省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四、合作探究: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展开全文阅读
五、揣摩语言
齐读课文,比较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句子,看看哪句好,并说说理由。
A、(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
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B、(1)、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第一组注意加点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第二组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六、质疑释疑
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四人一组讨论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解决。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二、三中有关本文的题目。
2、熟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解决生字词。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
第二课时
一、新闻复习,激趣引读。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找同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
2、找“不同”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四、新闻朗读,语言品味。
1、新闻朗读: 看谁读得好
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可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既很激动又很庄重地来朗读全文,
2、语言品味: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①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②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五、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课外延伸:
①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
②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板书设计: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导语
第二层:背景 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 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第三课时(练习检测)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锐不可当( ) 歼( )灭 星宿( ) kuì( )退 豫wǎn( )suí( )靖
2、按要求填空。
①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 的六要素,即 、 、 、事件的发生的 、 、 。
②新闻的特点一般有: ; ; 。
③新闻的结构通常包含 、 、 、 、 五个部分。
3、品味语言,对加点词作简要分析。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展开余文
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二、课内精读。
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0一座,敌仅余十座)。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 (击溃、歼灭、消灭、打垮)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我强大的野战报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4、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5、文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
6、“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中的“消耗”一词的意思本指物质和能量上的减少,这里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
7、引用白崇禧的话有什么作用?
8、文中加点的“恢复”和“建立”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9、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注音、朗读、齐读。
结合课后练习第一、第二题。
讨论了以上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体会语言,要让学生多读,抓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相同与不同的发现需要学生认真寻找,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附参考答案:
一、1、dāng jiān xiù 溃 皖 绥 2、①记叙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②用事实说话 报道迅速及时 简明扼要 ③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3、①“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渡至”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②“较为”表示程度,表明是与他处相较而言,十分准确。
4、南线人民解放军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5、歼灭。6、这里指导因战争而伤亡的人数。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7、从侧面说明革命根据地的建议对战争胜利所起的重要作用。
8、不能。因为前文里介绍的是老根据地,而后文里是新根据地,所以前面只能用“恢复”。9、比喻 形象地说明了我军的稳步胜利。
白鸽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新闻两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
《芦花荡》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