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461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赠荷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一、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李商隐是晚唐诗坛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以抒写自己伤时忧愤和失意感慨为主,也有抨击时政和借古讽今之作。他善于运用象征、比喻、暗示、衬托等手法,形成一种婉曲朦胧的风格,有时则流于晦涩。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二、注释
1、荷花,也称为莲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起初,根茎细瘦如指,称为“蔤”(莲鞭)。蔤上有节,节上再生蔤。荷的节向下生须根,向上抽叶和生花梗。荷夏季开花,颜色有淡红色或白色。荷花凋谢后,花托膨大形成莲蓬,莲蓬内生长有很多坚果(俗称为“莲子”)。荷在夏秋生长的末期,莲鞭前端数节入土后,膨大成藕。第二年春天萌生新株。荷原产印度,在我国中部和南部浅水塘栽种较多。荷叶的用处也很多,花和叶子可以供人们观赏;藕可以食用或制作藕粉;莲子是滋补品;莲子、藕节、荷叶都可以入药。
2、伦:同等,同类。
3、绿荷:碧绿的荷叶。
4、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5、卷舒:形容荷叶的姿态。卷,卷缩。舒,伸展。
6、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开,开放。合,合拢。
7、天真:天然本性。
8、翠:指荷叶。
9、红:指荷花。
10、愁杀人:令人愁苦至极。
三、译文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廉洁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一直到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四、赏析
1.诗中“伦”字的意思是什么?现用成语什么中的“伦”与此意思相同。
参考答案:同等,同类。现代成语中的“不伦不类”和“无与伦比”与此相同。
2.诗中有两队反义词,请找出。
参考答案:卷与舒,开与合
3.这首诗写荷花的色彩美和形态美,并借物喻理,说说暗示了一个什么生活哲理?
参考答案:这首诗是托物言志,描写了荷花的色彩美和形态美,赞美了荷花的清新自然纯真,不流于世俗。
4、赏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参考答案:世间的人们对待花和叶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入金盆,把叶子变成尘土。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备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5赏析“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参考答案:只有荷花是绿叶红苞相配相映,荷叶的舒卷,荷花的开合,全凭自然。群芳谱中,惟有绿荷、红菡萏与众不同。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6赏析“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参考答案:荷花荷叶长期互相辉映,荷叶减少,荷花衰败。令人愁苦难当。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在这里,作者写荷花的绿叶与红花相映,多么天真自在,美好事物却难逃“翠减红衰”的厄运,似乎暗示着诗人心中某种难言的隐痛。
李菊芬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赠荷花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莲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
下一篇:
《白莲》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