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74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莲》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
《莲》
【宋】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一、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二、翻译
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于是我们未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莲农随即攀折担中的荷花,剥出蓬内莲子,那莲子有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三、赏析
1、赏析“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参考答案:这两句叙事,交代了“卖莲房”一事强烈地吸引了诗人,诗人连泛舟游西湖的打算都放弃了。在这平实的叙事中,透露出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
2赏析“旋折荷花剥莲子”
参考答案:既写出了卖莲子者动作的迅速敏捷,也写出了诗人求购莲子的心情急切。
3赏析“露为风味月为香”
参考答案:这一句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用“露”和“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似乎不合情理,但这种形容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我们未去西湖泛舟的原因是被城中人那有露水风味,月色清香的莲子吸引了,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
李菊芬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莲》教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白莲》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
下一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