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3273  
标签:教师随笔
啊,开门弟子!(散文)


魏伯河

教师,这美好的职业,这诱人的事业,我越来越倾心地爱上了它。

回首十年教师生涯,有苦涩,有辛酸,但更多的是甘甜,心中经常荡漾的是幸福的暖流。

最近一次在我感情上激起巨大波澜的,是一群“开门弟子”的远道来访。

4月30日的下午,我正在办公室修改一篇教研论文。忽然,随着一声“老师”的呼唤,一张熟悉的脸庞出现在我的面前。咦,这不是谢珉吗?他是我刚踏上讲台时教过的第一批初中生之一。尽管时隔8年,但相貌特征没有变。他告诉我,他们——原新汶一中22级3班的一群老同学专门看我来了,那几位正在我家门口等着呢!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一把拉住他:“快走!”离家门老远,我就认出了他们:杨秀忠、张威、王蕾、史秀玉------,还有两位,一下不敢认了。走到跟前好一阵端详,原来是刘岩、牛慧之。难怪呀,8年多了,当年他们毕业时只有十四五岁,现在都成了二十几岁的青年了。特别是牛慧之,当时班里个子最小的几个男孩儿之一,如今成了好一条山东大汉!

进了家,挨挨挤挤坐下,说不出的亲切。我一边沏茶,一边问他们毕业后的情况,了解到:尽管他们多数并没有考上大学,但现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干得很出色。我倍感欣慰。他们说,他们的工作单位远的相距百余里,有的又已结了婚,一年半载也难得见面,这次来访是“蓄谋已久”的。本来还有两位,在车站候车时,又有了急事没能来成。我当然理解。我说:“难得你们还想着老师,大老远的来看我。”他们说,怎能忘记呢,当时班里那样的局面,不是老师您的教导,我们还不知成了什么人呢!“那样的局面”,——一句话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我是1978年考入枣庄师专的。但由于学校新建,校舍不足,到了1979年初才入校,毕业时间也顺延到1981年1月,适逢寒假。我上师专前当过7年的农村基层干部,在故乡早已娶妻生子,本以为分回宁阳老家是顺理成章的事。不料到地区人事局一报到,才知已被分到新汶一中,离宁阳有200多里。要求再三,答复只有四个字:工作需要。无奈,只好从命前往。

开学后,我担任了初一三、四班的语文课,并兼任三班的班主任。一了解情况,心里凉了半截。这是一个怎样的班呀!上学期从开学两周后就没有了班主任,没有了专任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教室里到处是垃圾和碎煤——入冬时学校发的取暖煤,他们一次也没生过火,全被踩碎弥漫在教室里。班里不少学生——成绩好点儿、家长有点儿门路的学生都转了学、调了班。更让人搔头的是,纪律极度涣散,上课和下课没有多少区别;不少学生教养极差,骂人话成了他们的日常用语,吵嘴打架则当成家常便饭……至此,我倒真正理解了“工作需要”的真实含义,是啊,这里太需要人了!

没等我进行家访,很多学生家长就找上门来:“老师,孩子上学期给耽误苦了,拜托您,给好好管教。”字字句句,语重心长,寄托着深情厚望。

我掂出了肩上担子的分量。为了这些孩子,为了人民的期望,我要干,我要干好。我从带头扫地做起,开始了艰难的教育教学工作。一个星期以后,才扫出教室砖铺的地面,拉出的垃圾足有好几板车。教室里清洁了,可清扫学生心灵里的垃圾却要费更大的力气。一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只认拳头不认道理。做错了事,你批评他,他骂你;好不容易找出他的闪光点,你表扬他,他也骂你。原来他们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谁不骂老师,就一定是当了老师的“走狗”。

挨骂,生气。辛酸,苦涩。磕磕绊绊,跌跌撞撞。我不泄气,不退缩。渐渐地,学生喜欢上我的语文课了,违纪现象越来越少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最低点稳步上升,逐渐缩小了和平行班的距离。一些学生的进步更是喜人,到了初二,在我的班里也冒出了全级的学习尖子,原来的一些“刺儿头”成了颇负责任的班干部。

“这几年,老师的身体怎么样?没再累出病来吧?”他们关切地问。

我说:“很好。那次住院,可多亏了你们哪!”话题又回到了1982年的6月。

初二下学期。几个月里,我发觉腹中有一圆鼓鼓的东西在不断地膨胀。在学校领导的督促下,我先后到几家医院检查,都说是回盲部有肿瘤(后经手术切片化验确诊为肠结核)。1982年6月4日,在远离家乡亲人的地方,我住进了新汶县人民医院。当时学校有两位老师患了癌症,我的病也被认为凶多吉少。我不相信自己会得不治之症,对疾病本身并不畏惧;可离开朝夕相处的学生,却不得不准备着品尝孤独的滋味。

事情出乎我的意料。入院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纷纷到病房探望。来得最多的是我的学生——那些在我平时看去不谙人事、不通人情的孩子们。我的住院日记上记载着,每天来院的学生都在20人次以上。大热的天,四五里地,并不容易啊!我一再劝阻他们:“学习要紧。我没事的,不要老往这里跑。”他们哪里肯听。有些学生还带来了罐头、水果、饮料等各种营养品。我说:“你们本身就是纯粹的消费者,可不能因为我再给家里增加负担。”他们答应着。可每次他们走后,总会发现不显眼处放下的东西。有一次,我看见两个女孩儿(其中一个就是史秀玉)往被子底下藏罐头,一定要她们带回去,她们急得流了泪,说:“老师,俺没给家里要钱。这是俺用省下的早点钱买的。”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地方的孩子一般不在家吃早饭,家长每天给三五角钱在街上买早点吃。不起眼的两个罐头,孩子们要几天的早点钱才能买出来。我说:“你们不吃早点,饿坏了身体就更不行了。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医院的医生、护士,同病房的病人,都一次次地发出感叹:“还是当老师好啊。有这么多人想着。”手术后几天,我到院子里散步,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刘大爷说:“魏老师,这些天,我一看三五成群的学生来,就知道是看你的。看你的学生小小年纪这么懂事,就知道你这老师当得有多好了。”听到这些话语,我心中涌起阵阵暖流,想:“我才做了多少工作啊,是教师这美好的职业使我的人生获得了这样的价值。”我只盼着尽快重返讲台,平时工作中的种种不快早就烟消云散了。

“老师,在火车上,我们一起背诵你写给我们的赠别诗,周围好多人都好奇地看着我们。”“那样几句话,你们都还记得?我自己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大意是说,初中毕业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站点,要不断努力前进才是。”我回忆着。他们说:“同学们都记得。互相写信时也常用您的话作为勉励。您是这样写的——”说着,他们又异口同声地背诵起来:


展开全文阅读
    君不见长江大河奔东海,

    前浪未伏后浪涌;

    君不见特快列车过小站,

    呼啸而去不稍停?

    漫漫人生千里路,

    诸君才走第一步,

    一步之后如何行?

    愿君步步踏实处,

    终生求索攀高峰,

    莫教光阴等闲度!

    ……

是的,这是毕业告别时我写在黑板上的话,当时同学们都抄下来了,想不到,他们如此深刻地牢记在了心上。

“老师,我们还记得您对我们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永远做一个好人,永远以书籍为友’。”

我心潮澎湃,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如果说,一位农民最大的幸福是看到他耕种的土地获得了丰收,一位工人最大的幸福是看到他制造的产品评上了金牌,那么,对于一位教师,还有什么能比他看到自己的学生——他们的心灵上有自己雕刻的印痕,他们的血肉中有自己输入的营养——健康成长更幸福呢?!

我说:“这些年,老师也经常想到你们。回到宁阳一中后,我教了几级高中,这里的学生基础好,多数都考上了大学。他们也常来看我。可印象最深的还是咱们那个班。到现在,50多个同学的姓名、模样、性格特点都历历在目。没法和大家见面,我就宽慰自己,老师和学生,本来就象发射台和卫星,卫星既然进入了自己的轨道,就让他们按自己的规律运行吧。发射台的任务是把更多的卫星送上天。想不到,今天你们这组卫星又运转到了发射台边。”

正谈得动情,又来了几位“不速之客”。他们都是我在宁阳一中教过的学生,有的已经工作,有的还在大学读书。五一放假,跑来看我。我给他们互相做了介绍。杨秀忠、谢珉他们又自豪地补上一句:“我们是魏老师教的第一批学生——开门弟子!”

这天夜里,我们一直畅谈到深夜。“开门弟子”们非要看我这几年的“大作”,我只好找出了几本参编的书、十几篇发表在刊物上的文章。他们又“搜”出了我获得的“劳动模范”、“拔尖人才”的荣誉证书,道出了发自肺腑的祝贺。

第二天,五一节,他们不得不离去了。我送他们去车站。“相见时难别亦难”,还是那样依依不舍。张威走出几步,又跑回来,和我拥抱在一起……

我目送着他们,激情久久不能平息。啊,“开门弟子”,你们说,是我把你们引上了正确的人生之路,这话诚然不错。可你们是否知道,恰恰是你们使我一开始就真诚地爱上了、现在则更加热爱着教师这美好的职业;是和你们一起朝夕相处的生活,教会了我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而现在,你们的到来,又给老师带来了怎样的幸福!你们要拿钱给我买彩电,我谢绝了,可我收下了你们那用金钱物质无法衡量的情意。这样想着,我过去写给他们的一首诗的最后几句又涌上了心头:

    我的希望啊,它虽然遥远,但并不渺茫,

    我知道,只要肯耕耘,就会有收藏;

        秋风里,那挂满枝头的果子,

        就是对育苗人最好的报偿。

                               1991年5月初稿;

                               2000年10月修改。

    

标签:教师随笔 啊,开门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研读陶行知的一本入门书——介绍《爱满天下——陶行知名言警语》
下一篇:教会学生做人——谈德育的根本任务和教师的职责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