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德育论文
阅读:3245  
标签:德育论文
教会学生做人——谈德育的根本任务和教师的职责


魏伯河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人民教师必须努力完成这一任务。

    一、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学生在校学习,过去一般说法叫“念书”,现在笼统地称之为“上学”,这两种说法其狭隘性和模糊性是显而易见的。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受教育”。因为学生进了学校,不仅是要念几册教科书,认识一些字,了解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在校求学阶段,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形成的阶段,也是身体逐步发育成熟的阶段,所以要求其德、智、体等各方面都要得到正常的培养和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如果顾此失彼,就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多年前,有人谈到全面发展时就形象地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会成为危险品。”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不应该出次品,也不应该出废品,更不应该出危险品。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首位工作,就是要解决不出危险品而多出优质品的问题。德育,即品德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内涵。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等三个方面。政治教育,就是用无产阶级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政治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教育,主要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教育,就是用社会公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教育学生,努力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可见,德育就是要解决教会学生做人,做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事业所需要的人的大问题。换言之,教会学生做人正是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唐代韩愈有篇著名的《师说》。他把教师的职责明确为“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可以理解为道德教育,“授业”可以理解为文化教育,“解惑”所要“解”之“惑”显然既包括“传道”中的,也包括“授业”中的。可见他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当然,他所说的德育与我们所说的德育内涵有很大不同。还有,他在《师说》中把从事初等教育的人排除在外,认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没有“传道”的任务,是不正确的。人从小就应该接受良好的德育,“童子之师”也负有“传道”的重任,不过学习的阶段不同,“传道”的内容、方式也应不同而已。高中阶段是学生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的重要成长阶段,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德育工作尤其重要。高中教师无论分工怎样,重视并努力做好德育工作都是其根本的职责,这是毫无疑义的。对此,我们应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自觉性,发挥创造性,努力把德育工作做好,在教会学生做人上力争取得更多的建树和实绩。

二、教会学生做人,要求教师首先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

人们常把当教师称为“为人师表”;师范学校校名的含义表现为八个字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古圣先贤历来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教师表率作用的极端重要性。儿童是在不断模仿成人的过程中长大的。有句成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所“近”者并不一定有意对其施加影响的条件下影响尚且如此巨大,那么,作为直接肩负着教育培养其成长责任的教师对学生将产生怎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如此,能否拥有一批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又能对学生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的优秀教师被视为一所学校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把学习阶段能否师从几位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育得法的好老师作为自己人生发展如何的关键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家长不仅要千方百计让孩子上好的学校,而且要努力让孩子直接受教于知名的优秀的教师。

认识到教师的表率作用何等重要,作为教师就要在发挥怎样的表率作用和如何发挥表率作用上提高认识,并身体力行。

应该树立怎样的师表形象呢?作为现阶段社会主义学校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是具有以唯物辩证为基本内容的科学世界观,具有以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为重大特征的革命人生观的人。有了这样的世界观、人生观,才有可能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成功的教育。否则,如果其世界观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如果其人生观是享乐主义、厌世主义、实用主义、权力意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则只能对学生施加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其次,作为现阶段社会主义学校的人民教师,还应该是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的人,要有高度的正义感,强烈的是非观念,忠于职守,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唯其如此,才能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感染、引导学生不断达到道德的较高层次。反之,如果教师不能保持思想品德的较高品位,甚至不能恪守职业道德、违背起码的社会公德,带出来的学生也只能等而下之。第三,作为现阶段社会主义学校的人民教师,还应该是学识渊博、意志坚强、勇于进取、善于合作、身体健康、仪态大方,并且尽可能多才多艺的人,这样才有可能给学生以多方面深刻而有益的影响,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那么,怎样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呢?“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还要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就是说,要在原有基础上多学习,这是首要的一条(而且教师的学而不厌也可对学生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教学中有一条重要原则:“教学相长”,在教育教学中扎实工作,努力探索,不断总结提高,更是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的必由之路;另外,经常开展不同范围的切磋交流,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增益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会学生做人,教师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有了良好的愿望、正确的认识,如果不能遵循正确的原则和运用正确的方法,仍然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主席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过河必须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这些都是讲方法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教会学生做人的德育工作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和采取哪些方法呢?

先说德育原则。我国中小学目前普遍运用的德育原则主要有:(一)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原则。毫无疑问,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却使学生觉得共产主义十分遥远,甚至越来越远,似乎与自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呢?问题往往出在没有与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对现在怎样做,现在这样做与将来有怎样的联系没能讲清楚。(二)知行统一原则。让学生懂得、接受了正确的思想,就要使他能身体力行地去做,不仅因为在做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其所知,而且只有付诸行动其所知才有实际意义和价值。(三)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永远是主要的,但纪律约束也是永远不应削弱的,两者必须结合起来。一些班级、学校的管理所以成功,这是重要原因之一。(四)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片面强调“严师出高徒”,以致走向刻薄寡情,很难说是对学生的教育;而放弃了严格要求的民主管理,则会变成放任自流。(五)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原则,或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任何个人都是优点缺点、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共存的统一体,学生当然也是这样。人的进步过程,也就是积极因素不断增长、消极因素不断削弱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十分珍惜并努力发扬学生身上的任何积极因素,逐步以正祛邪。(六)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集体本身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我们现在的学校采取班级授课的形式,对执行这一原则有极大便利,不少优秀班主任就是善于利用班集体的教育力量取得教育成功的。(七)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原则。德育工作中要力戒朝三暮四、朝令夕改的现象。因为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循序渐进的,多数情况下,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朝令夕改就会弄得学生无所适从,从教育者方面说也是自己乱了自己。(八)注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原则。不同学段有别,同一学段的学生性别、年龄也不相同,同一年龄、性别的学生个性也有很大差异,正是一树之花,花花各异;一花之瓣,瓣瓣不同。统一要求是重要的,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谈心更是不可或缺的。严格来讲,没有经过个别指导的学生很难与你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展开全文阅读
再说德育的方法。方法问题往往因人而异,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就是这个意思。但任何事物总有其共性。当前中小学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行为实践法、自我教育法、个别感化法、品质评价法、知识启迪法、学科渗透法、量化管理法等等。带一个班,教一门课,甚至个别教育某一个学生,有时要用不止一种方法,教师要充分运用教育机智,相机随时,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以期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鲜的课题,亟待进行广泛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我们相信,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把学校德育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提到一个新水平,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的人才,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也将涌现出一大批德育行家,教育专家。         

标签:德育论文 教会学生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啊,开门弟子!(散文)
下一篇:怎样当好行政副校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