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1215
标签:
备课资料
七年级备课资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耳畔响起这熟悉的歌谣时,你心中是否泛起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每个人的童年生活和感受都是深藏在人们心中无尽的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中不竭的源泉。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如同一组明丽的画卷:灿烂的春光中有儿童的天真,无味的冬天里也能寻觅到几许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同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去分享鲁迅儿时的快乐,去感受那色彩缤纷的春、夏、秋、冬。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成为“五四”运动的伟大旗帜。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等组织。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草原》半月刊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文中所涉及的“旧事”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两段生活。当时中国正处在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统治下,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实行封建专制。他童年所受的尊孔读经、科举求仕的教育,只能摧残青少年,不能培养出救国志士。这篇课文“重提旧事”的时间是1926年。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镇压爱国学生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了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到通缉。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陈腐空气,那里的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鲁迅“旧事重提”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
●相关知识鲁迅笔名的由来——“鲁迅”是他发表《狂人日记》用的笔名。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鲁迅解释说:一是母亲姓鲁,用母姓表示他的反叛;二是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关于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求学经历——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长达七年。关于私塾——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儿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但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老师经常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文化资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故事——鲁迅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住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都很欣赏,后来大家都仿效起来。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了防止同学们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宽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四个字。
●文题资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文题用“从……到……”来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
文本浏览:(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并]连同。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朱文公的子孙]这里只是指一家姓朱的人家。朱文公,即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文公是朱熹的谥号。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确凿(záo)]确实。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段解]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菜畦(qí)]菜地。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皂荚(jiá)树]也叫“皂角树”,一种乔木,果实(皂荚)像扁豆,长七八寸,捣碎了泡水,可以洗衣服。,紫红的桑葚[桑葚(shèn)]桑树的果实。;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长吟]长声鸣叫。,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轻捷]轻快。的叫天子(云雀)[叫天子(云雀)]一种形状像雀的鸟,飞得很高,叫得很响亮,喜欢捕食小虫。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油蛉(líng)]就是“金钟儿”,也叫“铃虫”,形状像西瓜子,黑色,昼夜鸣叫。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斑蝥(máo)]一种昆虫,体长六七厘米,颜色美丽,爱捕食小虫。这里说的斑蝥是类似斑蝥的“行夜虫”,俗称“放屁虫”。,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后窍]这里指斑蝥的肛门。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何首乌]多年生蔓草,根粗大,可以做药。藤和木莲[木莲]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 [莲房]莲蓬。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臃肿(yōngzhǒng)]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盘子[覆盆子]一种落叶灌木,有刺,开淡红色花,果实可食,又可入药。,像小珊瑚珠[珊瑚(shānhú)珠]珊瑚制成的珠子。珊瑚,海洋里一种腔肠动物所分泌的石灰质聚集而成的东西,形状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攒[攒(cuán)]凑在一块儿。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段解]描绘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3)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段解]过渡段。由相传自然引出美女蛇的故事。(4)长妈妈[长(cháng)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常给鲁迅讲故事。下文的“阿长” 也是指她。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这里指秘密的意思。。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敛(liǎn)]收拢。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段解]引述美女蛇的故事。(5)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6)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段解(5)(6)]运用议论点明从故事中得到的教训和懂得的道理。(7)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罗汉]佛教称断绝了一切嗜欲,解脱了烦恼的僧人。需要人们鉴赏[鉴赏]鉴定和欣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人迹罕(hǎn)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秕(bǐ)谷]长得饱满的谷粒。,棒上系[系(jì)]打结。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张飞鸟]就是鹡鸰(jílíng),头圆而黑,额纯白,形状有点像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所以浙东有的地方叫它“张飞鸟”。张飞,三国时蜀国的名将。”,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8)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叉袋]一种装粮食的布袋或者麻袋,袋口有叉角,可以打结。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段解(7)(8)]写冬天百草园的乐趣。(9)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无从]没办法。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Ade]德语,意思是“别了”或者“再见”。汉语拼音可读作adei。,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段解]过渡段。写“我”离别百草园。[(1)~(9)为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10)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的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段解]写三味书屋的陈设。(11)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方正]正派。,质朴,博学的人。[段解]“我”对先生的印象。(12)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东方朔(前154—前93)西汉人,以知识丰富、说话风趣著称,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东方,复姓]。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怪哉]传说中的一种奇怪的虫。据说汉武帝在路上遇见这种虫,不认识是什么,就问东方朔。东方朔说,这种虫是秦朝冤死在牢狱里的老百姓的化身,是忧愁结成的,放在酒里就会溶解。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怪哉”的意思是“稀奇啊”。”,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消释]溶解。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13)“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听先生)讲完新课,(我)将要回到座位上的时候。书塾里,老师教新课叫“上生书”。上生书的时候,学生走到老师旁边,站在那里听老师讲,听讲完毕,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所以说“退下来”。,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段解(12)(13)]“我”上课时问先生“怪哉”是怎么回事,先生很不高兴。(14)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段解]含蓄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发展的制约。(15)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对课]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作诗的一种练习。例如老师说“雨”,学生对“风”;老师说“柳绿”,学生对“桃红”。。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言]这里是“字”的意思。到五言,终于到七言。[段解]“我”的勤奋赢得先生的好感。(16)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蝉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同窗]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17)“人都到那里去了!”(18)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戒尺]旧时书塾里教师用来责罚学生(打手心)的木板。,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19)“读书!” [段解(16)~(19)]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自寻乐趣。(20)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至矣[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语见《论语•述而》。学生念的这一句和下边几句,都是古书上的一些话。老师念的是一篇赋里的话,语末三个语气词是老师读时加的。窦,念dòu。厥,念jué。倜傥,念tìtǎng。叵,念 pǒ。”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21)“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22)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拗(ǎo)]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过去,拗过去。 [段解(20)~(22) ]描绘师生一同读书的情景。(23)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盔(kuī)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的战衣。头上戴的叫做“盔”,身上穿的叫做“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荆川纸]一种竹纸,薄而略透明。”的,蒙在小说的绣像[绣像]明清以来附在通俗小说卷首的书中人物的白描画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 [影写]把纸蒙在帖上照着描。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荡寇志》]清朝俞万春著的一部诬蔑农民起义的小说。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锡箔(bó)]把锡碾得很薄,粘在纸片上,叫做“锡箔”。旧时迷信的人祭奠死者烧锡箔,说是死者能当钱用。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九月十八日[九月十八日]指1926年9月18日。。[段解]学生做游戏、画画儿。[(10)~(23)为第二部分,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展开余文
展开全文阅读
评点感知:(1)开篇点明百草园的位置和变迁,以及“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引起下文。“似乎”是由于相隔时间有七八年之久,“确凿”是现在的断定。 (2)描绘春、夏、秋三季的景色,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经趣味无穷,那么园中的乐趣定然比比皆是。写百草园的生活,不仅写 出了景物之乐,还写出了情趣之乐。寻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等,这些充满童稚、童趣的事,丰富了作者的童年生活。描绘景物抓住事物特点,写出了景物之“乐”,层次井然,条理分明。(3)过渡巧妙自然。
(4)这一段由上文“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自然引出关于“美女蛇”故事的插叙。这个故事惊险、刺激、生动、有趣,符合儿童心理,孩子们既爱听,又怕听,因此,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5)独立成段,点明教训,叙议结合巧妙、自然。(6)用儿童的口吻来写教训,既容易被人接受,又与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这个基调保持一致。从故事中得出“做人之险”这个道理,是作者的发挥,糅进成人的看法。最后点明美女蛇的故事是虚构的。(7)讲述冬天百草园的乐趣,主要通过捕鸟这个细节来表现。先以无味来作陪衬,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雪地捕鸟,用“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8)尽管捕鸟的收获不是很多,但是这些都给爱玩的孩子带来无尽的乐趣,再次暗点“乐园”。(9)“不知道”和三个“也许是”是从儿童角度,对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进行种种推测。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Ade”和“我的”配合使用,真切地表现了“我”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10)按空间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格局。时隔多年,描述得如此清晰,寥寥几笔,却使读者如同亲眼所见,可见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11)对先生的刻画笔法洗练,如同一幅简笔画,展现了一个和蔼的老先生形象,同时也点示出作者对先生是极为恭敬的。(12)“很”想知道,而且是“详细地”知道,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多么强烈啊!(13)抢抓机遇,想破译心中的迷雾,却碰了一鼻子灰,自然引出下文的议论和叙述,同时这也是私塾教育的速写。(14)从儿童的眼光来议论,真实可信。既有对成年人老于世故的不满,更有对封建教育制度的含蓄的批判。(15)概述“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叙述简练。从先生对“我”态度的改变,可以看出先生非常喜欢勤奋好学的学生。(16)连用两个“也”,照应前文,说明这个园尽管不如百草园有趣味,但同学们却同样玩得有滋有味。(17)~(19)我们偷偷跑出去玩耍,老师并不责罚。两个“不常用”,可见先生还是比较开明的,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的。(20)(21)朗读是私塾教育的主要方法,作者在这里直接引用,再现了当时读书的情景,这情景给童年的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的内容陈腐、艰深,脱离儿童的实际。(22)“仰起”“摇”“拗过去”表现了先生读书时自我陶醉的情状。(23)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做戏”“画画儿”,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也反映了私塾教育给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太狭窄,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和一个有钱的同窗“已经做了店主”,既是回忆,又幽默风趣。
整体把握•重点集释:
●内容概述本文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因为那里春、夏、秋景色迷人,到处充满勃勃的生机,那里有无尽的乐趣,有美丽动人、惊险刺激的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还可以在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这一部分的生活,作者紧紧抓住“我的乐园”来写,满溢着生机和活力。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这一部分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既写出了单调、枯燥的读书生活,同时也写出在三味书屋里寻觅到的快乐,让人感受到私塾教育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
●中心思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本文回忆了两种生活场景:百草园的“乐园”生活,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通过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时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写作特点1.描绘景物抓住特点,层次井然,符合儿童心理。本文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从形、声、色、味处着眼,春、夏、秋景皆备,视、听、味觉齐集,与下文写冬天的百草园一起构成为一幅完整的四季图,有力地表现了“我的乐园”。描写景物由整体到部分,由植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植物,转换有序,活泼多姿。2.善于联想。作者写何首乌而联想到成仙,写传说的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写捕鸟便提到闰土的父亲,写学生读书而写到先生读书等。这些联想,使文章张弛有序,富有情趣。3.语言简练、生动传神。文章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再现了百草园的种种乐趣。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再现了百草园视听之乐。
戴宗文
标签:
备课资料
七年级备课资料
从百草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七年级语文第二三单元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
下一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六册综合性学习要点汇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