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品赏析
阅读:1174  
标签:作品赏析 九年级作品赏析
《最是家饭滋味长——故乡美食主题大阅读》 作品赏析
 最是淡饭滋味长

——“故乡美食”主题大阅读

(作者:周洪宝)

导读:小时候,总是喜欢家乡野生的菜蔬,不必说挖来嫩绿的曲曲菜拌了蒜吃、做了汤喝,也不必说将新生的荠菜烙成饼子当饭,单是又香又甜的槐花就让人馋涎欲滴。每每爬到树上,迫不及待的撸上一把塞到嘴里,那种香甜从鼻口一直浸入到心田,着实令人难忘。现在生活好了,鸡鱼肉馔吃得多了却觉得腻,总是怀念那些普通的野菜和家常便饭。不仅回味那些愉快的经历和美好的体验,更重要的是那些野菜象母亲一样哺育了我们的生命,濡染了我们的耳目,启迪了我们的心智,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挥之不去的故乡情愫。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总是拿故乡作比;无论吃到什么肴馔,心中总是希望能有家乡菜的味道,觉得那才是真正的菜、地道的味,那才是满心喜欢的盛宴。所以,平平常常的家乡菜,地地道道的土特产,不仅是一个地方独特的影像和印记,更是那一方热土上的韵味,一棵草,一枝花,一捧菜,都是难以割舍的情愫,都是永不磨灭的烙印。

导读:百菜之中白菜美

白 菜

臧豪杰

  白菜,是冬天的菜。

  寒冬腊月,一大家子围坐在八仙桌旁,桌底放一盆栗炭火,熬一锅大白菜,掺上粉条,放点肉片,边吃边炖。虽是劳动人家的日子,内心里却有锦衣玉食的富贵。

  倒也真是富贵,白菜好吃又好看,我经常在人家客厅的博物架上或古董店看见玉雕的白菜,敦实,憨厚,一幅自得的模样,将别的玉件一下子就映得黯然失色了。

  白菜是菜中之王,是大哥大,所以人们常常尊称它为大白菜。但它王者的身份得不到承认,当年齐白石曾为此抱不平,在一幅画上如此题跋道:

  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

  大名鼎鼎的朝鲜泡菜,原料用的就是白菜。有一年我在杭州吃到了正宗的泡菜,那泡菜吃在嘴里,清爽甜脆中含有一丝淡淡的香辣,倒真不是浪得虚名。

  白菜是中庸的菜,最是不卑不亢。和便宜的粉条一锅煮,白菜礼让三先,锋芒紧敛;和尊贵的虾仁放一起,虽沾了海鲜味,但本色不变,固守住一份家常。你强我也强,你弱我也弱,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白菜有君子之性。

  在我老家皖南,很多乡民将吃不完的白菜做成咸菜干,把腊肉放进去埋起来,保存一年,滋味不变。

  我在南方居家过日子,不大吃白菜,偶尔做一次,也没觉得味道多好。到了北方,忽然体会出好来,连“白菜”的名字听在耳里,也觉得说不出得熨帖,仿佛母亲炒的土菜,妻子做的面条,越吃,越爱吃,吃出了美好生活的细水长流。

  当然,这和北方白菜的品质是分不开的。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言及: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倒并非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而是北方白菜的品质实在上乘。尤其是黄河边的白菜,汁水多价格便宜,还适宜存放,就那么随意地堆在家里,十天半月过去,依然新嫩。

  北方名菜芥末墩即是用白菜做成的。这几年,在北京念书,吃过很多次,在一土著朋友家,吃到了最正宗的芥末墩,酸甜脆辣香,五味俱全。我想当年老舍家的芥末墩,也不过如此吧。(汪曾祺先生曾著文称赞“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

  我有心向朋友讨教芥末墩的做法,他说:

  将白菜心去掉叶子部分,切成四五米厘米长的圆墩状,用开水烫一下,码入坛中,一层白菜,一层芥末糊和白糖,最后淋上一层米醋,捂严,一日即成。

  我后来做过两次,惜乎始终只得两三味,不能酸甜脆辣香俱全。想必自有一份功力在里头吧,非初学者所能掌握,又或者制作过程中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处,更非初学者所能领悟。

  常言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久久长。所以中国民间认为“百菜不如白菜”。

  冬天,大雪纷飞,有一堆白菜堆在地窖里,心里踏实啊。

【精彩品读】白菜是最普通的蔬菜,在一般人眼里觉得它不起眼,不想作者却写得入文入理,颇有情味。白菜就是一种最普通的菜,谁都可以吃,怎么吃都行。但作者就是在白菜的普通之中,发现了它的独特的美,感悟出了它超出蔬菜范畴的品格。首先是白菜的外形美,“玉雕的白菜,敦实,憨厚”,既有朴实的外表,又有丰富的内涵,这就不是一般的蔬菜了,而是有品格、有性情的了。其次是白菜的味道美,先是“一大家子围坐在八仙桌旁,桌底放一盆栗炭火,熬一锅大白菜,掺上粉条,放点肉片,边吃边炖。”这是何等的享受啊,真是锦衣玉食也不换。不仅如此,白菜还可以做泡菜、做芥末墩,它的“清爽、甜脆、香辣”,它的“酸甜脆辣香”,又是多么独特啊,这就像一个人虽然很普通,但却有鲜明的个性;既倾心于平凡的生活,又有高品位的追求,真是秀外慧中、兰心蕙质。三是白菜的性格美。白菜是中庸的菜,但是不卑不亢;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白菜有君子之性。这就不是一般的蔬菜了,而有了秉性,有了灵性,也就不仅仅是“菜蔬之王”、“菜中君子”了,而是人世间谦和、随和的宽厚仁者了。它不追求大富大贵,更不嫌弃平凡粗陋,它的亲和力是无可比拟的。读到这些,你就会感到一种心底油然而生的亲切,就会产生一种敬佩的情愫,君子的德行就会激起你对美好品德的向往,进而产生出实际的行动。读罢这篇短文,令人感悟到一种至真至纯的大美,它美在外表,美在心灵,美在朴实平凡的生命之中。作者就是着眼于白菜的朴实,从中折射出一种令人心动的性情。选材典型,语言朴实,感悟真切,表达流畅,用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吟唱了一曲动人的白菜之歌。

导读:哥吃的不是野菜,吃的是文化……

山韭花

王忠范

    杜甫、苏轼和元代许有壬、明代高启都有赞美韭菜的诗,足见韭菜的不俗。可他们写的都是南方的春韭,并不一定知道北方的山韭菜。汉代张衡的《南都赋》有这样的语句:“春卵夏笋,秋韭冬菁。”菁指的是韭菜花。但他说的指定不是北方的山韭花。

    我的老家在大兴安岭的下面,这里群山之中的阳坡上、草甸子里、河沟旁都生长着山韭菜,而且一片一片的。小时候,我就会念山沟里流传的歌谣:三月半,山韭报春绿成片,下山来登盘;七月半,山韭戴花更好看,下山住坛罐。刚一开春,山韭翠嫩,绿得水灵,谁家都吃这道春菜,那是尝鲜品春。到了盛夏,山韭叶宽青黑,就无人问津了。正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的那样:“春食则香,夏食则臭。”然而,李老先生从没来过大兴安岭,怎能知道这里总吃山韭花呀。七月半,山韭下山住坛罐。说的就是山韭花被加工成菜了,装进坛坛罐罐。山韭花算是东北传统的民间小菜,色纯味美,确是山野珍馐。


展开全文阅读
    立秋以后,仅一两场透雨,山野中的簇簇山韭便生长出根根硬莛,上头盛开密密实实的韭花。这花远望如雪飞落,近看似星闪亮,白得洁净、秀气、烂漫。这个时候,村里的妇女就背筐挎篓带着孩子进山,漫山遍野采摘山韭花。母亲那时说,男人粗手大脚,做不了这种细活。采山韭花的日子里,女人不能涂脂抹粉,因为胭粉一旦沾到山韭花上,回来就洗不净那种气味了。采山韭花是很讲究的。手要干净,腰要弯下,用拇指和食指慢慢掐断花茎,取下完整的花枝花叶花朵,然后轻轻地放进筐篓。不可踩踏、撸掠,更不能伤根。采摘中,谁都不时地哼唱那种采山调、爬山谣,此起彼伏。是高兴,也是表达、抒情。山里的女人都会唱,都喜欢唱,嗓子都好听。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山韭花就被采摘一空了。

    采回来的山韭花经过反复冲洗,变得更加干净、舒展,白中透绿,绿间涌白,很好看。此时院子中房子里,到处都是山韭花的气息。这极为纯粹的山野之香,浓浓厚厚,飘来飘去,像迟子建说的那种能传播很远的音乐,叫人心醉神迷。开始腌制山韭花了,由家庭主妇独自操作,不许别人插手,是怕掺进外味。先是拍捣,慢慢地,直到细碎、均匀、通透为好;然后加入盐、糖、味精等简单的配料,精心细致地多次搅拌,不留一点团团块块;接着装进坛罐,加盖封腌。几天后,便可启盖食用了。这充满山野灵气的山韭花,色泽明快,滋滑柔润,细腻宽厚,香味通融。好多人家一年四季都有山韭花,做面条当卤吃,喝粥作咸菜吃,拿馒头、饺子蘸着吃,吃涮羊肉、烤肉配着吃,都可口,都是一个美。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几位福建、上海的诗人来大兴安岭采风,我请他们蘸山韭花吃烤肉,吃得格外高兴。老许当场口占一绝赞美山韭花:山韭花香透,品来韵味幽。山情频起落,野趣满心留。

【精彩品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一方传奇。这个传奇不是惊心动魄的鬼怪故事,也不是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而是指这一片土地上独有的色彩,比如山水,比如风情,比如饮食。先是长的传奇:“群山之中的阳坡上、草甸子里、河沟旁都生长着山韭菜,而且一片一片的”。“这花远望如雪飞落,近看似星闪亮,白得洁净、秀气、烂漫”。这种铺天盖地的气势,谁见了都会感到惊奇,因为这是这一片土地上的旗帜。让这儿的人们感到自豪,感到庆幸,感到一种别人不曾体会到的幸福。再是吃的传奇:“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时令很重要,它不以人的喜好而改变;“好多人家一年四季都有山韭花,做面条当卤吃,喝粥作咸菜吃,拿馒头、饺子蘸着吃,吃涮羊肉、烤肉配着吃,都可口,都是一个美”。读着这样的文字,口里都有点馋涎欲滴,这不仅是美食、美味,而是美的享受,美的生活了。更重要的是采摘、酿造的传奇:“男人粗手大脚,做不了这种细活。女人不能涂脂抹粉,因为胭粉一旦沾到山韭花上,回来就洗不净那种气味了。采山韭花是很讲究的。手要干净,腰要弯下,用拇指和食指慢慢掐断花茎,取下完整的花枝花叶花朵,然后轻轻地放进筐篓。不可踩踏、撸掠,更不能伤根。采摘中,谁都不时地哼唱那种采山调、爬山谣,此起彼伏。是高兴,也是表达、抒情。山里的女人都会唱,都喜欢唱,嗓子都好听”;“开始腌制山韭花了,由家庭主妇独自操作,不许别人插手,是怕掺进外味。先是拍捣,慢慢地,直到细碎、均匀、通透为好;然后加入盐、糖、味精等简单的配料,精心细致地多次搅拌,不留一点团团块块;接着装进坛罐,加盖封腌。几天后,便可启盖食用了。这充满山野灵气的山韭花,色泽明快,滋滑柔润,细腻宽厚,香味通融。”这样的描写真让人心旷神怡,如临其境,既有点神秘,更有些神圣,这就不仅仅是做腌菜,而是传承文化、展现风土人情了。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又联想到丰富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特色,这样,饮食文化也就成了一个地方的特殊符号,成了一方水土上最令人流连往返的景致。

导读:少年时的记忆,骨子里的情感。难忘——

魔 芋

扬凡

  离开家乡20多年了,但始终难忘家乡泰宁的魔芋。

  魔芋,又称磨芋、鬼芋、蕨芋等,其果实为地下球形根茎,呈扁圆形,叶柄粗壮,圆柱形,淡绿色,有暗紫色斑,掌状复叶。魔芋种类很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有260多个品种,中国有记载的为19种,其中8种为中国特有。

  为什么叫魔芋?相传,一天,炎帝与妻子麻婆来到白鹤洞山上的老虎垭,只见村里人都口吐白沫,浑身抽搐,于是把当地土地爷叫来。一问,才知道因这里连年饥荒,人们饥不择食,吃了些麻果,因毒性发作而倒下。麻果既不像洋芋,又不像芋头。土地老爷说:这是魔鬼撒下的,必须加一种药才能当食物。麻婆当即垒起七星灶,砍来粟木柴,对着西天烧煮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把魔鬼烧成灶灰,煮成碱水,用灶灰泡成的碱水,用来煮魔芋,麻味素没有了。吃起来美味可口,风味无比。

  在我家乡还有一种说法,魔芋花的颜色有白、绿、红或紫色,形状和色泽变异大,色彩妖艳,在种有魔芋的周围,没有种植魔芋,来年却自然会长出一株株小芋苗,如同魔术一般,故叫此名。其实,经专家考证,是因风吹传播魔芋花粉、种籽而生。

  那时,生产队里分给社员的自留地很少,为解果腹之需,种的都是大宗蔬菜。生长期长、产量也不高的魔芋只好让位。好在魔芋对生长的条件要求不高,只要有些许土壤,有点阳光,阴凉有水就能生长。因此,村里的社员在各自的房前屋后、牛栏猪舍旁,见缝插针,种些魔芋。春播秋实,每年到了深秋初冬,便可采挖,其果实大的直径可达25厘米以上。

  制作魔芋的方法比较复杂,先把魔芋磨成胶态状,然后加入用草木灰、稻草灰,最好为芝麻杆灰泡制的碱水,使它凝固,再用沸水蒸煮数小时以上,魔芋便成豆腐块状,色呈棕黄,其形酷似多孔海绵。

  那时,只有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来了客人,才来上一碗。魔芋可炒、可煎,可煮、可蒸,佐以家禽鱼虾,加上一把红辣椒粉,其味全为魔芋所吸吮,很是入味,那魔芋滑而不腻,松软却有韧性,透着草木烧制碱的特有清香,润爽可口、开胃健脾,味道鲜美、让人垂涎欲滴。

  魔芋不仅味道鲜美口感宜人,且极具药用价值。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魔芋来治病。现代医学证实,魔芋含有十六种氨基酸,十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丰富的食物纤维,对防治结肠癌、乳腺癌有特效;魔芋低热、低脂、低糖,对预防和治疗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可以说是一种上等的既饱口福、又治病健体的食品,还可以防治多种肠胃消化系统的多种常见慢性疾病。

  世事难料,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农家小菜,如今可成了城里人眼里的香饽饽,被誉为“魔力食品”、“神奇食品”、“健康食品”等,甚至于走出国门,风靡全球,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尤其在日本,几乎每户每餐必食之,是日本民间最受欢迎的风雅食品。

如今,街市上天天都有魔芋成品出售。想想当年,我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到菜市场买上一点,可再也吃不出家乡魔芋的那个味了!是啊,城里的魔芋都是用魔芋粉制作的,所用的碱也是“洋”碱,早已失去了那“土里土气”的原始自然的本色。想起来心里不由有些愁然和伤感!

【精彩品读】一种普通的饭菜,不为果腹,能吃出健康和情感,确实有点“魔力”了。魔芋就是这样一种食物,且看它的魔力何在:首先是来历有点“魔幻”,是“麻婆垒起七星灶,砍来粟木柴,对着西天烧煮了七七四十九天,把魔鬼烧成灶灰,煮成碱水。用灶灰泡成的碱水,用来煮魔芋,麻味素才没有了。”这样魔芋才没有了毒性,吃起来美味可口,风味无比。这种带有神仙色彩的东西,种起来也具有魔力,只要种上一年,以后就如同变魔术一般,每年春天就会生出许多小苗,不用再种植了。其次是制作方法不同于一般:它是将魔芋磨成胶状,然后用植物的秸秆灰泡成的水使它凝固,再用沸水蒸煮数小时以上。这简直有点“炼丹”的味道了,岂能没有魔力?再次是它的药用价值:魔芋含有十六种氨基酸,十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丰富的食物纤维,对防治结肠癌、乳腺癌有特效;魔芋低热、低脂、低糖,对预防和治疗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可以说是一种上等的既饱口福、又治病健体的食品,还可以防治多种肠胃消化系统的多种常见慢性疾病。这就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仙丹”了,叫“魔芋”名副其实。我觉得更具有魔力的还在于时隔二十多年后,作者依然如数家珍,将魔芋介绍的清清楚楚,可见其情感有多深。为什么难忘?不仅是风味独特,更重要的是作者对故乡、对少年时代的依恋,对生活的回味,对现代生活的反思。作者回味的是“‘土里土气’的原始自然的本色”,是对故乡的一种爱恋,一种魂牵梦绕的真挚情感。

 周洪宝

    
标签:作品赏析 九年级作品赏析 最是家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书愤》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探寻月球奥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