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432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下册)
 【教学目标】

1、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论证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妙处。

2、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主张的内涵,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并与时代结合。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及分析各比喻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及分析各比喻的含义。

2、根据文本内容,探究新时代的“拿来主义”的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本文创作背景,理清了课文思路,并讲解了课文的第一部分: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可耻行为、实质和严重后果。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及分析各比喻的含义。

二、阐明“拿来主义”

   拿来,从字面上看,就是把国外的东西拿作我用。难道这就是鲁迅先生主张的“拿来”?如果真是那样,外国人给我们“送来”,我们岂不是更省事?

(一)“送来”——不是“拿来”

请默读第6段,思考:

   1、“送来主义”都送来什么了?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

提示:可联系第4段的“抛给” 来理解。  

     明确: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日货等毒害我们肌体、腐蚀我们心灵、掠夺我们财富、妨害我们军力的“洋货”。本质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从经济、军事到文化贪得无厌的侵略、掠夺。

2、“送来”和“拿来”区别何在?为何要把“送来”和“拿来”加以区别?

所谓“送来”,就是贪得无厌的侵略、掠夺。“送来”则不然,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送”一“拿”,本质不同,内容全异,将二者严格区别,既可明辨是非,澄清人们“吓怕”了的模糊思想,又可使所立的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二)如何“拿来”

1、什么是“拿来主义”?

第7段从正面揭示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如何理解“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明确:“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2)齐读第七节。

2、如何执行“拿来主义”?

(1)默读第8、第9段。

(2)思考,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呢?

  明确:首先要占有,把它拿过来,然后根据这些东西对我们的作用进行挑选,有用的留下,没用的舍去。

  (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占有”?

指名朗读第8段,请大家思考、讨论。试填写下列表格

喻体 表现 情感 本体

大宅子 外来文化遗产

孱头 徘徊不敢走进门 怕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怒 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废物 欣欣然接受一切 羡慕 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明确:对如何占有,作者是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的:主张“拿来”,反对“不拿”或“错误地拿”。“不拿”或“错误地拿”用比喻的方式阐明,分为三类:孱头是“不敢拿”,昏蛋是“不愿拿”,废物是“不辨拿”——他们都是没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去拿。

(4)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挑选”?

指名朗读第9段,请大家思考、讨论。试填写下列表格

喻体 本体 正确做法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使用,吃掉

鸦片 文化遗产中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 使用,供治病;存放,送到药房

烟枪和烟灯 有害的可做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 存放,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灭

姨太太 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 走散,毁灭

明确:对如何挑选,作者运用辩证的思想,根据外来文化对我们的作用分类阐述,按照精华、糟粕,部分精华、部分糟粕进行挑选,以确定其使用、存放、毁灭,使其为我所用,发展出我们的新文化。

(5)体会8、9两段比喻的妙处。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作者还用“抛在……化”,表现所谓“平民化”的虚伪;用“像萝卜一样的吃掉”说明吸取精华应该有利于“大众化”,用“不用……宾”比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有。用“当……里”状写所谓彻底革命的极“左”面目;鸦片虽然有毒,但可用,然而又不可以因其有用而故弄玄虚,招摇撞骗;用“背着……世界”,讽刺以“国粹”炫耀于人的可笑。

总的说来,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

三、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与意义

1、集体朗读第10节。

2、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明确:①使用——(鱼翅)吃掉,(鸦片)供治病;存放——(鸦片)送到药房去,(烟具)送一点进博物馆;毁灭——(烟具)大可以毁掉;(姨太太)请她们各自走散

    3、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展开全文阅读
A、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B、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

C、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    )

 D、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

E、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    )

明确:A(④)   B(⑤)    C(③)    D(①)    E(②)  

四、归纳本文中心  

1、概括“拿来主义”的含义 。 

    明确:它是鲁迅先生的创见,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即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学生讨论交流:本文中心包含哪些要点?

    明确本文中心包含四个要点:  

   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  

   ②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③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  

   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五、 拓展探究(分小组讨论)

当时代的列车开21世纪的今天,对中国人来说,好莱坞大片、日本动画片、NBA、麦当劳、肯德基等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名词,托福、英语考级也成大学生的必然和时尚,而我们的母语——汉语反而被淡化,现状促我们思考:我们应怎样看待“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

明确:大师离开我们已七十多年了,今天重读先生的文章,谆谆教诲犹在耳旁。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如何去拿?

    首先,“拿来”必须爱国。

    其次“拿来”必须有用,要有选择地拿,不要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

    最后,“拿来”的目的是为了创新。

六、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读诗有感》(虞丹)、《火药与鸦片》(孙甲),或者网上点击阅读《足球中的拿来主义 》,加深对“拿来主义”现实意义的理解。

2、如何看待我国引进的各种“洋节”这一现象。课后写一篇小短文,大家交流。

附:板书设计                    拿 来 主 义

                       孱头——逃避主义者

                 昏蛋——虚无主义者

                 废物——投降主义者

    

         大宅子    外来文化遗产

                  占有—— 前提 

挑选—— 关键    

                 鱼翅——精华——使用          

                 鸦片——有益有害——使用、存放

                 烟枪和烟灯——有害可做反面教材——存放、毁灭

姨太太——腐朽淫靡——走散,毁灭

               目的:创新

 

夏君亮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高考复习(高三)
下一篇:《狂人日记》读后感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