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312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书愤》 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目的:
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2、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
3、学习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书愤》主旨的理解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2、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导入: 听歌曲岳飞的〈满江红〉。
一、陆游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因受家庭熏陶,自幼读书学剑,发愤报国。(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终生以抗金报国为志,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诗词散文都有创作,其中诗歌成就最高。现存诗作9300多首,是存诗最多的古代诗人。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二、导入课文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陆游诗词,其中词作《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陆游一生有两个始终没有解开的情结。其一就是《钗头凤》所书写的他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两人倾心相爱,却被其母生生拆散,这成为陆游一生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痛楚,直到七十五岁高龄、唐婉离开人世四十多年以后,他重游沈园,依然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深情诗句。其二就是《示儿》所书写的“北定中原”这件让他终生魂牵梦绕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终其一生,壮志不能实现其万一,心中情怀,《书愤》就是最好的见证。
三、朗读课文
1、 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朗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
老师范读,学生再读,朗读是体味诗歌情味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
四、诗歌鉴赏:
解题:书:书写。愤:愤懑,悲愤,郁愤。
1.学生逐句理解,教师小结。
⑴首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⑵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提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他诗句吗?
明确:白描手法,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具体分析讲解 “愤”作为一种感情,是抽象之物。要充分地写出来,必须使之形象化。诗人采用托情于物的手法,将“愤情”加以物化。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此句的妙处到底在哪?它是极具边塞地区特色的景物的罗列。看似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实际有着微妙的组合:
有时间与地点的组合(时空结合);
有远近的组合(远景:瓜洲渡、大散关;近景:楼船、铁马。)
还有情与景的结合。(景是边塞的景;情是苍凉的情。)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⑶颈联:说现在,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⑷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2.书愤之“书”:
首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颔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颈联——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尾联——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3.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
明确:悲怆中抱有期待。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4.为抒发诗人的悲愤,诗歌多处用到对比,试分析?
明确: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五、拓展阅读.《临安春雨初霁》,学生谈感受,再次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六、总结
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的灵魂。清末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七、作业。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是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对陆游的高度评价,其诗歌名句有: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还须待阖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南宋的爱国诗词,写一段独具个性的鉴赏文字,200个字以上。
江燕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书愤》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蜀道难》教案 (粤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
《将进酒》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