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246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1.把握“大堰河”的形象特征;
2.了解以起伏的思绪、奔涌的感情为线索的结构;
3.揣摩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读透课文,然后以表格形式引导分析
第一课时
一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这首诗是我国著名诗人 的成名作,作者原名 。1933年在监狱中写成。因为他的作品深沉地歌唱土地、歌唱农民、歌唱广大劳苦群众为反抗黑暗、压迫与残暴而进行的斗争,人们称这位诗人是 。
(二)音、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团箕( )坟墓( )檐头( )虱子( )
荆棘( )忸怩( )火钵( )麦糟( )
(三)整体研读课文
结合课文,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完成下列图表:
段落大意 诗人的感情 大堰河形象 修辞手法
一大堰河与我的关系 身世悲苦与低微
二大堰河 、
、 的一生 眷恋与感激
三大堰河身后的悲凉和一家人的不幸
对大堰河的怀念和礼赞 呼告
排比
由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总结得知:这首诗可分为 个部分,始终以 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 和对旧社会的 。
第二课时
二、合作探究
诗是十分讲求意象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所谓“意象”,用艾青的话来说就是“纯感官的,具体化了的感觉”,是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来说就是“纯感官的,具体化了的感觉”,是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根据你所理解的意象的东西,回答老师的问题
在诗中第3节,作者由现实进入了回忆,描写了一系列与“大堰河”相关的图景:“草盖的坟墓”、
“枯死的瓦菲”、“ ”、“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种 、 、 的意象,烘托出一种 、 的氛围,从而使全诗罩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诗的第8节连用了六个“她含着笑”,这有什么作用?
诗的10-12节中用了“ ”五个意象,犹如五组电影的特写镜头,给大堰河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更可悲的是,大堰河的悲剧还 。
诗的13-14节,在全文中起了 作用,时间上由 转入 ,内容上,表达方式由 转入 。
请写找出全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并分析应用这样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五)个人收获
找出这首诗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
读了这首诗,同学们的脑海里是否都留下了大堰河对作者无微不至的照顾的情景。那么,古往今来,赞美如大堰河一样母亲的句子,你又知道哪些呢?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大堰河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珍藏的记忆》写作课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