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158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花垣团结中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才能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第一课时
一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席慕容, 著名女诗人,第一本诗集 。
纪弦,原名 ,曾用笔名 。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是 和 。他的诗诗风明快,善嘲讽。主要作品集有: 、 、 。
(二)音、义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隘口( )山巅( )损坏( )蝉翼( )蹲踞( )荒莽( )
(三)《长城谣》整体研读
1.诗根据内容的侧重和运用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 、 、 。
《长城谣》属于 。
2.这首诗的意象是 ,它象征着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用了第 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 。
(四)《长城谣》分节阅读
1.在第一节中作者用 、 来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想想作者为什么会用这两个词一来修饰?
2 .长城为什么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就烈火焚起?
3.第三节作者引用了《 》的句子。“黄河,留进我不眠的梦中”这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试想一下,作者现在在想些什么?
第二课时
二 、 合作学习
(一)《一片槐树叶》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54年,诗人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捡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的出现,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诗人借着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 的感情。
(二)赏析《一片槐树叶》
体裁:
意象:
时间线索:现在— —
感情线索:伤感— —
双线合并:伤感这片槐树叶的神奇— —
1第一节的句子缩成简单的陈述句是 ,作者为什么要对这句话前面加上非常繁复的修饰性定语? 作者连用了三个“一片”,起到了什么作用?
2第二节中作者一个“ ”字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槐树叶在这寄托了 。
3第三节中的“槐花香的季节”是在 季。关于这个季节,你想到了什么?
一、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学得两首诗都是借长城和槐树叶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的,请你列举出一些表达这类感情的句子。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现代诗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
《致空气》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