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874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劝学》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题解】
① 荀子其人。(A、时代,B、学派,C、传人。)
□ 时代:姓荀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的赵国人,曾在齐国讲学,后为楚国兰陵县令(治所在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终老于楚。生卒年有二说:1)前313-前238。2)前330-前230。其享年当在75岁至100余岁之间。(孔曾思孟皆长寿者也。)
□ 学派: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孟的基本思想,又进行了批判性的发展,并吸收了墨、法、道诸家的学术见解,形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体系。(此亦青于蓝的身体力行的展示。)如孔子称仁政礼治,荀子发展为礼治与法治并重的观点;孟子称性善,荀子则提出性恶论。(见《荀子》第二十三篇《性恶》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荀子以大儒、雅儒自命,与所谓俗儒、腐儒相对,正见其思想特色。
□ 传人:荀子的两位著名学生,韩非、李斯,皆为法家。一代大儒而培养出两个重要法家人物,亦见其人之特异处。
② 荀子其书。(A、篇数,B、内容,C、版本。)
□ 篇数:32篇。
□ 内容:含散文、歌谣、辞赋、诗章等多种形式,而以散文为主。
□ 版本:《荀子集解》二十卷,唐杨倞注,清王先谦集解(此为最佳之本,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收入第二册)。
③ 劝学名义。(A、训诂,B、背景,C、宗旨。)
□ 训诂:劝,勉也,从力雚声(见《说文》)。
□ 背景:宋王应麟谓:“春秋时诸侯急攻战而缓教化,其留意学校者唯鲁僖公能修泮宫,卫文公敬教劝学,他无闻焉。郑有《子衿》城阙之刺,子産仅能不毁乡校而已。”(《困学纪闻》卷三)春秋时尚且如此,战国期间则更是每况愈下,故荀子遂有《劝学》之作,冠于首篇。
□ 宗旨:勉励学者终身勤学,以成君子之道。(即论述治学的重要性,及途径、方法,最后阐明所要达到的目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①,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②,輮③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④,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⑤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⑥乎己,则知⑦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
①青,色也;蓝,草也。谓以蓝草制颜料,染出的青色,比蓝草更为青艷亮丽。另一说,青,靛(diàn)青,一种染料;蓝,草名,也叫蓼(liǎo)蓝,叶子可制染料。则谓靛青的染料从蓝草提炼出来,而比蓝草更青(见教材注)。此说似未甚切。
②绳,犹言绳墨,指木工画直线用的工具。
③輮,车轮之外框,此处用如动词,通「煣」,谓用火烤。(按教材注解谓通糅,似误。糅者,杂糅、混合、杂饭之谓,宜无弯曲之义也。)
④有,通又。如八十有六岁。暴,音曝(pù),晒也(本义为晒米,引申为晒干,又引申为暴露)。王先谦《集解》引卢文弨说,谓诸本作暴字非,当依《说文》之字,音pù,从日、出、大、米,训晞也;与另一字曓,音bào,从日、出、大、夲(音tāo),训疾有所趣者(如残暴、暴行等)异也。段注云:而今隶一之,经典皆作暴,难于諟正。
⑤砺,磨刀石。亦可用如动词。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⑥参省,参验省察。一说,参同三,即《论语》日三省吾身之意。
⑦知,去声,读如智。知明而行无过,亦《大学》明明德、止至善之恉。
【主题】
君子学不可以已。
【思考】
①青蓝、冰寒、木直、金利,文中多项比喻,与主题有何直接关联?
②古人的教育思想,以成就君子之道为目标,与今天培养崇高的世界观有何异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①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②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③也,而绝④江河。君子生⑤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注释】
①跂,音qǐ,踮起脚跟。《诗·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②假,借也。有利用、取法之意。
③水,用如动词。
④绝,犹言横渡、越过。
⑤生,王念孙云通性,谓资质、秉性。一说读如字,谓生来,亦通。
【主题】
君子的治学方法,当取法于上,善假于物。
【思考】
①荀子强调君子之学应善假于物,从今天看来,所假借者当为何物?
展开全文阅读
②前代圣贤可资后人假借的优秀成果,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①自得,圣心②备焉。故不积跬步③,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④,功在不舍⑤。锲⑥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⑦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释】
①神明,指精神,犹言内心。《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按教材注解释为智慧,似未甚妥。)
②圣心,圣贤之心。
③跬步,古人以脚量地,跨一脚为跬,跨二脚为步。
④十驾,十天的路程。(王先谦《集解》疑此下脱一句,度为“则亦及之”之意。今察句法辞气,盖属省文而互见其义,似不疑亦可也。)清钱大昕有《十驾斋养新录》,即用此典。
⑤舍,舍弃。舍具两读,为本字;舍为后起字。
⑥锲,刻也。本字作契,从刀,即刻之义。殷商甲骨文亦称契文。
⑦八跪,跪,腿也;八,原本作六。杨倞注:许叔重《说文》云,蟹六足二螯也。王先谦《集解》引卢文弨曰:案《说文》蟹有二敖八足,《大戴礼》亦同,此正文及注六字,疑皆八字之讹。兹据校改。(按此字应该改正。)
【主题】
君子之学,当不断积累,以成就圣人君子之大道。
【思考】
①积小流以成江海的思想,先秦经典有哪些类似论述,今天仍有何意义?
②治学过程,用心静与用心躁,有何本质区别?
综述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此亦《荀子·劝学》一篇的精神所在。故邢昺《论语疏》云:“此章劝学也。”《易·文言传》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聚者,好学也;辨者,深思也。能好学深思,能聚能辨,学问之道尽在于斯矣。
研读《荀子·劝学》需明确四大要点:
一、应精读全文(非节选,且以繁体本为佳,若参照王先谦《荀子集解》则更有益)。其中未选部分的警句尤需理解,如: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紧接首段)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引《论语》)
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二、应领会荀子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①、注重学养的后天作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②、注重知识的积累意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③、注重学者的完美才德(积善成德而圣心自得)。
三、应品味本文的艺术技巧,以比喻和排偶最为突出。比喻,使文章充满生动的意象;排偶,使文章焕发优美的辞彩。
四、应了解本文对后代的影响。以劝学为题的专论,自荀子始。由是以降,从朝廷统治者到一般学者,创作了众多的同题著述广泛流传。其为专著者,如东汉蔡邕有《劝学篇》一卷,清张之洞有《劝学》内外篇二卷;其为单篇诗文者,秦汉至南北朝间,《吕氏春秋》、《贾谊新书》、《颜氏家训》皆有《劝学》、《勉学》之篇,唐宋以后的白居易、孟郊、宋真宗、宋仁宗、司马光、曾巩、王安石、杨时、黄庭坚、柳永、朱熹等名人纷纷有《劝学文》、《劝学诏》、《劝学歌》等作品,这一学术现象一直延续到近现代而不衰,为中华文化教育的代代相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兹举朱熹《劝学文》为例:“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此等励志勉学之语,岂能不对后学产生重大作用呢?凡此,不得不归美于荀子的始创之功。
【附录】
①、程颐论郑风子衿:「学校不修,学者废业,贤者念之而悲伤。故曰悠悠我心、悠悠我思,至于一日不见如三月之久也。士之于学,不可一日忘废。一日忘之,则其志荒矣,放僻邪侈之心胜之矣。」(《毛诗序》:《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郑风·子衿》三章章四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佻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②、朱自清论读古书:「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得经过各种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现在的学生不但不爱读文言文,似乎还不爱读历史,即使是本国史。」(《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载《国文教学》,开明书店一九四八年十一月版。)
③、读古书旧刻本举例:《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岐注,宋孙奭疏。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刊,清同治十四年广东重刻本。
杜曼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劝学》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阿Q正传》、《呐喊》、《彷徨》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