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2351  
标签:教学论文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


周道宝

【命题角度一】鉴赏人物形象

【答题思路】

1、知识储备

探讨诗歌鉴赏的答题思路不能抛开诗歌的本质和读懂诗歌的方法,否则,便不会有好的效果。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根本特征是语言,诗歌是通过凝练性、形象性、跳跃性、韵律性的语言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读懂古代诗歌一般要经过三步:一“译”,二“悟”,三“情感”。因为诗歌语言“四性”特点,又是古代诗歌,所以,将诗歌语言补足翻译成白话散文的语言,这当是第一步;由第一步再加上诗歌的表现技巧,你能由此及彼,以小见大,由字面暗示等的“言简”感悟其“意丰”,最终把握住诗歌的情感,这才叫读懂诗歌。我们所说的鉴赏人物形象,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便无思路可言。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这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有时又指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2、答题思维

要通过以下办法把握诗词中的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式

鉴赏形象,三步模式:第一,感知形象;第二,分析形象特点;第三,体会形象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可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具体而言,回答这种题(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例题引路】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解题思路:(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类题训练】

1、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题:诗中塑造了怎样一个将军形象?

答:                                                                           

2、从军行(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问题:试分析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形象?

答:                                                                            

【附录】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

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命题角度二】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展开全文阅读【答题思路】

1、知识储备

诗歌所有表达情感的技巧都可以作为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中的描写(尤其是白描),表现手法中的借景抒情、象征(托物言志)、反写(反客为主)、用典、渲染、抑扬等,合起来便是顺口溜“景象反常,点燃衬衣”。

2、答题思维

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和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3、答题模式

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刻画了什么形象)

【例题引路】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题:该诗是怎样塑造感人的“悲故乡”的“早行旅人”形象的?

解题思路: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该诗除“客行悲故乡”“因思杜陵梦”是较为直白的“情句”外,其余皆景句,故而,通过写景来塑造人物形象是解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明手法):该诗是通过写景来塑造早行旅人形象的。(阐运用):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三、四两句,通过十个名词五个意象,渲染早行的清寒疏峻的意境。最后一句,写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析效果):这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较好地塑造了感人的早行旅人的形象。

【类题训练】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诗中飞将是怎样一个形象?是从哪些手法来塑造飞将形象的?

答:                                                                                   

4.阅读白居易《早兴》,回答问题。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                                                                                 

【命题角度三】人物形象比较

【答题思路】

1、知识储备

该角度属于文学比较范畴。人物形象比较一般为两个人物形象之间的比较。在分别把握这两个形象的同时,要能快速地识别两个形象间的异同,刻画这两个形象方法的异同。

2、答题思维

第一步是读懂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第二步是把握住两个形象的特征,第三步是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比较。一般从人物个性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角度答题。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3、答题模式

这两个形象的相同之处是……不同之处在于,A形象……;B形象……

刻画这两个形象的相同之处是……不同之处在于,刻画A形象用了……手法,刻画B形象用了……手法。 

【例题引路】

阅读下列一首诗和一首词,试比较诗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何不同?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解题思路: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元好问的《点绛唇》词则表现浓浓的惜春恋春之情。

参考答案:秦诗塑造了以豁达心态对待春归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认为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则塑造了一位留春恋春伤春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类题训练】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行  (宋)王安石

材非当世用,毂有故人推。

使节春冬换,征帆日夜开。

南游取干越,东望得州来。

试尽风波恶,生涯亦可哀。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1)这两首同题诗,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何不同?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简要加以分析。

答:                                                                      

【命题角度四】印证有关人物形象的观点

【答题思路】

1、知识储备

先明告你人物形象特征的观点,然后让你从诗中找出理由印证这一观点。这类问题涉及到炼字,写诗时的炼字,就是力求凝练,力求言简意丰;读诗时的炼字,就是将凝练的东西展开,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有时,还涉及到诗歌的表现情感的艺术技巧以及对人情世故的体悟。

2、答题思维

第一步仍是读懂诗歌,第二步是把握住人物形象特征,第三步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内容给出恰当的理由。

3、答题模式

炼字题的答题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有修辞要点出明辞格,有词类活用的要点明怎样的词类活用;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展开余文
表现技巧印证观点的答题模式同[命题角度二]中的答题模式。

【例题引路】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问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解题思路:本题先给范成大的品格,“人”物形象特征——趋炎附势,然后问你的看法。要合理回答此问题,必须弄清此诗的表现手法。范成大以郎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得不到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而退隐石湖。有什么样志趣的人住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整首诗四句写景,借景抒情,借景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不确切。(明手法):此诗借景抒情,借景写人。(阐运用):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析效果):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类题训练】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频。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有人说,这首诗塑造了浓浓思归之情的“宦游人”形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诗中“惊”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类题训练】参考答案:

1、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

2、通过装扮(铁衣碎)、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3、诗中的飞将是一位斗志昂扬、拥有必胜信心和豪迈情怀的镇守边疆的将领形象。诗中用了环境渲染、象征、白描等手法来塑造飞将形象的。前两句写景,除渲染紧张的气氛外,“秋风”“朔云”“边月”皆象征北方犯边的少数民族武装,反映边境局势的紧张。最后两句通过白描手法反映飞将的豪情壮志和必胜的信心。

4、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通过晨光、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产生的轻松愉快之感。这个形充满了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5、(1)王诗塑造了怀才不遇、历经人生风浪回首人生充满深沉感慨的人物形象;严诗塑造了一位有浓浓思乡之情的人物形象。(2)王诗主要用托物言志(象征)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严诗主要用借景抒情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6、同意。“惊”是惊惶的意思,指宦游人欣赏春光内心惊惶,面对大好春光,多情的诗人特有的敏感,而这种敏感是因为其在外乡,所以他乡春景越是美好,思乡之情越是浓烈。一个惊字,写出了自己宦游他乡,辜负春光,不能归家的伤痛之情。

 

敬爱的周公

标签:教学论文 古诗词人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口诀
下一篇:教材使用岂可“提速”?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