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166  
标签:教学论文
高考散文阅读的答题思路与规范(陈祥书)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215101苏州市吴中区)

  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呈现上升趋势,几乎成了必考。单说2009年,全国18套试卷中就有12套考查了散文阅读。不光如此,散文阅读还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受到喜爱。不光难度在不断增加,连维度也在逐步加大。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研究答题思路,把握答题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散文阅读的得分。

    一、分析原因类:

    高考散文阅读,常常要求回答原因是什么,或者回答为什么。对于原因分析,可从以下三点入手:1、审清题干。在原文中寻找问题出处,并划线标明问题。2、筛选信息。在问题出处的前后进行搜寻,划定答案区间。3、整合信息。尽量用原句作答,但决不能照搬照抄原句,必须是适度浓缩,适当增删,恰当重组。比如2008年全国卷1第14题: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细读题目,可先根据古阳关闻名遐迩,寻找到问题出处在第2节;然后顺着“阳关之所以闻名遐迩”,向下找出答案区间在第二节后半部;最后圈出答案区间各句的关键词,连缀关键词而形成答案。

    要想答题规范,可按两步进行:第一步列举原因,必须分条列举,力图简明扼要;第二步进行总说,原因列举之后,必须总结一下。仍以上例为例,其提供的答案是: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品味答案,第一步符合规范:分条列举,概括精要。但第一步之后,却没有第二步。如果要补出第二步,可作如下总结:这些,就是古阳关闻名遐迩的原因。如此之后,就更加完美了。值得一提的是,①②两点不能照抄原文,必须进行整合。另外,闻名遐迩虽不是从《渭城曲》开始的,但《渭城曲》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二、阐释意蕴类:

    所谓意蕴,就是含义与内在意义。在一般情况下,高考散文阅读总要考查阐释意蕴。具体一点,就是要求指出××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者解释××句子有什么意蕴?面对意蕴阐释,可从以下三点思考:1、仔细体会,找出关键词语,进行深入理解。2、结合语境,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出客观意义。3、联系前后文,分析出感受,点明作用与效果。例如2008年全国卷1第15题: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打开试卷,其划线句有三句:(l)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像第一小题,可抓住戈壁滩中的“绿色海洋”,重点理解“海洋”一词的比喻义。第二小题,可结合语境,联系前文的“阳关砚”,准确理解凄冷阳关古城的几分暖意。第三小题,可扣住“将军和士兵”,理解“哲学家与诗人”的比喻义。

    在答题规范上,必须先进行客观分析,指出具体含义是什么;然后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或作用或效果。还以上例为例,其答案为:⑴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⑵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⑶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思和诗情。很显然,第一小题最先指出了客观对比的反差,然后回答了产生的情感;第二小题先是阐释了客观事物包含的意义,而后分析了产生的作用;第三小题首先揭示了成了哲学家与诗人的原因,之后推出了由此产生的结论。所以,答题不仅符合规范,而且还特别到位。

    三、归纳要点类:

    一般说来,高考散文阅读还要进行要点归纳。通常要求谈谈你对什么内容的理解,或者说说什么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在答题思路上,可分为四点:1、扣住题干,把握提示内容。2、紧扣文本,找出答案区间。3、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提炼和升华。4、结合全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综合解答。譬如2008年全国卷1第16题: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就思路而言,宜于先要细读题干,明确是要结合阳关古道的描写,阐述“苍凉美”;然后紧紧扣住文章,找出答案区间在第三、四、五段;再抓住“平沙千里”“红尘渺渺”“生死关”等词语,上升为苍凉悲壮;最后,综合各关键之点,归纳出科学答案。

    说到答题规范,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提炼关键语句,分条列出几个要点;第二步,紧扣题目,总结升华一下。再以上例为例,其答案列有三点: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应该说,第一步符合答题规范:抓住了第三、四、五节的关键句,提炼出了三种理解。但是,对照答题规范,却缺少第二步。如果能总结升华一下,那就更完整;如果能补出第二步,那就更完美了:“以上,就是对苍凉美的理解”,或者“这些,总给人一种苍凉美”。

    四、鉴赏手法类:

    手法主要有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渲染、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鉴赏手法就是要求欣赏某某文段的手法,或者指出运用了哪些手法。答题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切人:一是审读题目,弄清手法的所在位置。二是仔细辨认,确认运用了什么手法。三是深入研究,体味是手法在文中怎么运用的。比方说,2008年江西卷第18题: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的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从题目来看,手法的所在位置是在回忆部分。就手法而言,是用大量回忆来衬托沉痛悼念。由体味来说,是用孙中山先生来衬托鲁迅先生。


展开全文阅读
要说答题规范,通常分为三步:第一步,运用术语,点出所使用的手法。第二步,结合文本,阐述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简述好处,鉴赏手法的作用或效果。概括地说,手法+实例+作用或效果。就以上例为例,其答案如下: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对照答题规范,手法点得很准确,阐述运用也很恰当,可谓标准答案;只是缺少了第三步,没有指出其作用或效果,不免有些美中不足。如果要补上第三步,可作如下一些简述:突出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敬慕”。

    五、探究谋篇类。

    一般说来,谋篇为构思,布局为结构。探究谋篇布局,就是要求指出行文思路,或者说是构思特点;要求分析结构方式,或者说是结构特点;要求分析谋篇特点,或者说是布局特色。在通常情况下,可从以下三点考虑:1、从题干要求入手,确定思考的切入点。2、从整体上思考,找出谋篇的特点。3、要结合全文归纳,进行分条阐释。例如说,2008年江西卷第17题: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从思路来看,必须先细看题目,明确是探究结构方式,不是探究构思特点;再纵观全文,确认结构方式是总分总,不是层进式;最后进行细化,探究是怎样总分总的,不是探究别的什么。

答题时,力求做到规范:第一步,开门见山,指出谋篇特点。第二步,联系文本,进行具体解说。第三步,就谋篇特点,分析其作用或效果。不妨,把上例再作为例子,请读如下答案: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⑾—⑿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开头直截了当,点出总分总的特点;接着结合文本,具体解说了总分总。揣摩答案,前两步准确适当,符合答题规范;但缺少第三步,没有分析其作用或效果。如果进行补充,可作如下分析:开头有总括,中间有分层,结尾有升华;有总有分,结构严密,给人一种完整美和严谨美。

    六、欣赏效果类。

    欣赏效果,实际上就是欣赏表达了什么感情,赏析产生了什么作用。常见的题型是:这样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或效果?从答题思路看,主要有以下三点:1、细读题目,吃透题干要求,按照题干要求去思考。2、要转化客观表述,抽象具体表述,形成个人感受。3、升华个人感悟,运用阅读术语,按题干要求进行表述。譬如讲,2008年全国卷1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从题干来看,既要欣赏情感,又要赏析作用。解答时,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转化,抓住思想感情进行抽象;要依据结尾的地位进行升华,扣住结尾的作用进行表述。进而,欣赏出引用所表现的情感,赏析出引用所产生的作用。

    就答题规范而言,欣赏情感题,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怎么样,第二步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分析作用题,也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怎么样,第二步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何妨再用上例,请看提供的答案: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阳关的赞美,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回味答题,抓住了答题关键,答出了具体的情感和作用;但是,不论是情感题,还是作用题,都只有第二步,没有第一步。如果要补上第一步,前者可补为“借用郭小川的激昂诗句”,后者可补上“借用不再认同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答案就相当完整,接近完美。

本着创新的原则,高考散文阅读还可能会出现新的题型;但从总体上来说,万变不离其中,或者说,整体上不会有太大变化。也就是说,命题有相对的稳定性,答题有一定的规律性。正因为如此,研究答题思路,就有其必要性;探究答题规范,就有其现实性。如果能谙熟答题思路,那就一定能科学答题;如果能娴熟答题规范,那就一定能准确答题。倘能如此,那就一定能获得散文阅读的高分,提升高考语文的总分。

    原载《中学课程辅导•高二语文》(2012、1—2)

 

陈祥书

标签:教学论文 高考散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九曲溪看山(陈祥书) 作品赏析
下一篇:高考小说阅读的答题思路与规范(陈祥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