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326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3、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2、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

  1、以本文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教材,重点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使学生弄清楚什么是“拿来主义”;

  2、文章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不在个别实例和语句上纠缠;

  3、重要段落加强朗读背诵,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2、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记时事不留面子”;有这样一个人,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有这样一个人,他的杂文如匕首直插敌人的心脏;有这样一个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谁?(鲁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

(板书:记时事不留面子;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作家作品

  三、解题:

1、何为杂文?

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
2、请同学看课文注释①,回答《拿来主义》发表何年,选自何书。

1934年的中国是怎样的中国?(学生简单讲述)

(1934年,日本外侵,此时国共对立,国民党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主义”,致使侵略者很快占领了东北三省,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对共产党,却是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反革命文人宣传再度学习封建文化,用封建思想统治革命者。面对西方传进的各种事物,面对国内遗留下来的思想文化,人们分歧颇多,不知取舍。)

投影仪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题旨)

3、看到题目,“拿来主义”,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明确:什么叫“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拿来”的理论和主张。)

为什么要拿?拿什么?怎么拿?

今天我们带这这些问题走进鲁迅的《拿来主义》。
三、字音字义(创新设计)

吝啬(lìn) 脑髓(suĭ) 蹩进(bié) 譬如(pì)

自诩(xǔ) 玄虚(xuán)

礼尚(shàng)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堂皇:很体面,有气派,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四、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文章,思考: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对外国文化,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

(标题:拿来主义;

第7节,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10节,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 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五、研读1~7节

1、为什么要拿来?再次阅读1~3节,思考:当时中国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明确: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2、闭关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有何危害?

明确:闭关锁国,不送不拿;

惧外、排外;

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导致送去主义。

3、仔细阅读第一段,鲁迅摆了哪三件事来揭露送去主义的?送去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有何危害?

明确:古董展览、绘画展览、梅博士出国;

媚外、卖国;

文化堕落、主权丧尽、贻害子孙、亡国灭种。

(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亡国奴形象)

4、“别的且不说罢”在揭露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非常严密地把所要揭露的、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单讲文学艺术上的东西。其实,国民党反动派搞“送去主义”,何止只是“学艺”上的问题?何止只是文化领域的事情?当时是一九三四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反动政府推行卖国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

5、◎“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展开全文阅读
【闭关不可,送去不可,抛来的不能要,炮给送来的更不能接受,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做?鲁迅的见解是?】

集体朗读第五节: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了“拿来主义”。

第五节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6、“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鲁迅的语言幽默、犀利、讽刺,请浏览1~5节找出这样的语言,试作赏析。

示例:“不知后事如何”

“后事”是盗卖文物,盗卖古代珍宝。以展览古董为名,行盗卖古董之事。鲁迅明知,却说“不知”,在调侃中暗示反动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以此表达强烈的憎恨。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2). 活人代替了古董,这也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进步”是反语,实为后退。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3).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是坏事,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反动政府实际上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这里是描写了他们大方媚外卖国的行径,反语,深含蔑视、嘲讽之意。

(4)否则太不“摩登”了。

讽刺反动文人无耻地奉行“送去主义”,趋时逢迎,赶时髦。

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

——毛泽东

鲁迅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为杰出的幽默才能和卓越的讽刺艺术,他们使鲁迅的杂文机趣横生。

2、闭关不可,送去不可,抛来的不能要,抛给送来的更不能接受,那么我们该拿来,该如何去拿呢?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

要看得清,有辨别力;

要有选择,自己拿。

六、研读剩下部分。(如何拿来)

 1、阅读第八节,“大宅子”比喻什么?(文化遗产)

2、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3、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拿?

大宅子里有哪些遗产?

“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

作者认为应怎么对待?

首先,占有。其次,挑选。

4、总结第10节。

自由朗读最后一节;教师提问,学生背诵:

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背诵第一句。(总之,我们要拿来)

怎样“拿来”?背诵第二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拿来”的目的何在?背诵第三句。(创新)

怎样的人能真正担当起“拿来”的任务?背诵第四句。(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集体诵读最后一节。

七、想想议议

1、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面对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运用今天所学的观点,谈谈你准备怎样阅读。

2、“拿来主义”的思想,含义深远,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比如,生活中,我们交朋友,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请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说明我们应怎样结交朋友。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必修一)
下一篇:《紫藤萝瀑布》 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