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915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知识链接
随着赵宋王朝的建立,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发展时期,为宋词的兴盛做好了准备。就内容与风格来看,这一时期的词作,大体上是继承“花间”、南唐二主和冯延巳的词风.北宋前期的文人士大夫能以一种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现实生活.所以,北宋前期词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平缓舒徐的节奏、雅致文丽的语言。
晏殊词闪耀出一种诗意的生命之光。生命的思考、灵魂的激荡、诗意的升华和形象的飞动贯穿起他的词集《珠玉词》。
欧阳修在词坛的诸多作为都是具有开拓性的。从题材方面说,抒情、写景、咏怀、叹古,他几乎无所拘束;从风格方面说,雅俗兼收并蓄;从形式方面说,侧重小令,同时也有慢词创作。欧阳修创作是丰富多彩的,对后人的影响当然也是多方面的。
范仲淹存词数量虽然不多,视野却十分开阔,各类题材都可以入词。在词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张先、柳永是慢词代表。张先的词比较注重诗意的探求和美学境界的开拓。柳永以毕生精力从事词的创作,是个全才,在创意和创调两方面都充分表现出他的创新精神。其词以羁旅行没、离情别绪为主要题材,善铺叙,能点染,有层次,有波澜,丰富了词坛。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绪为主旨的艺术风格。
2、了解北宋词人对词的发展和突破,把握婉约词的特点。
3、鉴赏本单元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4、培养阅读宋词的兴趣,逐步提高文学素养。
第一板块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跳莎行(候馆梅残)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鉴赏 文本探究 思与悟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识常识
人物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探意旨
1、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之妙。
2、这首词的下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个性的?东邻女的个性形象是怎样的?
3、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的面的正面描写,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赏艺术
1、这首词实写了什么?虚写了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情境?
2、上片春天的景色和下片人物的活动有怎样的关系?
跳莎行(候馆梅残)
识常识
人物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八年(1032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文风平易流畅,纡徐婉曲,富于情韵,对当时的浮艳诗风也有所革新。同时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欧阳修善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形式,对后来的词话产生很大的影响。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与晏殊齐名。其词主要内容与晏殊相仿,多写恋情相思、酣哥醉舞、惜春赏花之类,但比晏殊更深婉缠绵、意境更浑融。词风除深婉清丽外还有疏宕明快的,内容、风格均比晏词丰富。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家之一,有《六一词》传世。
探意旨
1、上片所写春景,意境特点是什么?写春景的作用是什么?
2、“离愁渐远”怎么会“渐无穷”?
赏艺术
1、这首词在上下片的构思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这种构思的效果是怎样的?
2、说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手法和作用。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探意旨
1、“游冶处”与“章台路”之间有关系吗?
2、“春”字如何理解?
3、“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表达了闺妇怎样的愁思?
赏艺术
1赏析“深”字。
3、说说“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三句的艺术手法及效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 ”,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 。着一“ 堆 ”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 。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 ,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 ”。“ 无重数”,即无数重。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见花落泪 ,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 ,有情之人 、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 ,怎能不让人伤心 !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 、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展开全文阅读
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 ,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这首词意境深远。词中写景写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 ,浑然天成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吕小军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格高韵远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诗歌朗诵背景音乐大全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