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689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浅


 江苏省涟水中学 徐晓清

摘要: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将是不错的选择。本文以教学案例为依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     合作     探究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提高科学素养、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即通过提倡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新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那么,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呢?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说过,“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应该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那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大类:

(I)课前:

     案例一,《语文读本》(必修三)《谭嗣同(节选)》(作者:梁启超)

(生自己预习课文,感觉疑惑)

生:老师,文中说,“即如前年胡景桂参劾慰帅一事,故乃荣之私人,荣遣其劾帅,而己查办昭雪之以市恩。”我读来读去,觉得这里的“故”无法落实,是不是课本错了?

师: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你的精神是可嘉的。但怀疑也要有根据,请你自己开动脑筋,查阅资料,看看到底怎么理解比较合理。

 生(广查资料后胸有成竹地):老师,我确定课本有错。理由: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里对“故”字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①事,事故。②旧,与“新”相对。(引)旧有的,原来的(引)老朋友③原因,缘故④故意⑤通“固”,本来⑥所以,因此。代入到原句,“事故是荣禄的亲信”,“旧的是荣禄的亲信”,“原因是荣禄的亲信”,“故意是荣禄的亲信”,这是很明显的病句;“所以是荣禄的亲信”讲得通,但前后句无明显的因果关系;“本来是荣禄的亲信”,语句通顺,但原句前半截讲事情,后面接“本来是荣禄的亲信”,就互不衔接了。

(2)我查了梁启超《谭嗣同》的原文,用的是“胡”字。“胡乃荣之私人”理解为“胡景桂是荣禄的亲信”,既通顺又符合史实。

综上,我断定课本出错了。同时,我也发现本篇文章中还有一处错印,“即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更选将官,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中的“即”联系前后语境当为“既”字。

师:分析得很好,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肯查资料,有些问题是可以自己解决的。     

分析: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自主学习,积累相关的基础知识,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没必要全力扛起“传道受业解惑”的全部责任,不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自己满意的答案,这既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II)课后

 案例二,《雷雨》学完后,学生查阅资料,以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现了新问题。

生:老师,我发现课文苏教版和人教版有不同之处。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请你先和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一下,比较比较哪个版本的对话更好? 

(生分角色朗读,仔细揣摩后)

生:我认为苏教版的台词更好一些。鲁侍萍的话是符合她的性格的,说明这时她受到周朴园“深情回忆”的迷惑,对周朴园还没有完全看透。而第二处周朴园说“他还是我的儿子”,也说明他的人性没有完全泯灭,只要不危及他的名誉,地位,他还是在心里承认这个儿子的。人教版的改动意图,是为了加强剧作中人物的阶级性。这恐怕也是受到多年的阶级论的影响。

师:你们能谈到这些,说明对有关人性和阶级性的问题是有一定了解的。我认为,阶级性也是人性的一个重要部分。没有必要因为阶级性的因素而否定人性。从这一点说,人教版的改动是值得商榷的。

分析:有时,学生的问题没办法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解决,这时教师若及时给出答案,固然节省了时间,但未免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依赖心理,一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找老师,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此时,不妨让学生彼此合作,一起思考,在合作探究中既融洽了关系又解决了问题,教师何乐而不为?

(III)课中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上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选择代表给出答案。

案例三,苏教版必修一《神的一滴》(作者:【美】梭罗) 


展开全文阅读
(在完成了常规教学后,师总结全文,提出问题)

师:瓦尔登湖到底是“神的一滴”什么呢?有人说是汗水,有人说是泪水,还有人说是圣水。请同学们通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出这三种说法的根据。第一组负责汗水说,第二组负责泪水说,第三组负责圣水说。

(五分钟后)

生(第一组):“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          

生(第二组):“用一根管子来把这些湖水引到村中去给他们洗碗洗碟子了。”

师生共同小结:泪水,美之毁灭。神的眼泪为世人而流,为世人的浅陋无知、自私功利而流。

生(第三组):“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

“这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师生小结:圣水,美之净化。突出了瓦尔登湖对被工业文明侵蚀、污染的灵魂具有强大的清洁作用。

分析:这是合作探究式教学最简单最基本的模式。

2、提出问题,生收集材料,合作探究,以集体辩论的形式反映在课堂上。

案例四,苏教版必修四《雷雨》(作者:曹禺)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诵读、分析、归纳,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把握了课文的主体内容。有同学提出疑问:周朴园究竟对侍萍有没有感情呢?其实这也是一个传统的话题,历来读过本文的读者都有类似的疑问。我们要求大家课后收集资料,合作探究,讨论这个问题。现在我们把我们的成果展现在课堂上。

正方:我们的观点是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感情。理由如下: 

(1)周朴园在三十年来的时间里,在并不知道鲁侍萍还活着的情况下,保留着旧家具、旧雨衣、旧衬衣 ,这里并没有欺骗别人的理由。       

(2)侍萍年轻时聪慧美丽,性格温驯善良,也很能干,他确曾“爱”过她;况且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花天酒地放荡过,但是从来也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回忆起来还是和侍萍相处的日子,在他罪恶生涯中多少给他留下些美好的记忆。

(3)周朴园的怀念,准确地说是一种赎罪的心情在支配着他。他不能无视严峻的事实,即他用爱情引诱欺骗了侍萍之后,又抛弃了她,逼得她走投无路而投河身亡,往事的回忆鞭打着他的心灵。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借此巧妙地掩盖他不光彩的过去,维护他在家庭中的威严,显示周家是个体面的家庭,抬高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这些才是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纪念侍萍的真正原因。

反方:我方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没有感情。理由如下:

(1)周朴园首先是一个资本家,他冷酷无情,贪婪奸诈,只是在欺骗鲁侍萍。否则他就不会把鲁侍萍赶出周家。

(2)当侍萍身份明朗之后,他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的温情便烟消云散,立即以严厉冷漠,安抚收买等对付下等人的手段来赶走这个旧日情人。  

师: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来周朴园的思想感情还是比较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那么怎么定义比较符合辩证法呢?

(全体学生思考,交流,组织答案)

生:是否可以这样说,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不损害他的既得利益——名誉地位。

师:大家觉得这种说法妥当吗?

生(其他):妥当。

师:那就鼓励一下吧。(生掌声)

分析:当某一个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后,教师不妨因势利导,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钻研思考,这样,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宝贵的东西———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思想方法,特别是创新意识就逐渐地培养起来了。 

3、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不仅在课文的讲授中可以运用,在练习的讲评中也同样可以运用,以作文评改为例。

案例五、命题作文《意外》评改:

师:请大家认真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谈一谈写作本文应该注意的事项。

生1:《现代汉语词典》对“意外”一词有两种解释①意料之外②意外的不幸事件。从审题的角度看,凡是与意外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写。

生2:我们几个认为,只写一件意外的事情固然没有偏题,但不能算是好作文。我们的观点是必须通过一件或几件意外之事的记叙表达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比如歌颂人间真情等。

生2:补充,我们又想到了一点,为了正义、为了理想,有些人的做法确实出人意外,但细细想来又在情理之中。文章如果能反映出这一点,我们觉得立意又高了一筹。

生3:该题目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可能相对好些,议论文的观点不太好提炼。

生4:书写一定要工整。

生5:………

师:大家已经讨论得很详细了,下面根据我们讨论的结果,请大家批阅我们发下去的文章。要求:发挥组的智慧,互相合作,最后推荐出本组中的优秀作品。

经过合作探究过程,学生们把自己认为不错的作品推荐出来,在班级展示,如果其他同学有异议,可以进一步地集体讨论、辩论,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完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

小结:其实,不管是哪种方式,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成效归根结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教师不要设置框框,先把学生的手脚绑起来,而每一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向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进入理想的境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 探究式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双方都积极参与课堂。这样就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 同时,它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促进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课堂的教学程序, 另外它还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书目:

《课改新课型》主编:郑金洲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年

《现代心理学》主编:张春兴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

《中学课标资源库•语文卷》教育部编写      北京大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

《课堂教学论》主编:袁金华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新编心理学教程》主编:陈家麟 顾飞凤 骆伯巍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年

《学校心理教育》作者:陈家麟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年

《语文教学法新论》作者:王家伦   华夏出版社      1996年

《草根化研究》  主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年

     

 

徐晓清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济南的冬天》 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谈中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 德育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