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1566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伤仲永》学案(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重点)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4、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难点)
二、自学提纲
1、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字 ,号 他是个杰出的 、
、 。主要作品收录在《 》。
2、唐宋八大家是那些?
3、读课文、查注释,为下列字词注音、释义。
伤仲永: 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 )人奇之: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或以钱币乞之: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
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从先人还家: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不能称( )前时之闻:
复到舅家问焉: 泯( )然众人矣:
泯然众人矣: 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
贤于材人远矣: 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 今夫不受之天:
今夫( )不受之天: 固众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4、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三、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走动巡视,指点指导)
1、个人自主完成注音释词。
2、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翻译。
四、自学交流展示
1、作者简介——黑板展示
2、疏理字词——黑板展示
3、翻译课文——黑板展示
五、教师小结
六、附注
第2课时
一、自学提纲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展开全文阅读
5、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6、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下列人群有什么启发?
A、对家长:
B、对教师:
C、对学生:
二、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走动巡视,指点指导)
1、1-3个人自主完成。
2、4-6小组合作完成。
三、自学交流展示
1、1-3——自由会答。
2、4-6——小组合作讨论。
四、教师小结
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附注
作业1、完成文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六、教学反思
肖华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伤仲永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诗两首》学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的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
高考作文阅卷如何保证公平公正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