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566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 学 目 标 、
1.知识与能力:
学习鲁迅先生破立结合、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了解鲁迅杂文的文体特点,学习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领会文章中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提高语言运用的技巧和表达主题的能力;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意;理清作品的论证思路,感受本文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作者对待遗产和外国文化的观念;理解批判继承的原理和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坚定“改革开放”方针路线;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
1.理解什么是拿来主义以及为什么要拿来
2.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
3.理解破与立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送去主义”是难点。因为现在的中学生对文章的背景不熟悉,文章中有些词语比较费解。所以讲解时要适当介绍背景,把费解的词语作重点讲解。
2.反语的运用
3.理解鲁迅杂文的特色,进而理解杂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课外阅读兴趣很浓,阅读范围比较广泛。唐诗宋词,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看了不少,每天我们也进行交流,但对于这些文学作品,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接受它呢?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板书课题、作者。
二、知识积累
1.走近作者
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 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 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 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三、学生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A级)
1、注音:
自诩( ) 残羹( )冷炙( )譬如( )给与( )礼尚往来( ) 脑髓( ) 孱头( )蹩进( )糟粕( )瞌睡( )冠冕堂皇( )吝啬( )国粹( )茅厕( )徘徊( )磕头( )故弄玄虚( )
暴殄天物( )高屋建瓴( )
2、改正别字
辨解( ) 残羹冷灸( )
礼上往来( ) 嘻笑怒骂( )
针贬时弊( ) 自栩( )
陷 井( ) 积重难反( )
暴唳恣睢( ) 祖上荫功( )
四、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1,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针对的是什么错误思想?
明确: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齐读1-3自然段,说说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危害是什么?
闭关主义的危害——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
送去主义的危害——子孙给人家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
正是上面两种主义有巨大的危害,作者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的中心论点在哪里。(结合文章题目进行引导)
展开全文阅读
虽然作者在第5自然段就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命题,但第7自然段才准确地阐释了怎么去“拿”的问题,因此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第7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这种先批判错误的思想,然后树立自己观点的论证思路叫什么?
先破后立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本杂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送来主义
④自己来拿。
1.分析“闭关主义”
问: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对待它的?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
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闭关主义
2.分析“送去主义”
问:“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作者是何态度?
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教师板书:
送古董 衣钵相传
送画 送去主义 落后反动
送活人 媚外求荣
3.第3段是难点,它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请将类比的内容填上:自诩地大物博;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来;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一、二没有现成的句子,但自己可以概括出来)
读课文填表格。
尼采:自诩是太阳
光热无穷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他发疯而死
中国: —— 自诩地大物博
—— 煤矿丰富
——只送去,不拿来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 亡国灭种
问:这是例证法。那么谁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否定送去主义
3.分析“送来主义”
问:“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否定送去主义
4.总结: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大受其害。
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
由此看来,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破)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吸取现实教训
错误的做法(破)
正确的做法(立)
先破后立
1—7段论证的是为什么要“拿来”,照此思路,那么,8—9节论证的是——怎么拿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分析比喻论证
作者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后,就要说服别人赞成拥护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就叫论证,其间采用的方法就叫论证方法。8,9两个段落是在论证中心论点的,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
1.请同学朗读第8段,说说大宅子在比喻什么?
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或者古代文化遗产。
2.面对大宅子有三种不同人物,请大家从心理、行为两方面来分析他们的本质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完成表格。
人物 孱头 勃然大怒 羡慕旧主人
心理 怕染污 放一把火烧光 欣欣然接受一切
行为 徘徊不敢走进门
本质 拒绝接受 坚决排斥 全盘接受
特点 懦弱无能 盲目偏激 愚蠢无知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十足的懦夫)
浑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左得出奇)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
3.从这些人物的外号来看,就知道鲁迅先生是对这些人的情感是贬义的。文中哪句话可以体现作者的态度?
学生浏览课文,回答问题: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4.那么“拿来主义”者是怎么做的?请同学来朗读第9段。
他占有,挑选。
5.“拿来主义”者对待“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是怎么占有,挑选的?通过比较,大家说说这些比喻的内涵是什么?
名称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特点 有养料 毒品和药品 形式好看,内容恶劣 堕落
态度
做法 吃掉,不用它来宴大宾 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 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的大可以毁掉 各自走散
本质
内涵 精华 精华与糟粕并存 只有形式价值的糟粕 糟粕
6.请大家用八个字归纳“拿来主义”者的做法。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三、归纳本文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本文中心包含四个要点:
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
②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③阐明对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
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四、总结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展开余文
2.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第四课时
一、复习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讽刺
二、体味文中词语的讽刺、幽默的效果。
读课文每一节 ,体会语言特色
注:鲁迅的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风格:犀利、幽默、讽刺。
请学生找出文中有关例句,具体体味。
1. 例:捧着“几张古画”“一路的挂过去”
“捧”刻画恭敬的媚态,
“几张”显得相当贫乏,却一路张扬,见得多么寒伧可怜,可鄙可笑。
2.“活人替代了古董”,“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反语。媚外求荣又出新的花招,愈演愈烈,讽刺强烈。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大度”应加双引号,反语讽刺其不自量力。
4.学生质疑,讨论、 进一步品味先生用词的犀利、讽刺的效果。
三、拓展知识,延伸思想
1. 毛泽东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都是好猫。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不断地从外国拿来一些东西。你发现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都“拿来”了什么?有哪些是我们没有经过挑选拿错的东西?
服饰文化(牛仔裤,西装,T恤)
饮食文化(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
管理文化(4S,7S)
影视文化(欧美大片,日剧韩剧)
网络文化(即时聊天,网上购物,电子银行)
拿错的东西:暴力,色情,选秀,各种低俗娱乐
归纳:“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针对如何对待外国文化而写的一篇杂文,其精髓就是要我们批判地吸收外来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的思想也可以用在本国的文化遗产方面,只要是精华的东西,我们就可以毫不客气的“拿来”。
四、布置作业
马晓风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拿来主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夏感》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
把班主任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班主任工作论文(高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