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3123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方山子传》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 积累:文中词类活用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探讨:作者写作的原因。
一、导课
二、文体文化常识
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先生。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传: 文体的一种。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本文是一篇出色的别传。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平铺、直叙。
三、疏通文章,完成知识检测并翻译全文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并解释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余既耸然异之 ( )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 )④岁得帛千匹( ) ⑤亦足以富乐 ( )⑥方山子怒马独出 ( )
2、指出下面句式类型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④徒步往来山中( )⑤庵居蔬食( )
四、分析文章
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填写下表
2、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异”在何处?
3、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五、达标分层训练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①余既耸然异之 ②他植者则不然
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 ①呼余宿其家 ②其皆出于此乎
2.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4.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
B、传主少年、壮年时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选择这两种对比性的行为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陈刚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方山子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12年四川高考作文审题构思及范文 作文指导(高三)
下一篇:
执著点滴之悟,聆听文学清音——浅谈高中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教师中心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