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031  
标签:教学论文
重视教给方法,加强段的初步训练


       

      山东省临沂市第三实验小学 

      ○雷电华○ 

      小学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上学期是段的训练的开始,应着重让学生理解自然段,进行连句成段的训练。具体地讲应着重进行两个方面的训练:一是要理解一段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知道一句话一句话是怎样连接成段的;二是要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知道文章是怎样由一段话一段话连接起来的。

      段的训练应当由易到难,由读懂一段话到读懂几段话,再到读懂整篇文章。首先是让学生读懂一段话,因为一段话的内容较少,便于学生通过重点词语了解每句话,思考句与句是怎样连接起来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学懂每段话乃至整篇文章。

      三年级上学期如何进行段的初步训练呢?

      一、启发思路,让学生掌握分析过程

      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我通常是遵循如下过程进行段的训练的:粗读课文,弄清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使学生获得初步认识棗细读课文,弄清本段共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棗深读课文,分析理解重点词句棗把句子联系起来思考,体会本段文章的感情。为使学生认识这一阅读过程,教师要设计一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如教学《瑞雪》一课,引导学生观察挂图,使学生认识到图上画的是雪后的美景,图文对照,学生知道第三自然段描写雪景。我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是什么意思?

      3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4这段文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根据这组问题去读书、点画、思考、议论,然后一题一题把自己的认识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共同补充、修正、深化,从而引导全班同学完成对段的理解。学生遵循教师启示的思路进行段的阅读训练,逐步掌握分析过程,学会读书。

      二、分析重点词句,读懂一段话

      词、句的教学仍应作为三年级的教学重点。因为只有弄清了词、句的意思,才能进一步搞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读懂一段话。所谓读懂一段话,有三个层次:一是理解内容,二是理解思想,三是体会感情。达到第三个层次,才算真正理解。重点词句是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的词句,理解了这些词句,也就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如《大海的歌》一课中的第二自然段,我就是抓住重点句(第四句)讲的。讲解海港繁忙的景象,抓住了装卸吊车和海轮两个景物。通过重点词语,如“钢铁巨人一般”“巨臂”“有如密林”“数不尽”“上下挥动”看出装卸吊车的高、大、多、忙;通过“飘着各色旗帜”“有如卫队”“密密层层”看出了海轮的数量多和排得齐。从这句话的分析中,有力地展现了我国海港的繁荣景象,也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看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那种自豪欢快的心情,从而对学生渗透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学生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第三自然段的意思也就明白了,为进一步搞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打下了基础。

      三、理清句子间的联系,学会连句成段

      这里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一段话中的几个句子不是胡乱凑到一起的,而是有一定的联系。

      如《大海的歌》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看看这段有几句话,让学生一句一句读下去,由句子想到描写的事物,理解所表达的思想。第一句写早晨得到通知,第二句写向码头走去,第三句写看到的情景。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第三句是重点句,写出了作者在码头上看到蓝天、白云、碧海、朝阳这些景物。这些景物多彩多姿,构成了码头早晨的美丽图画,使人体会到作者当时那种愉快的思想感情。通过一句一句的理解,学生弄清了这三句话的顺序,并懂得了这三句话的顺序不能颠倒的理由,从而明白了这三句话之间的联系。从上述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在段的初步训练中,注意句子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段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内。

      句子之间的联系很多,有的是在内容上有联系,有的是在顺序上有联系,有的是在结构上有联系。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写海水色彩各异,第二句是写海水色彩各异的原因,这个因果关系就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了。老师在钻研教材时,一定要注意把句子中的联系找出来,并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句与句的联系。

      四、弄清段落之间的联系,了解连段成篇的一些方法

      与连句成段一个道理,每篇文章也不是任何几段随便连成的,段与段之间也有它的内在联系。进行段的训练时,注意找出其联系点,才能更好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如《大海的歌》就是按照码头--海港--大海这样的地点变换顺序来写的,使文章的几个段落紧密地联系起来。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从结构上看是总--分--总的关系,这就是这篇文章段与段的联系。开始一段概括说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接着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几个方面分别写出它的美丽富饶,最后一段写岛上的儿女保卫和建设西沙群岛,将使西沙群岛更加美丽富饶,另外在剖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时不可视过渡段的纽带作用。如《瑞雪》第二段只有一句话:“大雪下了整整一夜”。它既承接了上段,说雪下得时间长,雪大,又告诉人们一夜之后雪停了,为下段写雪后的美丽景色进行了过渡。


展开全文阅读
      五、根据课后练习,进行初步分段练习

      《李时珍》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在课后思考题中第一次提出分段要求。课后练习要求按照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1)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2)跟父亲学医;(3)编写《本草纲目》。指导分段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分段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实践中悟出分段的方法和道理。在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五个自然段的段意:①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②李时珍跟父亲学医;③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④李时珍作重编药物书的准备;⑤李时珍编成药物书《本草纲目》。通过比较对照,学生很快懂得了第①、②自然段,分别可以自成一段,就是课后要求分的①、②段,其余三个自然段合起来,就是第③段。我让学生认真思考三个自然段合成一大段的道理。经过分析,学生知道了第三自然段是讲编书的原因,第四自然段是讲为编新书作准备,第五自然段是讲编写的结果,都是围绕编写《本草纲目》讲的,所以可以合并为一大段。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为学习划分结构段打下基础。另外,进行段的初步训练,要注意与观察、朗读、背诵相结合,使各种能力协调并进。

      总之,三年级上学期进行段的初步训练,要遵循适当的步骤,掌握必要的方法,从易到难、扎扎实实地进行。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为高年级篇章结构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海的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课前,黑板上板书:12 大海的歌)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2课《大海的歌》。(老师手指黑板上的课题)请大家通读一下全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在码头、海港、海上看到的景象?

      生:(读全文,同桌小声议论)

      师:哪位同学起来谈谈自己的意见?

      生:我觉得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海港里看到的景象。第四、五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海上看到的景象。

      师:你找对了,说明你读书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下边,咱们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学习。

      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说了,第一自然段是写作者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请你读读这段。请大家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意思?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老师边说边板书:码头)

      〔启发思路,为学生阅读定向,层层深入地读懂一段话。〕

      生:这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得到通知。第二句写向码头走去。第三句写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第三句写得好。

      师:请你读读第三句,谈一谈这句为什么写得好。

      生:(读第三句)通过这句,作者把码头的早晨写得跟画一样美。

      生:码头的早晨有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刚刚升起的太阳,非常美丽。

      师:是的,码头早晨的景象确实非常美,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这一切构成了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如果你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情会怎么样呢?

      生:我会很高兴,很愉快。

      生:我会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文章的感情,理解深刻,体会亲切〕

      师:谁能带着高兴愉快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生:读第三句。

      师:你读得正确,但感情还差点。我来把这段读一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看谁能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图画来。

      师:(范读第一段课文)

      生:(闭目静听)

      师:下边,我再找个同学读读这段,注意感情。

      生:(读第一段,读得声音清脆,较有感情)

      〔想象、体会、理解、朗读,进行多种训练〕

      师: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同学们,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这段是由三句话组成的。你们看,这三句话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生:这三句话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作者只有接到通知,才能向码头走去,只有向码头走去,才能看到码头那美丽的景色。

      生:不可能先写在码头上看到什么?再回过头来写得到通知向码头走去。也不可能先写向码头走去,再写得到通知。如果顺序颠倒了,乱写,就不合乎情理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就告诉我们,每段中的几个句子,按什么顺序写,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能乱写。以后阅读一段话的时候,请同学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认识句子间的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

      师:作者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板书:海港)请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归纳一下,作者在海港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谁说说看。

      生:作者在海港里看到了吊车和海轮。

      师:(板书:吊车、海轮)你归纳得很好。请你把书上描写吊车和海轮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只见海港两岸……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师:从这句话中,你觉得吊车怎么样?

      生:我觉得吊车很多,又高又大。

      师:你说得不错。咱们学校暑假期间,曾组织部分同学到石臼港参观过,一些同学随父亲也到一些海港看过。现在,哪位同学回忆一下,谈谈你见到过的吊车是什么样的?

      生:今年放暑假后,我坐着爸爸的小车,到连云港看过。嘿,那里吊车可多啦,有些吊车很大,有七、八层楼高。

      生:(争着发言)我和爸爸、妈妈曾到日照石臼港去过。石臼港上那吊煤用的大吊车,比咱临沂十三层钟楼大厦还高,它真有劲,一大车厢的煤,一下子就吊起来了,比大力士还强。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不仅容易理解,而且有亲切感,容易唤起学习兴趣。

      〕

      师:同学发言很积极。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哪些词语具体地写出了吊车的高大呢?


展开余文
      生:(稍停片刻)“钢铁巨人一般”“巨臂”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吊车的高大。

      生:把吊车吊东西的杆子比作巨臂,从这里可看出吊车的高大。

      师:哪些词语写出了吊车的多呢?

      生:把吊车比作密林,看出吊车多。

      师:“密林”是什么意思?

      生:密林就是很密的树林,里边有很多很多的树。吊车就跟那密林一样,就能说明吊车多。

      生:从“数不尽”这个词,也可以说明吊车多,多得都数不清了。

      师:“上下挥动”说明了什么?

      生:上下挥动是说吊车在忙着装卸货物。

      生:上下挥动是说吊车在忙着装货、卸货,吊起来放下,吊起来放下,忙个不停。

      师:咱们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进行学习的。首先,我们读了第三句。接着,通过句子归纳出吊车高、大、多、忙的特点。再找能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最后,联系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下边,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学习关于海轮的部分。

      (出示小黑板提示:1读第三句,看哪部分是写海轮的。2归纳出海轮的特点。3找出能表现海轮特点的词语。4联系课文和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生:(读书、思考、议论)

      师:谁能根据小黑板上的提示说说个人意见。

      生:第三句的后半部分是写海轮的。主要是写海轮多。“密密层层”这个词语说明海轮多。密密层层,就是密密麻麻的,数也数不清。

      生:把海轮比作卫队,也可以表现海轮多。

      师:卫队是什么?

      生:卫队是许多人站得整整齐齐的。

      师:我们上体育课时,开始也站得整整齐齐的,是卫队吗?

      生:(摇头,齐说“不是”。)

      师:那卫队是什么呢?请联系电影、电视想想看。

      生:外国领导人到我国访问时,那些仪仗队就是卫队。

      师:对了,从这里看,把海轮比作卫队,不光是说海轮多,还说明海轮排得棗

      生:(齐答)很整齐。

      师:排得整齐,有秩序。看一看,还有能表现海轮多的词语吗?

      生:我认为“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也能说明海轮多。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一种颜色就代表一个国家。飘着各色旗帜是说有很多很多国家的海轮。很多国家的人坐着轮船到我国做买卖,到我国参观、旅游。

      生: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说明很多国家同我们友好往来,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好。同学们,现在,我国同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友好往来很多。过去,咱们只能出口茶叶、丝绸等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电子产品,像彩电、冰箱、计算机等,还有许多机械产品如汽车、轮船、拖拉机等都大批出口,社会主义的外贸事业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

      〔适时进行国情教育,思想教育自然和谐,体现“渗透”的特点。〕

      通过学习,咱们知道了,大海风景优美,海港繁荣兴旺,希望没有参观过海港的同学寻找机会,亲自到青岛港、石臼港、岚山港、上海港等地看看。现在,咱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它是这段的重点句。这句话很长,中间作者用了个分号,把这个句子分成了两部分。分号前边写的是棗

      生:(齐答)吊车。

      师:分号后边写的是---

      生:(齐答)海轮。

      〔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初步认识它的作用,适度,适量。〕

      师:咱们一起读读这句。(引读)

      师:只见海港两岸----

      生: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

      师: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

      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师:下边咱们再把这句读一下。注意,女同学读刚才老师读的部分,男同学读刚才同学读的部分。要带着高兴自豪的心情读。

      生:(男女生按要求去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在读中心领神会,加深理解。〕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边说边出示画有海港、吊车、海轮、码头的画面。)现在,谁能结合课文和这幅图,说说海港繁忙的景象呢?

      生:钢铁巨人般的大吊车在不停地忙碌着;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像卫队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师:把吊车怎样忙再说细点:谁来试试。

      生:钢铁巨人一般的大吊车有如密林,数不清的巨臂上下旋转,装货卸货十分繁忙。一辆辆卡车把货物运进运出,来来往往十分紧张。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整整齐齐地排在码头两边,像是海港的卫队。海港上,轮船的汽笛声、卡车的喇叭声、机帆船上机器的隆隆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海港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在说话训练中加深理解。〕

      师:你说得好。作者看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海港这样繁忙,心情如何?

      生:他非常高兴,非常愉快。

      生:他还很自豪。

      师:书上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当时高兴愉快的心情呢?

      生:读“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师:“飞溅”是什么意思?

      生:海浪打在船头上,一下子碰碎了,浪花迸起来往四处乱飞。

      师:这一句不是写浪花唱歌吗?怎么说是写作者高兴愉快之情呢?

      生:浪花本不会唱歌,可作者这时迎着海风,站在船头,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看着海港繁忙的景象,心里很高兴自自豪,望着望着,就把波浪与船头撞击时的响声,当作是浪花在唱歌了。这说明当时作者是十分高兴的。

      师:你说得好。这个句子从字面看,是写浪花在唱歌,实际上是表现作者心中高兴愉快。在写作上,我们称它为“借景抒情”。谁起来说说,这句话是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生:这句话是借浪花撞击船头的景,抒发了作者内心高兴的情。

      师:说得好极了。请同学们带着高兴、愉快、自豪的心情,小声随老师读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大声有表情地读。)

      生:(小声随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看谁能把作者高兴、愉快、自豪之情读出来。

      生:读二、三自然段(读得很有感情)。

      师:读得不错。现在,咱们回顾一下,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主要写了海港繁忙的景象和作者高兴愉快的心情。

      〔概括段意,水到渠成〕

      师:下面请同学听一下第二、三自然段的录音,回顾一下大海的美丽和海港的繁忙,进一步体会一下作者那高兴心情。

      〔在充分理解课文之后,想象一下景,体会一番情,回味无穷。〕

      有重点,按层次,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

      ——《大海的歌》课堂教学评析

      山东省临沂市教研室 陆镇

      《大海的歌》是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讲读课文。课文包含五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在码头看到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写在海港看到的繁荣景象,第三部分写看到了“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全文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文章语言生动,含义深刻,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小学三年级阅读教学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主要训练学生读懂一段话,能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受到教育。雷老师的课堂教学,紧扣大纲要求,抓住重点,层层深入地进行段的训练。

      抓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段的特点决定每段的教学重点。第一段描写码头上的美丽景色,有三句话,比较容易理解。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句与句的联系上,看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对学生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第二段语言生动,含义深刻,就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上,通过对词句的分析品评,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二是从段中抓重点句,从句中抓重点词语,把那些蕴含丰富、凝聚着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抓住不放,反复阅读、思考、理解。如第二段共五句话,重点教学第四句,又把描写吊车和海轮的词语作为重点来讨论。这样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问题,不求面面俱到,有深度,有利于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


展开余文
      教师不是一句一句地,而是一层深一层地引导学生读懂一段话,是这堂课的又一特点。第二段的教学可以简化为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吊车和海轮),说出吊车和海轮的特点,找出有关的词语理解其深刻含义,概括这段话的思想内容体会感情,指导朗读。第一步学生对段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步认识就进了一步。第三步通过分析语言文字理解深刻的思想内容,如由分析“各色旗帜”一词让学生理解我国繁荣的贸易和频繁的友好往来。第四步是从思想内容上进行归纳,使认识进一步深化。第五步进行感情体验,达到心领神会。这样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过程,也是由理解内容到理解思想再到体会感情层层深入的认识过程。这一过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此外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学法指导,也是这堂课比较突出的特点。

       

       

       

      
标签:教学论文 重视教给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发挥电化教育优势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下一篇:突破作文难点,引导思维规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