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997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北师大九年级教学设计
古诗《渔歌子》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构筑理想课堂)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
【阐释】
新教育实验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__年级__(学科)__(版本) 设计人:***
课题:第 课 课题名 课时数:
教材解读:
语文学科含文本解读和教材解读两个部分。
文本解读是尽可能整体而深入地理解文本本身,从而显现文本的价值——这个价值可能是思想的、主题的、内容的、形式的、材料的。
教材解读是把文本放入教材单元和课程体系中,来判定它的教学价值。
学习
目标 A类
(即基础性目标,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
B类
(即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既体现文本核心价值,又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核心目标要求在课堂上用大部分时间进行教学,不用大量时间教学的一律不得列为核心目标。)
C类
(附属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一般而言,并不是文本核心价值,或不需要用大量时间教学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属于此类目标。)
预习
作业 预习是学生惟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体现于预习的水平上。所以,预习作业要全面地针对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教学作一些基础准备。
新教育预习设计要求能够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直指重点,让学生带着独立的观点进入课堂。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个体学习清单
第一板块——
此部分一定要以教学板块的角度来叙述,不能是文本及教材解读,而应该清晰地写出教学组织的策略及过程。
在每一大板块及核心部分的不同小板块叙述后,注上本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如:【目标A23分钟】 (此部分务必要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描述他的课堂学习行为,如听老师讲,进行小组交流,齐读课文,参与讨论,思考某问题。但不能将要达成的目标及内在的感受放在这里,因为这些并非直接的学习行为。)
教学反思
其实反思更好地直接在上面用红笔作批注,对解读、目标、预习、板块及清单,任何一处成败作批注。这比泛泛而写的老生常谈更有益。
【网师语文必修一上】《构筑理想课堂》
【样例之一:古诗《渔歌子》】
《渔歌子》预习作业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1.复习柳宗元《江雪》一诗,在此诗每一句中,找出一个能够表达心情的关键字。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与思想?
2.自己读、背《渔歌子》,想想“渔歌子”是它的名字还是词牌?
3.自己按字面翻译《渔歌子》,力求准确,不漏字。
4.比较《江雪》和《渔歌子》两首诗词,补写它们的异同。
相同之处一:都是描写渔父生涯。
不同之处一:一是诗,一是词;
不同之处二:一是冬天,一是春天;
5.两首诗都是画出了一幅画,你比较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6.你认为“不须归”的原因是什么?
7.你认为这两个渔父的思想和性格一样吗?
(天才特别预习:有条件的,可通过网络查读、编选《渔歌子》,《江雪》的解读,甚至可以查读古文《离骚•渔父》。)
张志和另外的几首《渔歌子》: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离骚•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歌子》有效教学框架
新教育实验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六年级语文 设计人:干国祥
课题: 张志和《渔歌子》 课时数:1
文本解读: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既是一幅特别的风景画,又是一首特殊的言志诗。
说它是一幅风景画,因为全诗四诗,句句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江南春景图、渔翁逍遥图。这幅风景画不同于“游园不值”,因为它几乎确凿地是渔夫生活中的所见之实景,似乎只是将眼前之景平白道出,自然朴素,未经雕琢。也因此,此诗不合适用符码法来进行分析,因为这些意象都是自然意象的涌现,是诗人的真实生活,而不是书斋诗人用传统符码来编造的理想之境。说它特别,是因为这风景中的核心景物是一个人,是诗中渔人,是写诗之人,是一个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生息数千年的“渔父”。
说它是一首言志诗,因为这首词继承一个明确的道家传统,用渔父这一出世归隐、无执逍遥、无欲无求、无牵无挂的特殊形象,与儒家的入世辛苦形成对照,表达了一种清静无为、自然逍遥的心志。说它特殊,是因为整首诗无一句直接表达志向,但全诗无不紧紧围绕于此。但在末尾的“不须归”三字中,表面在说归不归,事实上,正是用隐语言志,可谓全词文眼。不须归,是此心安处即吾家,何归之有?表面意思:因身著蓑笠,所以斜风细雨无须归。“不须归”有字面意思,延伸意义。字面意思:因身著蓑笠,所以斜风细雨无须归。延伸的深层意蕴则可能是:天是吾庐,地是吾坑,吾亦是天地之间一白鹭,一游鱼,一草木,何须归哉。
展开全文阅读
此词之魂,我以为就在道家“逍遥”一词,但这一点,铺陈开来就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完成,大致有:逍遥自然,自由自在,生机盎然,清静淡泊,无用于世……
而此词的价值,或者说它之所以得以广泛流传,恐怕还并不是说因为它继承、体现了道家逍遥的思想,而恰恰在于,全词不用一个道家术语,只是既精心又随意地勾勒渲染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全凭生机盎然的自然意象,构画出一幅未受机心污染的自然美景,这画面,似乎不是匠心所运,而只是自然涌现,如白鹭之翱翔,如风雨之飘洒;不讲一句哲学,不言一句人生之志,只凭一个与景浑然合一的渔父形象,把《庄子》一书的许多精髓,再现于这一方风景之内……
教学
目标 A类
1.合乎要求地朗读、背诵课文;知道“渔歌子”是一词牌名而不是题目;能够正确默写。
2.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本词。
B类
3.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建画面,感受和理解诗歌所营造的优美风景与意境。
4.通过涵咏、感受、想像,通过阅读提供的背景资料,通过与《江雪》的互文印证,感受并理解诗歌中诗人自然逍遥、无为清静的道家思想。
C类
5.简单理解“渔父”这个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6.初步感受儒道思想的差异性。
预习
作业 见上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学生课堂练习单
第一板块——读背译,【目标1、2,15分钟】
校读
校译
自读,互读
自译,互译
第二板块——初步建构画面、意境,初步感受诗人之心。【目标3。10分钟】
一、渲染其画,尽可能合法地想像补充。
提示:画面顺序,颜色,温度,湿度,音响,气息……
二、想像渔父及其生活,理解为何“不须归”。
衣的描述及其含义。——青绿二字,正是自然本色。
“不须归”的含义。——天地即我家,我又何须归?
或可补充: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乐在风波不用仙。
想像画面,描述画面
模仿教师完成的第一句描述,笔述第二句画面。
思考与讨论。
摘录精要结论。
第三板块——比较阅读,引进柳宗元《江雪》,理解《江雪》诗。【目标4目标5。5分钟】
一、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的“渔父(归隐)情结”: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但是,一个有志于天下的知识分子,在无奈归隐之后,他真的会逍遥于江海吗?
二、读《江雪》,用上法理解其画面及渔父。
三、小组讨论:
(一)相似之处(身份相似,景-人结构相似,衣着相似)
(三)不同之处(季节、感情……)
读解《江雪》
小组讨论。
第四板块——深入比较阅读,进而深刻理解二首主旨。【目标4、5、6。8分钟。】
一、你喜欢哪幅画?
二、你喜欢哪个渔父?
三、这分别是怎样的两个渔父?
参与集体讨论。
摘录精要结论。
第五板块——收束,点睛。【目标6。2分钟。】
儒,道与中国文化。
布置作业:用优美的文字,将本诗改写成散文。既有画面之美,又能体现诗人与天地江湖、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逍遥。
摘录精要:
儒家担当,入世,心忧天下
道家逍遥,出世,自由自在
渔父课程设想
另一种教学方案,做成小单元,由《离骚•渔父》,《江雪》,《渔歌子》,《爱莲说》及另外若干诗句、名文片段集缀,做成一个“渔父主题单元”。
以《渔父》中的屈原(不是真正的屈原)所表达的,为一种不得志但不甘同流合污的儒家精神,《江雪》承之。以此文中的渔父形象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渔歌子》承之。
以《爱莲说》对二者辨析之,抉择之。
间可将孔子格言,其他渔父诗词名句名段纳入这个体系之中。
袁祖东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北师大九年级教学设计
古诗《渔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干国祥《构筑理想课堂》概论 【网师语文必修一上】
下一篇:
自然之道 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