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445  
标签: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改变发问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生生息息,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而“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重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还有许多教师对能否培养和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重要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创新精神是少数智力超常学生的专  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事情。当代心理学理论和许多调查结论都指出:中小学生普遍具有创新潜能,它不是少数人特有的秉性,在适当的教育下,可能在每个学生身上发展和呈现。所以,唤醒学生创新潜能,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打好基础,这正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职责。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的应试教育成了一种教育学生‘没有问题’的教育,而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这种把学生教得“没有问题”的状况应该得到改善,但结果仍不容乐观。现在,仍有许多教师势衷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的讲解、发问,都是引导学生回答与教师备课准备好的现成答案相符――“传递式教学”。在这种“没有问题”的教育中,学生很少有机会摆脱教师的思维定势,很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没有问题”的教育,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甚至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没有问题”的传递式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进而达到唤醒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之目的。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任何创新都以“发问”为前提的。“发问”就是对常规的挑战,“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正如爱因斯坦说的:“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为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改变发问观,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提问题的主体,这是唤醒学生创新潜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发问观。

    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于“师问生答”这种教学方式。有的教师上课偶尔也让学生提出问题,但他所关心的都是自己在备课时早已准备好的问题,只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正中下怀时,教师才大加赞赏,否则就不屑一顾。

    有的教师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而打乱事先安排好的教学程序,所以从不会让学生去提问题。却一直热衷于“师问生答”的教学方式,其实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恰恰是抓住了芝麻而丢掉了西瓜。试想,这种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教学方式,的确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殊不知,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学生虽学会了一些死知识,却失去了自学能力,失去了创新能力。高分低能就是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产物。与此相反,西方一些国家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学生的问题连教师都回答不了,那才是成功的教育。西方的教育理念值得借鉴,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发问观,提倡问题由学生提出,答案由学生探求,知识由学生自得,规律由学生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创新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还有的教师怕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不了而丢面子。其实这种想法也是大可不必。因为任何人都有未曾涉及的领域,都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尤其是在信息飞技术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所涉猎的知识更加广泛。有些问题,教师解决不了,实属正常,新课改的要求就是师生互助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二、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是被提问的对象,现在开始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或许会有一些顾虑,如:怕说错而受老师批评,怕同学嘲笑,因而不敢想、不敢说、不敢问。对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以和蔼可亲的教态面对学生,用商讨和激励式语言与学生交流;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调动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提倡能把教师问住的问题才是好问题,能把教师问住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学生的不同意见存在,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和赞赏,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之目的。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会问。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问,特别是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更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开始让学生提问题,学生难免也会提出一些无意义的问题或浅层次的问题,对此,教师不能急于功事,也不能草草收场,要给学生以思维活动的机会,教给提问题的思维方式,如“怎么样?”、“为什么这样”?“如果不这样会如何?”必要时还要设置一定的条件,以求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由提出浅层次的问题向能提出深层次的、有价值的问题过渡,使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

    总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转变师生观,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教学观、质量观,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雄关

标签: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改变发问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远离教条走向开放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