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31
标签:
教学论文
表演的研究性初探
上海 董亮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充分利用其内容形式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在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智力,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江总书记在1998年6月1日和同年的8月、11月对科技界人士的讲话中着重指出:“创
新的关键在人才……人的思维创造活动的最好年龄,一般是二十几岁
到三十几岁。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出在青年时期居多。”如果我们现
在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即使他们到了二、
三十岁也很难有作为。所以,我们教师面临的挑战是艰巨的,然而也
是光荣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选择了“表演”作为自己创新的
第一步。
未来的文盲将是不会学习的人。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那么何谓学会呢?我个人认为下面的说法比较全面:学会学
习,并不是要我们照搬他人学习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而是要我们甄别
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更适合自己的特点,善于总结自己学习成功的经验
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学会自我评价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总结出一
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学的能力。所以,现在单
靠“头悬梁”、 “锥刺股”和“铁杵磨成针”的苦深功夫来学习,在
现代社会已不能奏效。同样的,教师光靠“题海战术”、“罚抄战术”、
“时间战术”的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下面
我把自己在培养学生进行表演,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方面的体会
简单谈一下。
一、 兴趣始终是第一位的。无论是什么创新,如果学生觉得是枯
燥的那么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关键的
一步。有趣的小说能使人废寝忘食,优秀的电视能使人乐以忘返。
学生对于他们的爱好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且甘愿冒家长和老师
的责骂的风险,这就是兴趣的作用。其实,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
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
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学生记不住所学过的知
识,并不是他们的脑子不好用,而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
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所以我便
尝试了表演。语文课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读、记、背、的枯燥循环,
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采取全新的方法和手段。表演是学生很喜
欢的一种上课方式,因为它无拘无束,而且可以很好的施展自己的
才华。记得第一课《长江之歌》的教学中我试探性的安排了一个表
演项目,请同学用歌声来演绎“长江之歌”。结果班里一位勇敢的
女同学举起了手,她的歌声虽然缺乏韵味,但曲调基本正确,而
且她的勇气和“多才多艺”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钦佩。同学们觉得
这样的课很有意思,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的配合很顺利,
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表演的时间不长,但提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
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对一门课很感兴趣的时候,哪
怕是一些枯燥的内容,学生也会认为很有意思。一节课的表演时
间不在长短,因为成功的表演能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时间内始
终保持对该课的兴趣心理,从而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 创造是表演的生命。我们知道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求异思
维,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外,主要是有创造想象的参与,
而不完全依赖于现成的材料。表演除了要有勇气以外,更要有创
造性的思维。在具体操作中,学生往往存在这方面的心理障碍,原
因是什么呢?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心
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教师观念的的转变。首先,不要把
目光过多的集中在“求同型”思维的学生身上;其次,改变教学
上某些形式主义训练的束缚,不迷信书本和标准答案,不拘泥于
刻板的程式;第三,教师对教材的精神要深入理解,对学生在表
演中闪烁出的创造火花,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记得在上《精
采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我曾让学生上讲台表演课文的前半
部,结果甲组表演父亲的一位男同学自己添加了“气呼呼脱外套
的情节”,乙组添加了“气呼呼喝酒的情节”。这两个情节全是学
生的再创造,但很符合故事的气氛,有画龙点睛之妙。我并不因
为书上没有写就轻易地否定他们,而是在表演之后的讨论中,让
其他充当观众的同学探讨表演的得失。大部分同学对两组父亲的
表演给予了肯定,尤其是自己加的两个细节,认为很符合文中人
物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如果我死
搬教条,认为凡是与原文不同的就是不对的,而当即否定他们的
表演,那么,充当观众的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权威不去思考他们
表演的合理性、创造性。这样不仅抹煞了表演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也抹煞了其他学生的鉴赏力,不是太可惜了吗?所以,我们教师
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表演,在表演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去领悟创新
的真谛。
三、 扩大表演的外延,向多元化发展。表演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表演是一种艺术,它比较注重音乐和舞蹈两
种表演形式。从《辞海》上看,它还包括戏剧、电影、曲艺、杂
技等必须经过表演而完成的艺术。当然学生的表演没有这么复杂,
但是从教学实践上看,仅仅局限在课本剧的表演是远远不够的,讲
展开全文阅读
故事、朗诵、提问、解答、写文章等都可以作为表演的一种形式。
教学心理研究表明,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
个重要环节。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它包括唤
醒功能和指向功能。通过表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从而企
图达到自己设计的目标,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
都是在表演,都是在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六年级第一学期23课《我在南极发现了宝藏》中有这样一段话:
“刚到一号营地,天气突然变了脸。狂风大作,大雪纷飞。‘快,快砌雪墙,要不帐篷会被掀跑的。’队长喊着,带领大家,把冰锯作一块块,用这冰砖把帐篷围了一圈,像是一座水晶砌成的宫殿。修好了自己的‘宫殿’,队员们又去帮美国队员搭帐篷。”
我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采用了学生自己质疑,集体讨论的方法,有学生提出文中的“修好”用词不当。因为原先并没有帐篷存在所以谈不上修好,用“建”字代替“修”字较准确。学生的看法我比较赞成,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它却反映出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态度,不迷信课本的治学精神。我认为这其实就是很好的表演,高水平的质疑本身就是自我思维才能的展示,在课堂上有利于大家畅所欲言,理应提倡。又比如在上《大海的歌》一文时,曾让学生模仿文中“大海的风”一段,自己写一首“ 的风”。比较如下:
原诗 学生作品一 学生作品二
《大海的风》 《四季的风》 《冬天的风》
海上的风是花神, 春天的风是颜料, 冬天的风是魔术师,
她一来, 她一来, 她一来,
就绽开万朵浪花…… 就涂绿了江南两岸; 就迎来白色世界;
海上的风是琴师, 夏天的风是扇子, 冬天的风是棉花,
她一来, 她一来, 她一来,
就奏出万种歌声…… 就为人们解除闷热; 就给大地铺上一层棉被
海上的风是大力士, 秋天的风是信鸽, 冬天的风是白猫,
她一来, 她一来, 她一来,
就送走万片渔帆…… 就带到丰收的喜讯; 就融化万里晴空;
海上的风是狮子, 冬天的风是刀子, 冬天的风是时钟,
她一吼, 她一划, 她一走,
就掀起波浪滔天。 就割破暖洋洋的天空。便是一片春意盎然。
从学生的习作来看,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远远超出教师的预料,诗中不乏精彩之笔。我让作者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作品,迎来同学们的一片啧啧之声,这难道不是一次很好的表演吗?学生的能力往往就在这一点一滴中得到了提高。
四 鼓励是表演的最好激励手段。无论是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还是奥苏伯尔的讲解式教学法,其前提是必须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著名的心理专家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当它自由运行时,是建设性的和值得信赖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学生观,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
罗杰斯由此创立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简单地说就是不加判断地认可学生,把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创造、潜能的充分实现置于最重要的地位。我认为罗杰斯的理论其实就是无条件的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从而让学生获得自我感奋的力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决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学生体会成功的一种方式,我们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形,有学生会说:“我不会分析、我不会作文。”这是因为他们感到学无所得。如果我们能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愉快感与自豪感,逐步感到自己的进步,渐渐消除对语文的畏难情绪,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积极的对语文的爱好。例如,在上视听单元《最好的衣服》一文时,我采用了分角色的表演。有一位学生自告奋勇的要求扮演狮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为了表现狮子蹿上山坡的情形,突然跳上了讲台并且手舞足蹈地表演了起来。台下的同学最初被这一举动惊呆了,但随即
便是一阵哄笑,好像在看他的笑话。也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表演的学生脸红了,动作也开始不自然了,匆匆忙忙得收了场。见此情景,我认为应该马上给他鼓励,否则会影响他今后参与表演的兴趣,甚至会失去对语文的兴趣。在当时我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肯定他表演时大胆的创新,能够灵活的运用现有的“道具”把原文演绎的生动、具体。在以后的各类表演中,这位学生投入了最大的热情,语文的综合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抓住学生身上思维的火花,哪怕只是刹那间的,也别忘了给予充分的鼓励,可能你的一句“你表现得很好”会让他或她终生收益。
五 循序渐进,确立目标。表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应该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过程。我把表演定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针对六年级的学生,以课本剧的表演为主并辅之以其他形式的表演;第二阶段主要针对七年级学生,以课本剧的改编表演为主并结合其他形式的表演;第三阶段主要针对八年级的学生,以课本剧的创作表演为主并综合运用其他形式的表演。这三个阶段应该讲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相应的目标便于教师的自我调控。在实践操作中,我遇到了这样一个比较普遍的难题,那就是如何调动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投入到表演的教学实践中去。这些学生的能力并不差,只是他们没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没有想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要求。对于他们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我对内向学生的心理作了分析,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害怕失败。心理学家威纳曾作了这样的分析:
威纳的归因模型
内部(归因) 外部(归因)
稳定的 不稳定的 稳定的 不稳定的
可控的 平时的努力 对特定任务的努力;随知识技能而增长的能力观 通常他人(如老师)对我的帮助 这次我得到的帮助
不可控的 恒定不变的能力观 情绪、健康 任务难度 运气
如果我们能客观分析成败原因,就可能建立积极的自我能力信念。要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明白,他们有能力基本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因而能力不是成败的主要因素,失败主要与努力的质量有关,只要他们努力地投入到表演中去,那就意味着成功。其次,要给内向的学生足够多的机会。我在实践中采取了轮流上台表演(先从讲故事入手)的方法,逼使内向的学生不得不从台下走到台前,让他们实际体会到站在台前并不可怕更没有人笑话你,从而消除因为害怕失败带来的恐惧感。几次下来后,他们变得大胆了,在上课也敢于举手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明显的表演欲望。最后,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关于鼓励的作用前文已有了表述,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以上是我在进行表演课题研究时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还望广大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书目:1、《语文教学心理学》 朱作仁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语文教学法新编》 罗大同主编 广西教育出版社
4、《创新教育书库》 柳斌主编 九洲图书出版社
标签:
教学论文
表演的研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灯(第二课时)
下一篇: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