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708  
标签:作文指导
作文备战——写作
    二、写作

    我们在开篇从总体上分析了高考作文题目的特点、走向。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高考作文的写作环境、写作过程以及评判特点。

    高考作文,还有其他的一切“应试”作文,都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没有任何图书、资料可供翻阅,没有任何外界条件辅助的情况下完成。它基于时间、环境的限制,不能重做,几乎不能修改,机会只有一次,成败在此一举。所以,作为应试者,一接触到试卷中给出的作文题目、材料、要求,就要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分析、判断,吃透题意,然后从自己脑海记忆库中进行搜索,捡出考题需要的材料,理清思路,着手写作。

    由于时间、环境的限制,无任何资料可资借助,又要在短时间内炮制出一篇文章来,这“应试”作文较之我们平时阅读的、作家或作者经过深思熟虑,有图书资料可供参考,又经过反复琢磨、修改的文章相比,那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大菜,我们的作文只能算作一盒“快餐”,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捧到了阅卷老师的面前,打手一揖:敬请品尝!请给高分!

    而作文评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上海市招办曾请一名学生根据1981年高考语文副卷中的作文题写了一篇文章,邀请13位语文教师按统一的评分标准评分。评定结果,最高给34分,最低给25分(满分40分),高低之间竟相差9分。

    国外教育界还有另一件引为笑谈的事:某年,大学教授在评考卷时,一位教授为评阅方便,自己写了一份答卷作为范卷。不料这份范卷同其他待评的试卷混在了一起,给另外五位教授评阅了,竟得了个不及格的分数。为慎重见,其他教授对这份不及格的试卷重新进行评定,结果给出的分数各不相同,差别很大。

    正是由于阅卷教师每个人的经历、体验、思想、情感的不同,而评卷过程又是阅卷者难以回避的主观参与过程,所以,作文评定过程中,就会因人而异,分数出现误差在所难免,作文评定才被人称作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在我们日常的读书过程中,也一样存在着同一文章,有人爱不释手,又有人弃如敝履。比如钱钟书先生的文章,董桥就认为有两个缺点:一是“太刻意去卖弄,而且文字太‘油’,也太‘顺’(Smooth)了”;一是“因为‘油’的关系,他的见解很快就滑了出来,太快了,快得无声无息,不耐读”。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我们作为中学课文来选,作为散文的范本。而专家、学者则嫌它们过于雕饰,有斧凿之痕,不够自然。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作文评阅者,是人,不是神,也不是机器。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写作时,就容易下手了。

    尽管这几年在高、中招阅卷过程中某些考卷逐步采用了客观、公正的计算机辅助阅卷,但是作文作为一种灵活性大、主观性强的考题,无论计算机再为客观、公正、快捷,短时期内恐难以取代人工阅卷。作文只能由阅卷老师一份份、一篇篇地阅卷打分。

    教师阅卷,这就是“应试”作文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每一个考生都要抓住这个关键,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自己的实力,打动人,吸引人,以期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高分。

    教师阅卷,意味着教师在阅卷期间一份份、一篇篇,一刻不停地“吃下”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炮制出来的作文“快餐”。作为考生,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份份、一篇篇、一刻不停地吞咽着作文“快餐”的阅卷老师,他的心情、他的心理该是什么样子?当我们琢磨透了阅卷老师的心理,理解了他的心情,我们就可以按如下的要求进行作文。

    我们连续不断地吞咽味道相同或相似的食物的时候,我们的最大愿望是换换口味。毋庸置疑,不停地吞咽着作文“快餐”的阅卷老师最大的喜悦也是换换口味。当几乎千篇一律、或者千篇相似的“应试”作文铺天盖地、源源不断,忙得老师喘不过气来,腻得老师提不起神来的时候,一份行文简洁、结构别致、语言清新的文章突然映入老师的眼帘,阅卷老师该是一种什么反映?阅卷老师会心为之振,眼为之亮,气为之顺,神为之清,天为之爽。这样的作文,老师青睐,自不待言。

    我们这里把“应试”作文定义为,或者准确地说比喻为“快餐”,我们就从“快餐”应该如何能炮制来说起,来展开。

    1、要有与众不同、清新爽口的风味,也就是说,行文要简洁明快,立意要新颖别致。

    实际上,“应试”作文的创新,出新意,出新招,要求并不高,并不难。只要你稍稍留下心,注意一下,在立意上、手法上、结构上、行文上,只要有一点、一处的创新,阅卷老师就能眼前一亮。当然,各方面都有你独到之处,更佳。

    我们仍从“快餐”的轨道上来进行思考、分析。

    如果我们一日三餐,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餐餐都是“快食面”,感觉如何?我想,每个人都只有一种感觉:见了“快食面”,就想吐!但是,当一碗手擀面端上来了,感觉会怎么样?那一定是味道好极了。

    可手擀面与快食面面其用料基本是一样的,同是面制品,只不过是制作的方法、过程略有不同而已。反过来也一样,天天手擀面,偶尔吃一顿方便面,感觉也不错。当方便面这种快餐刚出现时,平民百姓还消费不起,那还是奢侈品呢?

    所以,在构思自己文章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作文,还要琢磨别人的作文。别人可能是这样写的,我偏不这样写。在吃透题意,弄清要求,不偏离主题的基础上,尽量出新,跳出一般人的写作模式、“圈子”,出奇制胜。“应试”作文在立意上要跳出一般人的思维“圈子”,大胆出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标新立异”的效果。我们平时说的“翻案文章”,即与此极为相似。观点、立意与众人不同,独树一帜,又能充分论证,自圆其说,众人认可。文章出新,要把握住“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要言之成文,言之有理,不能一味追求出新,而偏离了主题,背离了公理。


展开全文阅读
    “应试”作文中,除了在文章立意上创新外,考生还要注意在文中采用新鲜、有趣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可能与其他考生重复的材料。

    由于阅卷老师的阅卷过程是连续不断的工作,不停地品偿、吃进一份份“快餐”,是“酒足饭饱”,极度厌食,考生在作文时要立戒行文拖沓,拖泥带水,要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给阅卷老师奉上一份清淡爽口、不求份量、重在质量的“风味小吃”。

    作家池莉在她的一篇文章中,讲她在家中过春节,一道撇去浮油、清清爽爽的鸡汤、煮得白白净净的鱼丸、一只细瓷蓝花小碗、一柄小巧玲珑的汤勺,里面再点缀几星碧绿的香菜,滴几珠香醋,大家能不流口水吗?

    这道菜,主理者真正摸准了食客的心理:年节里,谁还对大鱼大肉、油腻荤腥感兴趣呢?端上大盘的红烧肉,试试看,有人会喜欢吗?

    2、设计一款色彩鲜艳、谐调悦目的包装。也就是说,构思要巧妙,结构要完整。

    佛要金装,马要鞍装。

    池莉的那道清清爽爽、雅致非常的鱼丸汤,不用细瓷蓝花小碗,不用小巧的汤勺,而用粗瓷大碗、大饭勺,那份感觉,那份雅致,那份引人的情趣,还会有吗?

    恐怕就荡然无存了罢!

    文章的主题、立意一理出来,就要迅速地进入文章整体结构的构思,设计出最优的结构、最美的包装,把自己的思想、思维表现出来,以期吸引人、打动人。

    ⑴巧饰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也是阅卷者第一眼留意的地方。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就是这个意思。

    由于高考作文多是材料作文,极少命题作文,考生要根据给定的材料,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拟出招人喜爱的题目。

    拟定题目要从文章的内容和体裁要求出发,题目的含义和风格与正文丝丝入扣。既要注意题目的简洁、明了、突出、醒目,又要独具风格,力求使文题确切、鲜明、生动活泼,寓意深刻又富有文采,吸引人把文章读下去。

    在拟定题目时,要注意切题,同时要与文章的体裁相合。比如《我说课外阅读》,一个“说”字,文章就定位在议论文、论说文上,要对课外阅读的作用、功效、影响进行评论、论说;而《我们的课外阅读》,一个“的”字,文章就成了记叙文、说明文,要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叙述、说明,同时要阐明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自己的收获。

    拟定题目如此,领会给定题目和含义也是如此。题目中一个关键的字、词,就决定了文章的体裁。这一点一定要把握住。

    拟定题目,可采用:①用日常生活口语。比如《我们的环境怎么了》、《海湾今晨打起来了》、《涿州骗子好大胆》、《涿州“馅饼”咯了我的牙》,轻松、活泼、幽默中透出作者的立场;②运用修辞手法。比如《炮制一份作文“快餐”》、《心灵的窗户》、《扼住命运的咽喉》,文章就可以通过比喻、比拟一路写下来,形象、具体、通俗;③引用成语、名言、流行歌曲词句等。比如《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司马昭之心》、《鹬蚌相争》、《落井下石》等等,让人感到亲切、熟悉、容易理解。

    ⑵迅速点题。鉴于“应试”作文在时间、篇幅上的限制,以及阅卷老师的阅卷心理,文章开篇就要简洁明快,迅速切入主题,进入中心,以突兀、悬念等笔法,干净、精彩的语言抓住人、打动人,一开篇就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红楼梦》中,凤姐出场一节,人未出现,声音已先透出,让人急欲知道凤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是“先声夺人”。而茅台酒第一次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啪”的一声,酒瓶摔在地上,响声与酒香才吸引了与会的参观者、评判者,由此得了金奖,都是同一道理。

    万事开头难。

    但“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

    欧阳修说过:“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至宝出,决高泻长川。”意思是说:观赏文章的人,最留意文章开头落笔之处。如果这个地方石破天惊,涌现珍宝,那么全篇文章就会象高崖泻水,汹涌澎湃。因此,我们务必要开好头,打好第一枪。

    ①以突兀的笔法、反常的手法,设置悬念,把人吸引住,引人卒读(设置悬念)。例如《我的盲人邻居》:“今天,我们这儿新搬来了一位盲人邻居。搬家的车来了,上面除了几件简单的家俱外,还有几大箱的书。”一个盲人,又有那么多的书,为什么?他要书何用?他为何有那么多的书?一下子就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了,把他的阅读欲望挑起来了,他不可能不好奇地读下去。

    ②从眼前到过去,从幕前到幕后,引领读者进入文章(由情入景)。

    《往事》一题,有人开篇就写:“今天,又是一个阴雨天……”,一个“又”字,表明今天的天气与“往事”中的那天天气相同,自然而然引到“那天”的“往事”中,读者也就自然而然地读下去了。

    ③总揽大局,统领全篇,先出结论、结果,勾起读者的欲念,然后倒叙、插叙行文(本末倒置)。

    《霸王别姬》开篇:

    “婊子无情。

    戏子无义。

    婊子合该在床上有情。

    戏子,只能在台上有义。”

    为什么?读者自会追究原因,读下去。

    ④化抽象为具体,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王顾左右而言他”,殊途同归。

    比如《我说应试作文》;“应试作文就是考生在短时间内炮制出的一份‘快餐’。”然后以“快餐”的制作方法及特点,形象地将抽象的东西论述出来。

    总之,开头要开得巧,开得好,迅速切入主题。

    ⑶巧妙的结尾。林纾先生说:“为人重晚节,行文重结穴。”结穴,即文章的结尾。结尾是文章前后呼应、结构完整的重要保证,是文章的重点。阅卷老师对文章总体印象的好坏,文章的结尾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试”作文尤其应注意结尾,使之产生意味深长、余音绕梁、引人留恋回味的效果。

    所以,古人说:“结尾如撞钟”,这个钟撞得如何,至关重要。

    ①意味深长,余音绕梁。

    《霸王别姬》结尾:

    整个的中国,整个的香港,都离弃他了,只好到澡堂泡一泡。

    到了该处,只见“芬兰浴”三个字。啊,连浴德池,也没有了。

    董桥《历史》结尾:一九六二年老问题还没有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是发动核子战争,还是追求和平生存?二十年了,一九八二年已经到了;是破晓时分,曙光多漂亮。

    ②照应开头,卒章点题。

    董桥在《世界上最大的书店》里说他到福艾尔斯书店找一本书,从文学批评部到二楼的美国文学部,穿过电脑部、工程技术部、莎士比亚部,终于到了。可店员说:错了!你应该到古典文学部。“于是又下楼”,又看到了海明威,史坦贝克,吴尔芙、乔艾斯,才到古典文学部,终于找到了要找的书,整个过程已说明书店之大。


展开余文
    结尾:书在纸袋里,纸袋上印着:“福艾尔斯。世界上最大的书店。”

    ③正语反说,设疑作答。

    李碧华《承担不起女人》讲查理斯与黛安娜,说一个男人的“基本功”应该是“承担力”,“在一起时给女人安全感,不在一起时予她尊重,肯承担情义、责任……,一切。”

    结尾:连女人也承担不了,遑论国家?

    ④巧妙利用,妙笔生花。

    世界首届大学生华语辩论会,复旦大学与台湾大学决赛一场:人性善?恶?蒋昌建用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注定要用它寻找光明!”此语出神入化,有点睛之妙。它恰当地总结了复旦“人性是恶的,但通过教化会变为善”的论点,让人拍案叫绝。

    总之,结尾要结得住,要力求深化主题,给人回味的余地。切不可草草收兵,也不可罗嗦。

    用句时髦的行话说,文章的题目、开篇与结尾就象文章的包装。包装好了,文章的形象就出来了。

    ⑷丰富的层次。一份“快餐”,一份食品,光有包装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充实的内容。能够真正反映考生的写作水平、写作能力的,还要看文章的主体。因此,文章主体部分要有丰富而清楚的层次,将考生充实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表达出来。1996年全国统一高考的作崐文:《我更喜爱……》,即包含着丰富的层次:对两幅漫画的说明,喜欢哪一幅,更喜欢哪一幅……其中一个“更”字便把层次的要求突出出来了。

    古人写文章讲究文法,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要求不仅要有丰富、具体的内容,同时还要有合理的顺序安排。这“序”、顺序,落实到文章中就是层次。有了层次、顺序,不管是山泉出谷,七环八折,也不管是江河决堤,卷起千堆雪,但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人与物,物与理都必须有必然的联系,既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又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这样文章就上下一体,前后贯通,起伏有致,气势浩荡。

    文章的层次根据文章的性质、体裁可以各不相同。如前例《希望工程》即属于递进式,一层推一层,一层进一层,引发、阐述,得出结论。而一次我给学生讲应该有什么样的思想时,我说了三点:一是团结。用三毛“修百世可以同舟,修千世可以同床”提起;二是爱国。崐从杜甫安史之乱中“麻鞋见天子,衣衫露两肘”入手,提出杜甫危难之中尚能忠君,我们理当爱国,又有“一个人不属于自己的国家,他就不属于这个世界”云云;三是献身科学。郭沫若题张衡墓“万世千龄,令人敬仰”;爱因斯坦“方程对我而言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崐当前,而一个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等等。这种层次属于并列。

    层次,还可以正反,讲优劣、讲利弊;还可以转折,讲“尽管如此,但是……”。弄清了文章的性质、体裁,一切为了文章服务,设计好文章的层次。

    当我们运用丰富而清楚的层次,或递进、或并列、或正反、或转折,将文章的观点进行充分的论证、说明,文章的主题就树起来了。

    有了漂亮的外包装,又有了充实的内容,一篇文章的主体工程就,完成了。

    3、一波三折的笔法,画龙点睛的引用。

    就如我们饮食上不但讲究实惠,还要讲究色、香、味一样,文章的主体工程之外,修饰与变化也很重要。

    古人讲:“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要一波三折。它不仅要求有丰富的层次,同时还要求有灵活的笔法,多变的句法。这样,文章才能显出一股灵气。而由于“应试”作文的篇幅、内容、结构上都有严格的限制,所以适当地引用一些名诗、警句、格言,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文章增色,整个文章就会飞动起来。

    如果一篇文章在立意、结构、笔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清新别致,简洁明快,既有实在的内容,又色、香、味俱全,阅卷老师一定会觉得“味道好极了”,把“快餐”当佳肴自是必然了。

    “应试”作文还要注意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应试”作文关键在“应”。考试之前,总有一些考生要猜测会出什么题目。一般崐地说,作文题是猜不到也不应该猜的。说猜不到,是因为可以出的题目是个无穷数,即使是原来做过的题目,只消稍稍改动或增删一个字,要求就大不一样了。照搬照抄,必有偏题之虞。比如《我的课外阅读》与《我与课外阅读》,一字之差,文章要求就变了。

    但是,这样说是不是应试作文就无法准备了呢?当然不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字,就了预料准备,事先考虑。考试题目尽管千变万化,总不能脱离现实,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的实际。这样,应试作文完全可以要意料之中,我们而且可以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作好充分准备。

    内容与观点的准备。作为考生,千万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对身边的琐事、国家的大事都要有做出独立判断的习惯,同时要参照宣传舆论,以较正自己的思维、判断方法,保证自己的思维、判断正确。之后,结合政治课学习,对近期的国内外重大活动进行一次回顾,崐对学习、生活中的琐事、各种关系进行哲学思考。这样,考题再变,亦变不出我们的生活圈子。

    形式的准备。作文无非就是这么几种体裁要把各种体裁的作文写法了然于胸,多加练习,无论是什么样的作文都难我们不倒。

    20年中,材料作文占绝大多数。材料作文既考阅读理解能力,又考表达能力。一石两鸟,自然应用得多。材料作文又分两种:考官限定观点和考生自定观点;前者考生不能自作主张,天马行空,必须按要求写,按给定的观点写,这属于半命题作文,束缚了考生的思想,但不易偏题,易写易批。后者则可见仁见智,海阔天空,但考生易离题,文章五花八门,难写难批。

    在内容、观点、形式的准备之外,就某一类题目也进行准备,这类准备可偏重于材料准备。比如“香港明天会更好”:港人治港,五十年不变的政策,香港自身的优势,地理、政治、经济的优势,与大陆更密切的关系,更坚强的后盾,香港的奋斗精神等等。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书信,可以写辩论词。

    尤其是书信、辩论词,本来就是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的变种。书信可以议论,可以记事,也可以抒情。

    我们的思维活了,应试就不难了。

    在一切准备都就绪以后,唢呐响了,嫁妆齐了,新娘上轿了。千万不要忘了把妆化好,给大家一个姣好的面容:记住你的文章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标签:作文指导 作文备战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作文备战——阅读
下一篇:高考作文胜棋四步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