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83
标签:
教学论文
行走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听一堂语文课所想到的
语文教改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各种理念理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现代教育理论铺天盖地、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互相呼应,共同构筑语文教学的坚实平台,描绘语文教学美好未来的同时,我们可不要忘了基于基本教学理念的常识,不要忘了面对现实,着眼学生的教学本色,不要忘了教学的原创性永远高于、优于高明和拙劣的仿制;同时也不要忘了在吸取他人的五花八门的教学成果的时候,应探求一下这成果是凭真功夫得来的,还是搭花架子刻意栽培的,或者是通过种种混合气体吹大的。即使是货真价实的科研成果,也应有一个“桔生淮南则为橘”必要警惕和戒备。生搬硬套是教学的惰性,是教学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十足表现,是教改的大忌。
语文教学的要义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认识文本所包含的自然、社会和人文价值,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改善精神状态,培养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树立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和现代文化背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达到比较熟练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目的..。上述作为为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不可能像其他学科具有无尽的可分解性,它往往是一个整体。完成这一目标有赖于语文教师高屋建瓴,步步推进。但又不能在每一堂课中设定过于具体,过于细节化的教学目标。它只有一个大体的预约,大体的设想和大体的目标框架,如果要达成,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需要机遇,需要在操作过程中的把握和引导。这个“目标”不是线性的,不具有单向性,它中间可能会发生变形甚至转弯。教师在教学过程或者顺应这种变形和转弯,调整相应的教学重点、手段和策略;或者固守原定的教学意图、方法和流程,利用教师自身的强势地位,费尽心机或驾轻就熟地驱使学生沿着固定的教学轨道,到达所谓的教学的“终点站”,然后是皆大欢喜,自我陶醉。显然,后者是目前教师比较普遍的一种教学行为,有的已经成为一种惯性,甚至面为一种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与程式,正在不断地撕裂文本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血肉联系。
这种惯性和理念起源于教师对教参的过度依赖导致的独立思考精神的丧失,也源自于对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过分迷信与盲从,更出自于不自信。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上职高高语文第二册《黄鹂》一课。不能否认,该教师具有扎实语文功底和娴熟的教学基本功。上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环节完备,局面控制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得体,师生互动中教师的正面评价性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对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教学关注点,努力做到“一个也不能少”,简直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但是,当教学环节进入归纳作品的创作意图和中心思想时,当教师进一步调动学生思维和情感,引导学生对作品主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解读时,当学生的归纳虽然众说纷纭,但有的也有一定的见解时,教师的反应却有点反常,有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乏力、疲惫和无助。此时,有一学生提出该文章的中心应该是:作者在努力寻找美,最后通过不懈的追寻终于找到了。笔者听了当时是一个激灵: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说法。但令人不解的是,教师居然并没有像前半节课那样表现出应有的欣喜和激赏之情,与对待其他回答的学生一样,只说了一句:“不错,请坐”就打发过去了,然后继续自己的循循善诱和精妙分析。最后的概括跟教参也没有什么两样。
这个细节给了笔者一个思考的契机。虽然教师的总结发言以教参加为准没有什么不妥,为了保险,也无可厚非。但是,这却暴露了处于教改风口浪尖的教师,其实仍然在潜意识里执着于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规程,仍然存在着患得患、步步为营的心态。这不仅仅是教师缺少教学机智和灵活性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备课时考虑不够周到和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的问题,而是缺乏对教材多面解读的意识和能力,更是长期来一种路径依赖的结果。这种情况,可能也有在接近尾声时产生激情消退、审美疲劳和效应递减的原因吧。所以,能否持续保持教学热情和效应,其实也在新课改背景下需要冷静面对的问题,热热闹闹的背后也许掩盖着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当然,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现代教学理论,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虽有时给人以一种异彩纷呈的热闹感,但应该说在这种技术的的运用中也尽力避免容易出现的喧宾夺主的情形,大体上保持着“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者角色。但问题往往是在不经意间产生的。固然,该教师在这个教学细节处理上有违初衷和他在整堂课中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也不是不可理解和原谅,但,管中窥豹,见微知著,细节显示思想的深度和高度。我们从中可以体察到教师在教改上的真实心态:是主动接受挑战,还是被动应付?是把教改看作契机,还是当作负担?笔者不好乱下结论,也不应吹毛求疵。但在意识深处,我们的许多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上课思路和节奏不会被来自学生的“胡思乱想”和“奇谈怪论”所打乱,尽管他们对学生的一些发散性思维和一些不合常规的思考也会作出赏识与肯定,但这要有条件的,只能是他教学机智、宽容和灵活性的点缀和见证,是作为显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水平的陪衬,是帮助他更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策略。因为教师固守的“预设”是他们挥之不去的心结,如果达不成这个“预设”,他们会寝食不安,会失去教学的成功感目标感和价值感。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具体“生成”中,他们早已忘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和特性:语文教学是游走在“预设”和“生成,”之间一种活性状态,这里有鲜活思想的交流,有真挚情感的对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活水的注入,也有语言这朵大地之花的盛开!唯独不能有任何禁锢、压抑和一孔之见的封锁,不能有一成不变的线性延伸。在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调适过程中,不只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灵性,也检验着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信仰。
课堂教学的充分预设本身是不存在问题的。问题在于,不能把这种预设固定化、机械化和神圣化,不能把它仅仅作为展示教师自身才能和风格的平台,而漠视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真实需求,造成孤家寡人唱独脚戏的冷落场面。教学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生成是动态的,潜移默化和水到渠成的。不要再把煞费苦心的启发开导还原成灌输,否则,还不如一开始就注入式来得省心省事。预设所起的作用,仅仅是给学生导航、引路,所以,一切要从学生实际的知识构成、认知曲线和思维情感习惯出发,给学生留有想像和发挥的余地,促成他们的心智和情感的发展。预设和生成没有固定的标杆,但可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像我们感觉不到棵小树每天在长大,但长大却是真真切切的事实一样。教师的作用不是给它拔苗助长,而是浇水、施肥、除虫害,帮助它早日成材。因此,课堂教学的随机、和谐、圆通、自然,因材施教,把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把现代教学理念与技术手段和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我以为,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展开全文阅读
一个在预设和生成之间行走自如的教师,可能是新课改环境下最受欢迎和最成功的教师。这样的行走才有可能突破语文教学的重围,踏出成功之路。其实,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对教师的期待和要求更高。不要以为有了这根“魔杖”的助力,我们能够轻松登上课改的时代列车。事实上,我们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但是,只要我们眼中有文本,心中有学生,就会产生行走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脚踏实地,注重实效,回归理性,科学施教,尊重常识,是架起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座桥梁,是打开语文教学成功大门的钥匙。
黄寅
标签:
教学论文
行走在预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信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
简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讽谏”的文化逻辑与历史价值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