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707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教师,别让多媒体牵着你的鼻子走


 [内容摘要]

多媒体图片泛滥,扼杀学生想像力,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容量太大,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语文教师不能让自己变成“鼠标”的仆人;多媒体课件程序固定,影响了课堂的生成。语文老师不能放弃传统教学方法。总之,语文教师,别让多媒体牵着你的鼻子走。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从教已经十五年,见证了多媒体教学从兴起到普及的全过程。想当初,学校才有第一台电脑,才有第一间多媒体教室,老师们是多么地激动。那时都苦学电脑,自制课件,偶尔能在公开课时露一手,便感觉十分快乐。学生们也感到非常新奇,他们被课件里的精美的图片、动听的声音所吸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大提高。那时,老师们也都跃跃欲试,想要人手一台笔记本,间间教室都成为多媒体教室。然而现在条件变好了,节节课能上多媒体了,老师们反而有了很多忧虑。听多了、看多了运用多媒体播放的课件,总觉得教师快成“鼠标”了,塑造着“点击”者角色,忽略了“点拨”者角色的再造。在这里我也想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看法,对滥用多媒体教学者呐喊几声:语文教师,别让多媒体牵着你的鼻子走!

许多老师,尤其青年教师喜欢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以为这才是现代教育,才是课改。殊不知,自己已不自觉地走进了一个盲区。

一、多媒体图片泛滥,扼杀学生想像力,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

文字是一种有着无比巨大的想像空间的独特的艺术,这种想像空间,是任何视觉的手段无法替代的。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看电影《王子复仇记》,哪怕有十万个观众,也只是一个奥立佛。我们看那些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常说某某角色演得不像。不像什么?不像我们心中想像的那个形象。试想,我们学习《沁园春•雪》,展示的雪景再壮美,也不可能纵横四海,囊括宇内。学《荷塘月色》,纵然是翻出老照片或是将七十年前的荷塘整个搬来,给人的也只能是景致而不是神韵。

    我们常说,文学的功夫在“悟”。这种神妙的“感悟”从何而来? 我想,它绝不是来自图片或者动画,它应该来自文字本身,来自文字所给予人的想像的空间,来自文字那熔古铸今的无边意韵,来自上下五千年无数的诗魂、文魂、爱国魂所寄托于文字的那种人文精神。我甚至觉得,中学乃至小学语文课本的插图,都不应该用彩色的儿童画或卡通画,而应该用黑白的水墨画,让学生从中领略那种或是清幽淡远或是汪洋恣肆的神奇意境。这无疑也将有助于学生对文字和作品的深层体味。现在的孩子们,所接触的东西都太实际了,实际到他们的想像空间也是实际的,许多的孩子只会激情地投入,而忘了从容地欣赏。

    还给孩子一个思维的小鸟自由翻飞的想像空间,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

    因此就文学作品而言,语文教师应当慎用多媒体!

二、多媒体课件容量太大,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语文教师不能让自己变成“鼠标”的仆人。

运用多媒体教学,老师可以把课文的背景、作家作品简介、重点难点等投放在屏幕上,既工整、美观,又能让教师从繁忙的板书中解放出来,还能兼做板书不好的“窗帘”,理念上又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效益上盘活了现代教学设备资源。况且,现成的课件,无论是从网上下载抑或是到市场上购买,均价廉物美,何乐而不为。问题在于对师生而言教学效果到底怎样?

  曾听过一堂语文教学观摩课。执教者是出道不久的教师。

  教学大致过程如下:导语:从古今建筑到北京的四合院、胡同。

  教师点击课件,屏幕显示出三幅不太清晰的北京四合院图片。

  学生阅读课文,依据屏幕上显示的五个问题找出答案。

  接下来教师质疑:问题在屏幕上展示。

  师生析疑:归纳总结并在屏幕上显示。

  讨论“胡同文化”的得失。屏幕显示辅导内容。

  播放一首京调歌曲,颂扬古老、悠久、迷人的胡同。

  最后是学生畅谈感受,老师布置作业。整堂课思路明确,引导有序,质疑、析疑教学运用得当。

  这堂课整个授课过程,师生双向交流少,亲和力不强。屏幕影像、文字接踵而至,学生无法承受。

纵观45分钟教学,教师抬头与学生正面交流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剩下的就是老师全神贯注于桌面点击鼠标,表演课件了。教师成为单纯的电脑操作员,

只关注屏幕、鼠标、键盘,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就成为人和冰冷的机器之间毫无情趣的交流。这也难怪,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把《胡同文化》讲解得有模有样,富于节奏感,更要让听者动容,有章可循,实在难为,何况是全程运用多媒体,处理画面与老师的讲解就够累了。笔者以为,大可不必让多媒体全程包裹了自己。这课件本是他山之石,要拿来攻玉,不要砸自己的脚。

  教师不是机器人,不能成为多媒体的附属品。

    三、多媒体课件程序固定,影响了课堂的生成。语文老师不能放弃传统教学方法。

  多媒体在于辅助教学,不能全盘代替传统的教法。课件的使用、录音朗读带及唱片的选择、运作要适时、符合教材情景需要。不能把教室当成电影院,不能使课件成为影片,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更不能让教师充当放映员。

在一些公开课上,电脑课件甚至使教学过程成为一套僵死的程序,像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整个课堂:学生的学生的回答如果与课件不同,老师就无法点击电脑的回车键,直到学生的回答与课件中的答案一致,下一个教学环节才能进行。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时,由于课件事先没有对这种情况进行预设,老师不能用媒体演示,往往不会将这种看法再深入讨论,这会使课堂缺少生成而显得生硬单调,也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压制。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也会大大降低。教师难以像传统教法一样言传身教。诸如身态行为、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设计等语言、情感的交流就很难派上用场,未免使教学效果打了折扣。传统教学中老师温和地微笑、深入地分析、悦耳地朗读、机智地应变能力都会成为课程生成的诱因。


展开全文阅读
只要设计得好,不用多媒体一样能使学生如坐春风,受益匪浅。老师不能为媒体而媒体,而放弃了传统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多媒体以其畅通的信息渠道,集光、影、信息处理、传递、文字输送等功能于一身,直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为教学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不当,就得不偿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 使用多媒体不能一味采取“拿来主义”,广大教师要做多媒体的真正主人,别让多媒体牵着你的鼻子走。

   

 参考文献:

1、《教学体验观:基于学习的教学》(吉林省教育学院 王鹏伟)

2、《电教手段运用的误区》(浙江定海六中  陈书平)

3、(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熊辉儿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教师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 (八年级)
下一篇:作文指导之细节描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