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1246
标签:
作文指导
新课标背景下的开放性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黄州西湖中学 王爱国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时代呼唤作文教学改革;作文教学的开放性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体现作文教学的开放意识,构建作文教学的开放模式,是笔者写作此文所探讨的中心论题。为此,笔者从四个方面论述“开放性作文教学模式”:(一)教学理念的开放。体现为作文教学向生活开放,向情感开放,向表达开放,向阅读开放;(二)教学过程的开放。围绕“师生对话”和“课堂讨论”两个专题论述其开放性特点。(三)教学领域的开放。谈及三个话题:一是信息技术与网络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二是源于西方的创造性作文训练法——“头脑风暴”和“自由写作”;三是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四)教学评价的开放。提出评价方式的多元;过程和结果并重;评价着力点为“创造性写作的评价”。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开放性 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领域 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 头脑风暴 自由写作 社区资源 评价多元 过程和结果
“素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这样一条解释: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或感觉器官的先天特点。从词条信息分析得知:从心理学角度对人的素质定位为“与生俱来”;指的是人的素质的初始状态;既是先天性,就带有人的自然本性,这里面势必蕴含着需要褒扬的善点和需要抑制的劣根性。《三字经》里所言“人之初,性本善”谈的就是发掘人性好的一面,但也有人反言之“人之初,性本恶”。“善”“恶”是人性的两个极面:一个极面呈显性;另一个层面必呈阴性。这就为素质教育提供了舞台。教育学角度给“素质教育”定位是后天性的,是通过教育手段将人的先天素质中潜在的优势能量激发出来,使其具有全面性、多极性。笔者认为,现代人的素质=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现代教育可以围绕这三个要素来培养人、塑造人;所谓“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说话、办事、独立创意诸方面为出发点,学会做人、知人、容人、待人;培养其对美的事物的亲近感和创造欲,使其具备表达美、鉴赏美的能力。而这一切指数的培植,语文学科以其特有的性质占居重要地位,而作文教学的开放性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头戏。
笔者结合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新课标背景下开放性作文教学模式”。
一、教学理念的开放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这样的基本理念: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这里把“开放”作为首席关键词语提出,可见新课标对语文教学开放性的重视。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放性有三个特点:
1、写作教学向生活开放。学习写作,关键是教会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式已为时代所弃。
作文是什么?就是写你的激情与痛苦、梦想与迷惘、苦闷与放弃,你的生活体验,你的生命追问,你的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真实的作文。
高中生作为生命成长激烈的群体,他们开始思考本我生命的意义,个体价值如何体现,享受快乐也捕捉感动;开始了设计如何去过一种美好的生活,这种设计正出于对生命美好的感受,对生活的热爱。
下面用以“怀念”为主题的习作《流泪的眼睛》为例,其中有这样一段:梅是个很温柔的女生。上课间操时总是拉着我的手,奔跑在风里。曾有个女同学笑着说“我要把你们分开”,梅与我相视,仍旧笑着,跳着,说:“谁都不能把我们分开!”握着我的手更紧了。我真的好感动。那时的我们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形影不离。
作文的细节描写很生活化,例如“梅是个很温柔的女生。上课间操时总是拉着我的手,奔跑在风里”,这样的动作只有女生间才有,作者正是一个女生。
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缺少语言,而是缺乏对生活经历的挖掘,真实的生活感受。重要的是沉淀生活,积累情感。“触动心灵”靠的不是一种语言技术,而是一种适应与内化,更加自我、更有韵味的展示。有了对生活细腻的感受,语言也就渐渐丰富起来了。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是细腻柔婉、低吟浅唱,或是横刀立马、横槊赋诗,抑或是清新纯朴、妙手成文。
还是以《流泪的眼睛》这一习作为例,有两段文字语言表达很细腻:“在我心里,友谊不再坚如磐石,而是如同透明的玻璃,易碎。需要我好好保护,需要我轻轻地拂去它上面的尘土。心中的友谊依然神圣,但是也要藏在心灵深处。”“害怕忘记,害怕忘记生命中曾经闪烁的人,不断的回忆,仍旧无法完全留住。有时候真的需要停下来,说‘该忘记的就让它忘记吧’。”
2、写作教学向情感开放。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写作呼唤创新思维,呼唤以自己的思维对生活予以深度介入。近年来,语文教学界不断发出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的呼声,出现了以真实生活为起点的崭新的写作尝试,这种回归生活的趋势,促进了作文教学的两大转折:一是引导写作题材的真实化,二是引导作文情感的真诚化。这种形式对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在作文或随笔中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不光感受到生活的阳光面,也注意到生活的阴暗面,但只要是写出了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就应该受到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在教学中笔者比较注意这一点。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早自习上,一个学生在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才来,我按例询问他原因,他说自己是体育生,训练才回来。我又问他们的训练应该是什么时候结束,最后我说,我还会去问问他的教练。时隔不久,在一次作文课上,这个学生在写以“窗口”为话题的作文时,把他当时的感受写了出来,他说他感到了不信任。在文章最后,他说,“大约我和老师之间的窗口还没打开。”看了他的作文,我深受触动,没想到自己简单的几句询问竟使他心灵受伤,抱歉之余,我在班上表扬了他能从生活中选材,表达真情实感。由于当时大家都身临其境,这次表扬起到的效果当然与平日的说教不可同日而语。
展开全文阅读
3、写作教学向表达开放。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
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我曾经让学生改编《荆轲刺秦》,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很容易把人物脸谱化。有一篇习作这样写:
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这篇文章有新意。荆柯刺秦王,在刺杀之前竟有犹豫。他看到了秦王新写的文书,想到了天下苍生,他动摇了,不愿意再只考虑太子一个人的恩怨,也就是说他要突破“士为知己者死”的局限。这还不够新吗?这是一个有别于历史上的荆轲的崭新形象。
4、写作教学向阅读开放。《新课标》提出,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中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他们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学生是喜欢读书的,也喜欢看电影、看电视。每次学校放假回家,谈论最多的就是所看的小说和电影、电视。例如2009年新年假期播出的电影《集结号》,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评论其中的人物。
二、教学过程的开放
《新课标》在作文教学建议中指出: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这段文字体现了写作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在实现作文教学过程的开放,有两种形式要占主流地位,这就是“对话”和“讨论”。
作文教学中的对话,是指生活、学生、文题、老师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通过四者之间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目的。在“对话”中,生活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题之间是一种充满思辨的多向交流关系。这正如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多向对话过程:教师与作家、作品“对话”,学生与作家、作品“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作家、作品“对话”;教师、学生、作家作品三方“对话”。
如何实施好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对话”环节,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要营造“对话”氛围。教师在整个作文教学活动中,始终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讨、辩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用商量、研讨的口气与学生对话。例如,以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暑期生活碎片》一文为例,在分析命题方向和写作思路时,就用了“我是这样理解的,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这样,在自由、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师生对话不仅顺利展开,而且学生多向思维达到极至,竟从不同角度归纳出五、六种主题,完成了一次意想不到的真对话。
第二,注重“对话”实效。与作文题目对话时,要求学生记下读文题时自己获取了什么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与生活相联系,加以体验;有什么疑问,请做上记号。然后课堂组织生生对话,相互启发——在生生对话中,组织学生质疑、解疑、争论,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都能在合作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自身的价值;让学生在获得平等交流机会的同时,合作精神、交际能力得到更好培养和提高;师生对话,触发感悟——师生互动不是教师问,学生答,它要求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不仅要激发学生热爱作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吸收、同化信息,生成新知,还要启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输出、传递活动中。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写作和创造性写作的角色。教师还应提供大量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发现、探索、求得共识。同时,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观察生活,启发学生与生活对话,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表象中发掘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深入理解素材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与作文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课堂讨论是建立在教学对话基础上并扩大了教学对话范围的作文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探究与解决问题,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为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和历次教学大纲一样,“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历次教学大纲不一样,把“讨论式教学”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三、教学领域的开放
以信息技术为“课堂”,拓展作文教学领域。一方面表现为课堂时空的宽泛,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传统作文教学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只有每周二节。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一体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作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言去交流与沟通。可以说,哪里有计算机,哪里就有作文课堂。另一方面表现为课堂主体的宽泛,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传统作文课堂教学,其主体仅仅是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一体化后,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快捷地进入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作文课堂,去接受世界各地语文教师甚至非语文教师的远程作文教育。在这样的作文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所获得的作文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同时,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语文知识传授给他人,可以指导他人进行语文学习,自己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学生”与“教师”双重身份。在这种“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语文课堂里,教与学不断交互整合,带来的必将是教学相长的不断深化。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学生与教师在一起,利用聊天室平等地进行讨论和交流。在网络共建的学习群体中,每个人都成为其中平等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评判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设。这里,教师可能经常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导讨论。这里最大的忌讳,莫过于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
在这部分论述中,笔者特别提及“头脑风暴”与“自由写作”两个词条。在英、美等国体现创造性写作训练这一训练特色的最普通而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是“头脑风暴”与“自由写作”。在学生看来,创造性写作训练,还给他们一片本该拥有的自由活动的天空,可以激发他们围绕文题展开创造性的思维。这种训练不仅不会妨碍他们对作文知识与写作技能的掌握,还使他们对创造性活动产生强烈兴趣,以及由此产生的基本技能将会更加全面,更加稳固,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去。
同传统的课堂写作训练不同,自由写作训练呈现的是一种开放式教学结构。在这里,写作看似茫然无序,实际上,学生是真正的写作活动的主体。写作不是重复前人的故事和任何虚伪浮华的东西,而是自己心灵和感情的一次倾诉和释放。可见,“头脑风暴”和“自由写作”均可在一定的天地里试行。
展开余文
作文教学领域的开放性还有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社区资源的利用。社会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语文教育人才资源(大中小幼教师,离退休教师,文化艺术和新闻传媒人士),社区文化艺术场馆(图书馆、展览馆、风景名胜),社区文化艺术设施(黑板报、布告栏、宣传橱窗)及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等。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语文,服务社区用语文,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社区语文教育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比如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写建议书;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鼓励学生当读报员为小朋友或老人读报,当文字医生上街纠正错别字,当业余记者报道新人、新事、新气象,让他们充分地读书、思考、交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逐步形成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健全人格。
四、教学评价的开放
上文点击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领域的开放,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例,终究会昙花一现。教学评价要开放,要改传统评价中知识评价的一元化为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评价的多元化,变过去的轻过程重结果为现在的过程与结果并重。要大力推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提倡赏识评价。构建适宜作文开放式教学的综合性学习评价模式。笔者认为,作文学习评价要着眼于培植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作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又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力点主要放在:
——在合作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态度;
——能否在作文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
——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生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评价。
总而言之,我国开放性作文教学实践尚处在探索阶段,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热衷于教育科研的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是“功夫茶”,不能满足于“大碗茶”,即便是“大碗茶”也应是滋味纯正的,因为新课标下的大众教育决不是浅层知识的教育。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冷静的思考,慎重的选择。
2012-9-20
王爱国
标签:
作文指导
新课标背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联欢会游戏串词
下一篇: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