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4129  
标签:教学论文
掀起你的盖头来───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命题意图和思路新解


浙江省义乌市大成中学  王新伟  邮编 322002

90年代以来,高考文学鉴赏能力的考查就逐步受到重视,尤其是94年后,古典诗歌鉴赏题已经成为高考的一个稳定的题型。然而从学生应试的情况看,该类题型的得分率却大大低于全卷平均得分率,原因到底何在,其实仔细想想,不难发现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情况。

由于高考考纲对此知识点要求考查的是学生“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从1994年--2000年的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均是采用稳定的“重在鉴赏,选择错项”的考查方式。“三对一错”的选项设置吻合鉴别欣赏的思路,符合初步的要求。但是正是在这种形式的制锢下,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命题倒像具备了某种游戏的性质了,命题者和答题者就是游戏的双方,作为游戏一方的命题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既要考出区分度,又不能超出考纲的要求)想方设法在错项的似真性、迷惑性上做文章,以便“玩你没商量”;而作为游戏另一方的应试者则在寻找迷惑项上绞尽脑汁,意图揭开“庐山真面目”。显然决定双方游戏胜负的关键就是到底谁能摸透对方心理,真正做到知己知彼。而现实情况往往是:命题者在设置迷惑项时摸透了考生可能存在的各种鉴赏知识缺陷或思维、心理误区,可谓了如指掌。而许多考生却既不知已更不知彼,如此“玩”法,焉有取胜之理。这也客观上造成了此类题的低得分率和高区分度。

    那么,高考命题者又是抓住了我们考生在古典诗歌鉴赏的哪些知识缺陷和思维、心理误区的呢?

    应该说,古典诗歌鉴赏题对鉴赏者的素质要求很高,包括他所具备的鉴赏知识、生活阅历、审美情趣等,考查的范围由内容到形式,分布很广,所以学生个体的知识缺陷也会因人而导,五花八门可能会很多,或诗歌的内容理解,或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把握,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但是我们却应特别注意命题者在利用学生思维和心理误区方面的两种 “惯用伎俩”:

一、利用学生现代语言思维的习惯定势

这种思维定势主要表现在古典诗歌的语义或句义的理解上(文言文阅读中有关语意理解的试题也经常利用这种定势)古典诗歌的语言既体现了古代语言的特点,又体现出了诗歌语言的跳跃省略特征。但很多学生在解释古典诗歌字、词、句语义时不是从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及具体语境、意境出发,而是就以现代语言思维习惯进行想当然似的理解,结果往往是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如:(2000年全国高考题)对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诗赏析中的C项:“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的闲适恬淡的心情”。此处就是这类迷惑项的典型。这首诗写的是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诗人在这样的雨夜约了友人来下棋,但友人尚未出现,他只好静静等候,而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说明了等待的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扣门声,但听到的却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燥心情,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了约客未到的一种怅惘的心情,“闲敲棋子”这一看似闲适的动作恰恰反映出诗人当时内心的焦燥。命题者如此设置迷惑项就是摸透了一些学生在解释该诗句含义时会有现代语言思维的习惯定势,导致许多考生在判断此迷惑项的正误上纷纷出错。事实上古典诗歌的语义理解不仅要结合语境,更要体味诗歌意境、主旨、感情基调等。98年高考题鉴赏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第14题B项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也正是利用这种定势所设的迷惑选项。再如对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鉴赏中有一项是这样设题的:“王诗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的意思是黄沙滚滚,战斗频繁,战士们穿着坚固的铠甲奋勇杀敌。”很多学生一看“穿”后面跟着服饰类的“金甲”,很自然地就理解成穿着金甲了,根本不会去怀疑什么,很明显,这里命题者就是故意利用学生容易犯的现代语言思维的习惯定势,把“穿金甲”翻译成“穿着坚固的铠甲”,而如果能结合语境分析的话就不难发现此处“ 穿金甲”应该理解成“磨破了金甲”,是为了突出战斗的艰苦和将士们不屈的精神。

二、利用学生课文所选古典诗歌中鉴赏知识的思维定势。

中学教材中所选的诗歌当中不少有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咏史抒怀,微言大义等特点,如陶渊明的《饮酒》、《归园田居》、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有较为深刻的内涵。这些诗歌的课内学习使不少学生在对课外的古典诗歌进行鉴赏时往往也会产生一种潜在的引申意识,命题者正是利用广大考生的这种定势思维无中生有地对本来浅显易懂的诗歌借题发挥。如94年高考题《菊花》一诗,本来诗的三、四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只是说明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凋谢后无别的花可供欣赏,而无别的含义。但迷惑项却说“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命题者在这里正是利用了人们头脑中的菊花具有高洁品质(课文中《爱莲说》、《饮酒》等有这方面类似的引申) 的定势思维来迷惑考生,其实结合诗的语境和意境分析你就会发现,这个引申实在与原诗的含义风马牛不相及。又如96年高考题的元曲鉴赏,作者只是歌颂古人的业绩,并无咏史抒怀之意,而迷惑项却任意挖掘 :“表达了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很多学生受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的影响,根本不会去怀疑此项的正确性。97年高考试题是对《望洞庭》和《题君山》这两首唐诗的比较鉴赏: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  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展开全文阅读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试卷第九题的D项说:“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感觉。”此处更是直接点出了思维定势源点的课文出处,其真实用意不可谓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与知识缺陷的个体差异不同,此类思维和心理误区在考生解题过程当中非常普遍地存在着。因此怎样才能避免这些思维误区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无疑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考生在解题时能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命题者的这种命题意图,要有防备之心,从而避免轻易钻入圈套。当然。探本索源,思维误区的消除还是得从打好古典诗歌鉴赏的基础着手:平时要多学点儿一般的鉴赏常识,要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要领;精选例诗,多做一些鉴赏练习。在鉴赏的过程当中要能驰骋想象,充分感受作品的形象美;能以已度人,体验作者的情感;细心咀嚼,领悟作者意趣,并能在此基础上,仔细审题选项,对选项中的关键评价词语要咬文嚼字地认真琢磨,再把选项与原诗比照起来,巧作思辨,排除错项,这样,往往就能选出正确的答案来了。

标签:教学论文 掀起你的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三语文怎样利用好早读时间
下一篇:高考文言文应试应注意什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